寻幽探奇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xún yōu tàn qí成语简拼:XYT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尋幽探奇
成语解释
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。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寻幽探奇”几个大字。
(2)凯凯不会写成语“寻幽探奇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添博叔叔给蒋来和心悠讲了“寻幽探奇”的历史故事。
(4)小蛋写不出成语“寻幽探奇”,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。
(5)叶城县民族高中的诸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寻幽探奇”。
(6)潭清见底,细石如鳞,历历可数,真是寻幽探奇之佳地。
成语出处
宋·陆九渊《题新兴寺壁》:『轻舟危樯,笑歌相闻,聂如鱼鳞,列如雁行。至其寻幽探奇,更泊互进,迭为后先,有若偶然而相从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寻寻:xún 1、<量>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一寻。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:『千寻铁琐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』2、<动>寻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』3、<动>探求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『寻君去就之际,非有他故。』4、<动>顺着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』5、<副>随即;不久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;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』[寻常] (1)八尺一寻,两寻一常。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。(2)平常。[寻思] 思索。
幽幽:yōu 1、<形>深沉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』2、<形>昏暗。《涉江》:『下幽晦以多雨。』3、<形>隐晦。《琵琶行》:『别有幽愁暗恨生。』4、<形>僻静。《涉江》:『哀吾生之无乐兮,幽独处乎山中。』5、<形>清幽。《黄冈竹楼记》:『幽阒辽夐,不可具状。』6、<形>幽深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』7、<动>监禁。《苏武传》:『单于愈益欲降之,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。』[幽篁] 幽深的竹林。[幽梦] 模糊不清的梦境。[幽情] 深远而高雅的感情。[幽州] 三代十二州之一,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
探探:tàn 1、<动>掏;手伸进去摸取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『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。』2、<动>寻求;寻找。《促织》:『于败堵丛草处,探石发穴,靡计不施,迄无济。』3、<动>探访;探寻游览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因念黄山当年生平奇览,而有奇若此,前未一探,兹游快且愧矣!』4、<运>探讨;探究。《谭嗣同》:『闭户养心读书,冥探孔佛之精奥。』5、<动>探望。《祭妹文》:『前年予病,汝终宵刺探。』6、<动>侦察;侦探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『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。』[探花] 看花;采花。唐代进士及第,在杏园宴会,由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二人采折名花,称探花郎或探花使。宋代专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。
奇奇:qí 1、<形>奇异;不同寻常。《涉江》:『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』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入之愈深,其进愈难,而其见愈奇。』[又] 不常用的;罕见的。《活板》:『有奇字素无备者,旋刻之。』[又] <形意动>以…为奇;认为…奇特。《促织》:『每闻琴瑟之声,则奕节而舞,益奇之。』2、<动>以……为奇;惊异。《张衡传》:『大将军邓騭奇其才,累召不应。』《伤仲永》:『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。』3、<形>佳;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今日违情义,恐此事非奇。』陶渊明《移居》诗:『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』4、<名>奇观;胜境;佳境。《答谢中书书》:『自康乐以来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。』《游黄山记》:『而有奇若此,前未一探。』5、<名>奇谋;奇计。《老子》:『以奇用兵。』《孙子·势篇》:『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河。』jī 1、<形>单;单数的。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『奇肱之国,其人一臂三目。』《资治通鉴·唐敬宗宝历二年》:『每奇日,未尝不视朝。』2、<形>(运气、命运)不好;不顺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『以为李广老,数奇,毋令当单于。』3、<名>零数;零头。《核舟记》: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』《阎典史传》:『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。』
寻寻:《寅集上·寸字部》《唐韵》徐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徐心切,□音浔。《说文》绎理也,本作□,从工口,从又寸。工口,乱也。又寸,分理之也。彡声。《增韵》求也。《前汉·黄霸传》语次寻绎。〈注〉抽引而出也。又度名。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注》八尺曰寻,倍寻曰常。《小尔雅》四尺谓之仞,倍仞谓之寻。《孟子》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又仍也,继也。《左传·昭元年》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《古语》毫末不扎,将寻斧柯。又俄也。《晋羊祜让开府表》以身误陛下辱高位,倾覆亦寻而至。又用也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将寻师焉。〈注〉寻,用也。又侵寻,犹浸淫也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巡郡县,侵寻太山矣。又借作温燖。《左传·哀十二年》吴使人请寻盟。子贡曰:若可寻也,亦可寒也。〈注〉寻,重也,温也,前盟巳寒,更温之使热。与燖义同。又长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自关以西,秦晋梁益间,凡物长谓之寻。又俗谓庸常为寻常。又姓。晋寻会,唐刘黑闼将寻相。《韵会》毛氏曰:从口。俗从几作□,非。□。
幽幽:《寅集下·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於虯切《韵会》幺虯切《正韵》於尤切,□音呦。《说文》幽隐也。《易·履卦》幽人贞吉。〈疏〉幽隐之人,守道贞吉。《礼·儒行》幽居而不淫。〈疏〉君子虽复隐处,常自修整不倾邪也。《后汉·章帝章和元年诏》光照六幽。〈注〉谓六合幽隐之处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幽,微也。〈疏〉幽者,深微也。《史记·乐书》极幽而不隐。又《玉篇》幽,深远也。《易·系辞》无有远近幽深。〈疏〉言易之告人,无问远之与近,及幽邃深远之处,皆告之也。《诗·小雅》幽幽南山。〈注〉幽幽,深远也。又《玉篇》幽,不明。《正韵》幽,闇也。《书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〈注〉黜退其幽者,升进其明者。《礼·檀弓》望反诸幽,求诸鬼神之道也。〈注〉鬼神处幽闇。又《正韵》幽,囚也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幽於缧绁。《杨恽报孙会宗书》身幽北阙。又州名。《书·舜典》肇十有二州。〈传〉禹治水之后,舜分冀州为幽州幷[同并]州。《尔雅·释地》燕曰幽州。〈疏〉燕其气深要,厥性剽疾,故曰幽。幽,要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庄十六年》同盟于幽。〈注〉幽,宋地。又国名。《山海经》大荒之中,有思幽之国,思士不妻,思女不夫。〈注〉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,无配合而生子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姓苑》。又与黝通。《集韵》黝或作幽。《礼·玉藻》一命縕绂幽衡,再命赤绂幽衡。〈注〉幽,读为黝黑之黝。又叶於交切,音窔。《道藏歌》回舞太空岭,六气运重幽。我际岂能穷,使尔终不雕。又《诗·小雅》隰桑有阿,其叶有幽。既见君子,德音孔胶。〈传〉幽,黑色。考证:(《礼·檀弓》望及诸幽,求诸鬼神之道也。)谨照原文及改反。
探探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他含切,音贪。《说文》远取之也。《增韵》伺也,索也。《易·系辞》探赜索隐。〈疏〉探谓阅探求取。《书·多方》则惟尔多方,探天之威。〈注〉自取天威也。《谷梁传·隐元年》已探先君之邪志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春秋深探其本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探,试也。《论语》见不善如探汤。《史记·郦生传》此所谓探虎口者也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他绀切,音僋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时占切,音蟾。亦取也。与撏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今文作探。《周礼》作掸。互见掸字注。
奇奇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渠羁切《正韵》渠宜切,□音琦。异也。《庄子·北游篇》万物一也。臭腐化为神奇,神奇复化为臭腐。《仙经》人有三奇,精,气,神也。又秘也。《史记·□平传》平凡六出奇计,其奇秘世莫得闻。又姓。又天神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穷奇广莫,风之所生也。又四凶之一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少皡氏有不才子,天下谓之穷奇。〈注〉穷奇,即共工氏。又兽名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穷奇□犀。〈注〉状如牛,蝟毛,音如嘷狗,食人。又江神谓之奇相。《江记》帝女也。卒为江神。又与琦通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居宜切,音羁。一者,奇也。阳奇而阴偶。《易·系辞》阳卦奇,亦零数也。〈又〉归奇于仂以□闰。又只也。《礼·投壷》一算为奇。又余夫也。《韩非子·十过篇》遗有奇人者,使治城郭。又数奇,不偶也。《史记·李广传》大将军阴受上诫,以为李广老数奇,毋令独当单于。又奇□,一拜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大祝辨九□,七曰奇□。又奇车,奇邪不正之车。《礼·曲礼》国君不乗[音chéng]奇车。又奇衺,诡异也。《周礼·地官》比长有辠,奇衺则相及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隐绮切。与倚通。依倚也。《前汉·邹阳传》轮囷离奇。又《字汇补》倚蠏切。同矮,短人也。《后汉·五行志》童谣,见一奇人,言欲上天。又叶古禾切,音戈。《宋玉·招魂》娭光眇视,目曾波些。被文服纤,丽而不奇些。《说文》从大从可。别作①。俗作竒,非。①字从大从司。考证:(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穷奇犀□。〈注〉状如牛,蝟毛,音如皡狗,食人。)谨照原文犀□改□犀。皡改嘷。(《周礼·地官》奇衺则相及,徙于国中及郊。)谨照原文徙於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二句相连,不便单引一句,谨改比长有辠,奇衺则相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