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ì hǎi jiē xiōng dì
成语注音:ㄙㄧˋ ㄏㄞˇ ㄐㄧㄝ ㄒㄩㄥ ㄉㄧˋ
成语简拼:SHJXD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四海皆兄弟
成语解释
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。同『四海之内皆兄弟』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口语
近义词
四海之内皆兄弟
成语示例
(1)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六回:『穿绿的道:「四海皆兄弟,这个何妨。」』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四海皆兄弟」是一个紧缩式成语。
(2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四海皆兄弟”几个大字。
(3)石屏中学的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四海皆兄弟”。
(4)小聪不会写成语“四海皆兄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小霏写不出成语“四海皆兄弟”,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。
(6)袁鸣叔叔给幸贻和亿桐讲了“四海皆兄弟”的历史故事。
(7)客舍休悲柳色新,东西南北一般春,若知四海皆兄弟,何处相逢非古人。
(8)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六回:『穿绿的道:四海皆兄弟,这个何妨。』。
成语出处
清·方成培《雷峰塔·再访》:『[净]人生四海皆兄弟,蓬荜生辉不我违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四海四海:指全国各处,也指全世界各处:四海为家;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。
兄弟兄弟:1、哥哥和弟弟:兄弟二人◇兄弟单位;兄弟国家。2、<轻><口>(1)弟弟。(2)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(亲切口气)。(3)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。
四四:[sì] (1)[乐]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。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『6』。大吕、大簇用四字。――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。(2)古代一车四马称『驷』。人臣处国无私朝,居军无私交…是故不得四从;不载奇兵――《韩非子》;一言而非,四马不能追,一言不急,四马不能及。――《说苑·谈丛》。
海海:hǎi 1、<名>百川汇聚处;大海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』2、<名>大湖。《兵车行》:『君不见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』3、<名>比喻事物多而广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下盼诸峰,时出为碧峤,时没为银海。』[海客] 1、航海的人。2、浪迹四方的人。
皆皆:jiē 1、<副>全;都;尽。表示范围。《论语》:『过也,人皆见之。』2、<副>一起;同时。表示时间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『吾欲与子皆行。』
兄兄:xiōng 1、<名>哥哥。《管子·心术》:『亲如弟兄。』[引] 对朋友的尊称,多用于书信。柳宗元《与萧翰林俛书》:『兄知之,勿为他人言也。』kuàng 1、<副>通『况』,更加。《墨子·非攻下》:『王兄自纵也。』2、<连>通『况』。况且,表示更进一层。《管子·大匡》:『虽得天下,吾不生也,兄与我齐国之政也。』
弟弟:dì 1、<名>弟弟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『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故。』《木兰诗》:『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』2、<名>泛指同辈中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。3、<名>次序;等第。《吕氏春秋·原乱》:『乱必有弟,大乱五,小乱三……』4、<副>尽管;只管。《史记·孙膑传》:『君弟重射,臣能令君胜。』tì<动>『悌』的古字。弟弟尊敬顺从兄长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?』
四四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息利切,音泗。《说文》囗,四方也。八,别也。囗中八,象四分之形。又《玉篇》阴数次三也。《正韵》倍二为四。《易·系辞》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〈又〉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有四象,庆元间知汀州府。又《正字通》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,防诈伪□易,非四之本义也。又《集韵》息七切,音悉。关中谓四数为悉。○按《正字通》云平声音司,引《乐谱》四五读司乌,不知此特口变易,非四有司音也。《正字通》误。
海海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呼攺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许亥切,□音醢。《说文》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《释名》海,晦也。主承秽浊水,黑如晦也。《书·禹贡》江汉朝宗于海。又环九州为四海。《书·禹贡》四海会同。《尔雅·释地》九夷,八狄,七戎,六蛮,谓之四海。又物产饶富为陆海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所谓天下陆海之地。又天海,星名。《甘氏星经》天海十星,在壁西南。又州名。《广韵》禹贡徐州之域,七国时属楚,秦为薛郡,汉为东海郡。后魏为海州。又《韵补》叶虎洧切,音喜。《诗·小雅》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鴥彼飞隼,载飞载止。又叶火五切,音虎。《陆云·陆丞相诔》靖共夙夜,匪宁匪处。经始绵绵,滂沱淮海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
皆皆:《午集中·白字部》《唐韵》古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谐切,□音街。《说文》俱词也。《小尔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郑康成读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汇补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汉·孟喜传》箕子者,万物方荄兹也。《师古注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与箕音同。又叶举里切,音几。《诗·周颂》以治百礼,降福孔皆。〈传〉皆,遍也。与偕通。《荀勖东西厢歌》降福孔偕。《说文》白字两见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即自字。皆字载自部中,则应从白。《集韵》或作皆,非。
兄兄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唐韵》许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呼荣切,□虩平声。《说文》长也。《通论》口儿为兄。儿者,人在下,以兄敎其下也。《精薀》从人从口,以弟未有知而诲之。《尔雅·释亲》男子先生为兄。《玉篇》昆也。《诗·小雅》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《管子·心卫篇》善气迎人,亲於弟兄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许放切《正韵》虚放切,□音贶。《前汉·尹翁归传》尹翁归字子兄。〈注〉师古曰:兄读曰况。又《诗·大雅》不殄心忧,仓兄填兮。〈注〉仓兄与怆怳同。〈又〉职兄斯引。〈注〉兄怳同。又与况同。《汉樊毅华岳庙□》君善必书,兄乃盛德。〈注〉兄与况同。《管子·大匡篇》召忽语管仲曰:虽得天下,吾不生也。吾不生也,兄与我齐国之政也。又《说文》况贶皆以兄得声。《白虎通》兄,况也。兄况于父。今江南北犹呼兄为况。又虚王切,音荒。《诗·魏风》陟彼冈兮,瞻望兄兮。《晋鲁褒钱神论》亲爱如兄,字曰孔方。《通雅》谓兄为况,本於荒音。《释名》兄,荒也。荒,大也。青徐人称兄曰荒。又《正字通》方音读若熏。义同。
弟弟:《寅集下·弓字部》《广韵》徒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待礼切,□第上声。《说文》朿韦之次第也。《释名》弟,第也,相次第而上也。《广韵》今为兄弟字。《尔雅·释亲》男子先生为兄,后生为弟。《书·君□》惟孝友于兄弟。又与悌通。《广雅》弟,顺也,言顺於兄。《礼·曲礼》僚友称其弟也。又易也。《广韵》恺悌,一作岂弟。《诗·齐风》齐子岂弟。〈传〉岂,乐也。弟,易也。又《广韵》特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大计切,□音第。义同。◎按《集韵》以兄弟、岂弟之弟为上声,孝弟之弟为去声,据《广韵》荠、霁二韵,弟俱训兄弟,霁韵悌训孝悌,又上声。宋礼部韵,悌训恺悌,上去二声通押。则兄弟、岂弟、孝弟,俱可通用上去二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