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í nián dú shū
成语注音:ㄕㄧˊ ㄋㄧㄢˊ ㄉㄨˊ ㄕㄨ
成语简拼:SND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十年讀書
成语解释
指长期努力于学业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刻苦读书
近义词
十年寒窗
成语接龙
十年读书→书香世家→家喻户晓→晓以利害→害人不浅→浅斟低唱→唱沙作米→米粒之珠→珠零玉落→落魄江湖→湖光山色→色胆包天→天机云锦→锦天绣地→地上天宫→宫邻金虎→虎步龙行→行号巷哭→哭哭啼啼→啼笑皆非→非池中物→物竞天择→择善而从→从容自如→如狼似虎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十年读书”几个大字。
(2)晨帆叔叔给修昕和芝宇介绍了“十年读书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灏灏不会写成语“十年读书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秋秋写不出成语“十年读书”的拼音。
(5)涉县西戌中学的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十年读书”。
(6)他发奋『十年读书』,长期钻研学问。
(7)一百零改革开放年来,作者前十年读书,后十年开花结果。
成语出处
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『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「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」』
成语故事
南北朝时期,刘宋朝廷内部发生争斗,导致骨肉相残,忠良贤臣被害,人们整天提心吊胆。大臣沈攸之时受信任为忠臣,时而遭排挤成逆贼。他心灰意冷,就潜心攻读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经常感慨地说:『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读书读书:[dúshū] (1)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。(2)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。她读书很用功。
十十:shí 1、<数>十。2、<数>泛指数目大。《行路难》:『金樽清酒斗十千。』3、<数>十倍。《谋攻》:『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』4、<数>十分之……《陈涉世家》: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
年年:nián 1、<名>年景;收成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乐岁终生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』2、<名>十二个月为一年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期年之后,虽欲言,无可进者。』3、<名>年龄;年岁。《陈情表》:『行年四岁,舅夺母志。』4、<名>寿命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』5、<名>帝王的年号。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:『告以改年,立后。』[年伯]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,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。泛指父辈。[年所] 年次;年龄。[年兄] 唐宋以来,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,也叫同年。[年祚] (1)人之寿命。(2)国之寿命。
读读:dú <动>阅;看。《王冕读书》:『执策映长明灯读之。』dòu<名>语句中的停顿。《师说》: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』[读礼] (1)学习礼节。(2)居丧。
书书:shū 1、<动>写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乃丹书帛曰「陈胜王」。』2、<动>记录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,众言同,于是乎书。』3、<名>文字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。』4、<名>书法。《墨池记》:『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』5、<名>信。《春望》:『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』6、<名>文书;公文。《木兰诗》:『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』7、<名>书籍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大抵观书先须熟读。』8、<名>指《尚书》。9、<名>曲艺的一类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之盱眙市中,为人说书。』
十十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是执切《集韵》寔入切《正韵》寔执切,□音拾。《说文》十,数之具也。一为东西,丨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数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系辞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汉·韩安国传》利不十者,不易业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天所不飨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[音chéng]传》此其与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韵会》令官文书借作拾。又《陆游老学庵笔记》转平声,可读为谌。白乐天诗:绿浪东西南北路,红栏三百九十桥。宋文安公宫词:三十六所春宫馆,一一香风送管弦。鼂以道诗:烦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诗。
年年:《午集下·禾字部》《唐韵》《广韵》奴颠切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宁颠切《正韵》宁田切,□捻平声。《说文》本作秊。谷熟也。从禾千声。《春秋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谷梁传》五谷皆熟为有年。《宣十六年》大有年。《谷梁传》五谷大熟为大有年。又岁也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夏曰岁,商曰祀,周日年,唐虞曰载。〈注〉岁取星行一次,祀取四时一终,年取禾一熟,载取物终更始。〈疏〉年者,禾熟之名。每岁一熟,故以为岁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正岁年以序事。〈注〉中数曰岁,朔数曰年。〈疏〉一年之内,有二十四气。节气在前,中气在后。节气一名朔气。中气帀则为岁,朔气帀则为年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卜年七百。又齿也。《释名》年,进也。进而前也。《礼·王制》凡三王养老,皆引年。〈注〉引年,挍年也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武王之母弟八人,周公为太宰,康叔为司宼,□季为司空,五叔无官,岂尚年哉。〈注〉言以德为轻重,而不以齿为先后也。又姓。《万姓统谱》永乐中有年当,怀远人,正官户部尚书。又叶祢因切,音纫。《前汉·叙传》封禅郊祀,登秩百神。协律改正,享兹永年。《崔駰·袜铭》长履景福,至於亿年。皇灵既佑,祉禄来臻。又《集韵》乃定切,音佞。人名。《公羊传·襄三十年》年夫。《释文》年音佞。二传作佞夫。《集韵》亦书作□。唐武后作□。考证:(又叶祢因切,音民。)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谨照音义民改纫。
读读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徒谷切《正韵》杜谷切,□音独。《说文》诵书也。《徐锴曰》读犹渎也。若四渎之引水也。《诗·鄘风》中冓之言,不可读也。《毛传》抽也。《郑笺》抽犹出也。《朱传》诵言也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读书,典书者诏之。又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疏》《孝经纬》云:祝融之乐曰《属读》。又曲名。《唐书·礼乐志》《读曲》,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也。又官名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集贤殿书院有侍读学士,掌承旨撰集文章,校理经籍。又姓,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大透切,音豆。义同。《周礼·天官·宫正注》郑司农读火绝之。《释文》徐音豆。又《增韵》句读,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。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,谓之读。今秘省挍书式:凡句绝,则点於字之旁读,分则微点於字之中间。又《韵会》通作投。《马融·长笛赋》察度於句投。〈注〉说文曰:逗,止也。投与逗古字通,音豆。投,句之所止也。○按此则读与逗通。逗又与投通。又叶亭正切,音狄。《苏辙·醉吟庵诗》诗成付与醉中读,知有清溪可终日。考证:(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宫正注》郑司农读火绝之。徐音豆。)谨按此天官宫正注非小宰注也,谨照原文省小宰二字。俆音豆上增释文二字。
书书:《辰集上·曰字部》《广韵》伤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商居切,□音舒。《说文》作□,着也。从聿从者。隷省作书。《易·系辞》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〈注〉书契,所以决断万事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〈注〉书,六书之品。又《地官·保氏》乃敎之六艺,五曰六书。〈注〉六书:象形、会意、转注、处事、假借、谐声。《许慎·说文序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,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着於竹帛谓之书。书者,如也。又书有六体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隷书、缪篆、虫书。又《说文》书有八体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虫书,五曰摹印,六曰署书,七曰殳书,八曰隷书。又《尙书序疏》诸经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从事着,圣贤阐敎,事显於言,言惬羣心,书而示法,既书有法,因号曰书。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。《史记·礼书注》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《释名》书,庶也。纪庶物也。又《诗·小雅》畏此□书。〈传〉□书,戒命也。〈疏〉古者无纸,有事书之於□,故曰□书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注》主计会之簿书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郑人铸□书。〈注〉铸□书於鼎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叔向使诒子产书。○按即书牍也。又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对亡应书者。〈注〉书,谓诏书也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成帝纪》初置尙书,员五人。又《百官公卿表》中书谒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