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ì hǎi yàn rán
成语简拼:SHYR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四海晏然
成语解释
四海:天下,国家;晏然:平静,安定。指全国各地太平安定。
成语示例
(1)自朕嗣位以来,四海晏然,八方宁静。▼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
成语造句
(1)贝贝写不出成语“四海晏然”的拼音。
(2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四海晏然”几个大字。
(3)滕庄中学的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四海晏然”。
(4)小皓不会写成语“四海晏然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袁和哥哥给茹玬和萁嫱介绍了“四海晏然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自朕嗣位以来,四海晏然,八方宁静。见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。
(7)前往阿左旗盐中的火车上,成信叔叔给洽斐和徐丽讲解了『四海晏然』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:『陛下圣德系兴,再隆大命,即位以来,四海晏然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四海四海:指全国各处,也指全世界各处:四海为家;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。
四四:[sì] (1)[乐]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。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『6』。大吕、大簇用四字。――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。(2)古代一车四马称『驷』。人臣处国无私朝,居军无私交…是故不得四从;不载奇兵――《韩非子》;一言而非,四马不能追,一言不急,四马不能及。――《说苑·谈丛》。
海海:hǎi 1、<名>百川汇聚处;大海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』2、<名>大湖。《兵车行》:『君不见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』3、<名>比喻事物多而广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下盼诸峰,时出为碧峤,时没为银海。』[海客] 1、航海的人。2、浪迹四方的人。
晏晏:yàn 1、<形>晴朗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『于是天清日晏。』2、<形>安静。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『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』[晏驾] 古时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。[晏晏] 和悦的样子。
然然:rán 1、<动>燃烧。后来写作『燃』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『火未及然,因谓之安。』2、<代>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然,籍何以至此?』3、<形>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王曰:「然,诚有百姓者。」』[又] <形意动>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『妻曰:「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」成然之。』4、<词缀>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『……的样子』、『地』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森然欲搏人。』《兰亭集序》:『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』5、<助>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『如』、『若』、『犹』等呼应,表示『(像)……一样』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』《核舟记》:『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然。』6、<连>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』
四四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息利切,音泗。《说文》囗,四方也。八,别也。囗中八,象四分之形。又《玉篇》阴数次三也。《正韵》倍二为四。《易·系辞》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〈又〉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有四象,庆元间知汀州府。又《正字通》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,防诈伪□易,非四之本义也。又《集韵》息七切,音悉。关中谓四数为悉。○按《正字通》云平声音司,引《乐谱》四五读司乌,不知此特口变易,非四有司音也。《正字通》误。
海海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呼攺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许亥切,□音醢。《说文》天池也。以纳百川者。《释名》海,晦也。主承秽浊水,黑如晦也。《书·禹贡》江汉朝宗于海。又环九州为四海。《书·禹贡》四海会同。《尔雅·释地》九夷,八狄,七戎,六蛮,谓之四海。又物产饶富为陆海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所谓天下陆海之地。又天海,星名。《甘氏星经》天海十星,在壁西南。又州名。《广韵》禹贡徐州之域,七国时属楚,秦为薛郡,汉为东海郡。后魏为海州。又《韵补》叶虎洧切,音喜。《诗·小雅》沔彼流水,朝宗于海。鴥彼飞隼,载飞载止。又叶火五切,音虎。《陆云·陆丞相诔》靖共夙夜,匪宁匪处。经始绵绵,滂沱淮海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
晏晏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唐韵》乌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於谏切,□音曣。《说文》天清也。《小尔雅》晏明阳也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中山晏温。〈注〉如淳曰: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。又《扬雄传》於是天清日晏。〈注〉师古曰:晏,无云也。又《玉篇》晚也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问日之早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日至于桑野,是谓晏食。《屈原·离骚》及年岁之未晏兮。又和也。《诗·卫风》言笑晏晏。〈传〉和柔也。又鲜盛也。《诗·郑风》羔裘晏兮。〈传〉晏,鲜盛貌。又《礼·月令》百官静,事毋□,以定晏阴之所成。〈注〉晏,安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晏晏,忒也。又姓。《史记·管晏传》晏平仲婴者,莱之夷维人也。又《广韵》乌旰切《集韵》於旰切,□音按。义同。
然然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如延切,音□。《说文》烧也。〈注〉徐铉曰俗作燃。盖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文刘绩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《集韵》通作□。又《玉篇》许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传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又《广韵》语助。《礼·檀弓》岁旱,穆公召县子而问然。〈注〉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广韵》如也。《诗·邶风》惠然肯来。《礼·檀弓》贸贸然来。又承上接下语。《礼·曲礼》然后客坐。又《檀弓》然则盍行乎。《文王世子》然而衆[音zhòng]知父子之道矣。又《礼·祭义》国人称愿,然曰:幸哉有子如此。〈注〉然犹而也。又果然,兽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然。□髤饰。〈注〉然,果然也。◎按埤雅作□。详犬部□字注。又率然,蛇名。《孙子·九地篇》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,则尾至。击其尾,则首至。击其中,则首尾俱至。又连然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益州郡连然有盐官。又燕然,山名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至速邪乌燕然山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楚然丹。郑然明。又叶而邻切,音人。《刘向·列女赞》齐女傅母,防女未然,庄姜亦材,卒能修身。《马融·东巡颂》散齐即毕,越翼良辰,棫槱增积,烈火燔[音fán]然。考证:(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赵用贤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上,未然者居下,则火易然也。)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,皆刘绩语,非赵用贤语。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。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,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。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