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ì bì xiāo rán
成语简拼:SBXR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四壁蕭然
成语解释
四壁:四面墙壁;萧然:寂寞冷落。屋里空荡荡的,没什么东西。形容生活非常贫困。
成语示例
(1)房中四壁萧然,除一张竹几外,只地下三个蒲团。▼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第三十回
成语造句
(1)包包不会写成语“四壁萧然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四壁萧然”几个大字。
(3)江南镇中学的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四壁萧然”。
(4)芮芮写不出成语“四壁萧然”的拼音。
(5)禚奶奶给她的孙囡和外甥囡讲解了“四壁萧然”的成语故事。
(6)房中四壁萧然,除一张竹几外,只地下三个蒲团。见金庸《射雕英雄传》第三十回。
(7)在前往阆中市洪山中学校的公交车上,禹乐大哥哥给靖婷和之漫讲述了『四壁萧然』的历史典故
(8)再看四周时,见所处之地是间茅屋的斗室,板床木凳,俱皆简陋,四壁萧然,却是一尘不染,清幽绝俗。
成语出处
宋·陆游《题庵壁》:『有金可散还多事,四壁萧然计未疏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萧然萧然:<书>寂寞冷落;形容空虚:四壁萧然;囊橐[音tuó]萧然。
四壁四壁:[sìbì] 屋子的四面墙壁,泛指整个屋子。四壁皆空。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。
四四:[sì] (1)[乐]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。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『6』。大吕、大簇用四字。――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。(2)古代一车四马称『驷』。人臣处国无私朝,居军无私交…是故不得四从;不载奇兵――《韩非子》;一言而非,四马不能追,一言不急,四马不能及。――《说苑·谈丛》。
壁壁:bì 1、<名>墙壁;石壁。《促织》:『徘徊四顾,见虫伏壁上。』2、<形>陡直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。』3、<名>军营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『亚夫乃传言开壁门。』4、<动>安营;扎寨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使人止晋鄙,留军壁邺。』5、<名>边。《西厢记》:『一个这,一个那壁。』
萧萧:xiāo 1、<名>一种蒿类植物。《诗经·采葛》:『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』2、<形>冷清;凄凉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满目萧然。』3、<名>姓。[萧墙] 宫内当门的小墙,代称内部。
然然:rán 1、<动>燃烧。后来写作『燃』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『火未及然,因谓之安。』2、<代>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然,籍何以至此?』3、<形>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王曰:「然,诚有百姓者。」』[又] <形意动>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『妻曰:「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」成然之。』4、<词缀>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『……的样子』、『地』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森然欲搏人。』《兰亭集序》:『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』5、<助>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『如』、『若』、『犹』等呼应,表示『(像)……一样』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』《核舟记》:『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然。』6、<连>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』
四四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息利切,音泗。《说文》囗,四方也。八,别也。囗中八,象四分之形。又《玉篇》阴数次三也。《正韵》倍二为四。《易·系辞》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〈又〉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有四象,庆元间知汀州府。又《正字通》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,防诈伪□易,非四之本义也。又《集韵》息七切,音悉。关中谓四数为悉。○按《正字通》云平声音司,引《乐谱》四五读司乌,不知此特口变易,非四有司音也。《正字通》误。
壁壁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北激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必正切,□音繴。《说文》垣也。《释名》辟也,辟御风寒也。《孔安国·尚书序》秦始皇焚书,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。《水衡记》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,不点睛,每曰点之即飞去。人以为诞,因点其一,须臾雷电破壁,一龙乗[音chéng]云上天。又军垒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帝晨驰入韩信张耳壁,夺之军。《周亚夫传》吴楚反,亚夫救梁,引兵走昌邑,坚壁而守。又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东壁二星主文籍,天下图书之府。又地名。壁州,在三巴,本汉宕渠地,唐高祖武德初置,辟州节度使郑畋有记。又赤壁,在蒲圻。《荆州记》蒲圻县沿江南岸百里,名赤壁,昔周瑜破曹操处。黄州赤壁乃赤鼻山。《水经注》江水左迳赤鼻山,下为赤鼻矶。苏轼赤壁前赋及长短句,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,盖传疑也。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。《马岌·石壁铭》青壁千寻。《江淹诗》缅映石壁素。《神仙传》帛和入西城山,王公令熟视石壁,二年渐觉有文字,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岳图。本作壁,十四画。说文、经史皆同。字汇从省作壁,入十三画,因之。壁字从□作。
萧萧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苏雕切《集韵》先凋切,□音箫。艾蒿也。《诗·王风》彼采萧兮。〈疏〉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。《礼·郊特牲》萧合黍稷,臭阳达于墙屋。又《诗·小雅》萧萧马鸣。〈注〉声也。又《前汉·食货志》江淮之间,萧然烦费。〈注〉萧然犹骚然,劳动之貌。又萧条,寂寥貌。《宋玉·九辨》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〈注〉阴令促,急风疾暴也。又《论语》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。《何晏注》萧之言肃也,墙谓屛也。君臣相见之礼,至屛而加肃敬。又斧名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萧斧戢柯以柙刃。《说文注》萧斧,芟艾之斧也。又国名。《左传·文十四年》宋高哀为萧封人。〈注〉萧,宋附庸国。又关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北出萧关。又姓。《潜夫论》萧氏,殷旧姓也。又叶音修。《毛诗·古音考》冽彼下泉,浸彼苞萧。叶下周。《屈原·九歌》风飒飒兮木萧萧。叶下忧。◎按《周礼·地官·甸师》萧茅注:郑读所六反,至杜子春始读为箫。
然然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如延切,音□。《说文》烧也。〈注〉徐铉曰俗作燃。盖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文刘绩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《集韵》通作□。又《玉篇》许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传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又《广韵》语助。《礼·檀弓》岁旱,穆公召县子而问然。〈注〉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广韵》如也。《诗·邶风》惠然肯来。《礼·檀弓》贸贸然来。又承上接下语。《礼·曲礼》然后客坐。又《檀弓》然则盍行乎。《文王世子》然而衆[音zhòng]知父子之道矣。又《礼·祭义》国人称愿,然曰:幸哉有子如此。〈注〉然犹而也。又果然,兽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然。□髤饰。〈注〉然,果然也。◎按埤雅作□。详犬部□字注。又率然,蛇名。《孙子·九地篇》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,则尾至。击其尾,则首至。击其中,则首尾俱至。又连然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益州郡连然有盐官。又燕然,山名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至速邪乌燕然山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楚然丹。郑然明。又叶而邻切,音人。《刘向·列女赞》齐女傅母,防女未然,庄姜亦材,卒能修身。《马融·东巡颂》散齐即毕,越翼良辰,棫槱增积,烈火燔[音fán]然。考证:(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赵用贤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上,未然者居下,则火易然也。)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,皆刘绩语,非赵用贤语。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。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,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。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