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ǐ bù zú xī
成语注音:ㄙㄧˇ ㄅㄨˋ ㄗㄨˊ ㄒㄧ
成语简拼:SBZX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死不足惜
成语英文:death is not to be regretted
成语解释
足:值得;惜:吝惜或可惜。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;形容不怕死
近义词
视死如归
反义词
贪生怕死、苟且偷生
成语接龙
1、死不足惜→惜客好义→义断恩绝→绝裙而去→去故就新→新亭对泣→泣麟悲凤→凤皇于飞→飞来横祸→祸稔恶积→积恶余殃→殃及池鱼→鱼肉乡里→里外夹攻→攻瑕指失→失之交臂→臂有四肘→肘胁之患→患难之交→交口同声→声销迹灭→灭此朝食→食古不化→化腐成奇→奇文共赏
2、死不足惜→惜墨如金→金石之交→交口赞誉→誉不绝口→口角风情→情天孽海→海立云垂→垂首丧气→气宇轩昂→昂首望天→天网恢恢→恢恑憰怪→怪诞不经→经纬天下→下车伊始→始终若一→一轰而散→散言碎语→语重心长→长吁短气→气壮胆粗→粗心浮气→气血方刚→刚直不阿
3、死不足惜→惜指失掌→掌上观文→文风不动→动辄得咎→咎有应得→得意门生→生寄死归→归之若水→水涨船高→高遏行云→云集响应→应运而生→生栋覆屋→屋下作屋→屋乌推爱→爱生恶死→死心踏地→地瘠民贫→贫而乐道→道山学海→海涸石烂→烂若舒锦→锦绣山河→河不出图
4、死不足惜→惜指失掌→掌上观纹→纹风不动→动荡不安→安身为乐→乐极悲来→来之不易→易如反掌→掌上观文→文恬武嬉→嬉笑怒骂→骂天扯地→地上天宫→宫邻金虎→虎不食儿→儿女之情→情见势屈→屈节辱命→命蹇时乖→乖僻邪谬→谬采虚声→声吞气忍→忍耻含羞→羞恼成怒
5、死不足惜→惜字如金→金貂贳酒→酒食地狱→狱货非宝→宝山空回→回肠九转→转悲为喜→喜怒无常→常年累月→月下老儿→儿女亲家→家道从容→容膝之地→地老天昏→昏镜重磨→磨牙凿齿→齿牙馀惠→惠然之顾→顾此失彼→彼众我寡→寡见鲜闻→闻名丧胆→胆丧魂惊→惊起梁尘
成语示例
(1)妾一身死不足惜,但自蒙爱幸,身怀六甲,已两月矣。▼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
(2)…鬼,世上便少一个传染恶疾的人。如此说来,非但死不足惜,而且还是早死为佳呢。怎奈此时官场中人,十居其九…——晚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(3)…宵在舟中私语,还是给他听见了,我们行事鲁莽,死不足惜,这一下累了吴将军,可坏了大事。』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4)…主人性气粗雄,必然怀恨。妾不知死所矣!然妾死不足惜,但君堂堂仪表,甘为下贱,不图归计为恨耳!』程万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(5)…母之过,臣不敢言。《凯风》有诗,臣当自责。臣死不足惜,恐天下后世之为继母者,得以肆其奸妒而无忌也。伏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成语造句
(1)畅畅写不出成语“死不足惜”的拼音。
(2)固市中学的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死不足惜”。
(3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死不足惜”几个大字。
(4)罗罗不会写成语“死不足惜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沛沛大哥哥给巧瘴和钇沁讲了“死不足惜”的典故。
(6)对齐国来说,他万死不足惜。
(7)那段爱情死不足惜,你节哀顺变。章珈琪
(8)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百炼成钢死不足惜死而无悔至大至刚。
(9)臣死不足惜,恐天下后世之为继母者,得以肆其奸妒而无忌也。
(10)王氏兄弟等死不足惜,赵三爷是大大的英雄好汉,如何能让他为我而死?
(11)如果按中国人的是非观和价值观,他的死,完全是咎由自取,死不足惜。
(12)不是小人怕死,小人死不足惜,只是家里老小全等着分点钱好买米下锅。
(13)为了自尊虽然死不足惜,但是如果吃了东西继续活下去,就可以看到明天了。
(14)不过总而言之,肥原深信,一条狗死不足惜,这是他为自己疯狂应该付出的代价。
(15)看了给自己的那份后,他的感受跟上面第一句话一样:一条狗死不足惜,居然还威胁他,大胆!
(16)她爱穿白衣,内心却如热火般狂烈,爱他,从生到死,即使说过,有下辈子绝不会爱他,却还是飞蛾扑火,死不足惜。
(17)子如看罢大喜,乃叫李庆云,喝道:「夫人被诬,你该力辩,何得直认不辞?你死不足惜,其如夫人、世子何?速速书供,免汝一死。
成语出处
《宋史·苏洵传》:『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,有所恃。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,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不足不足:[bùzú] (1)不充足,不够,满足不了需要。二十尚不足。――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;最爱湖东行不足。――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。(2)缺少或没有。信心不足。(3)少于,不到。不足一千。(4)不能;不可以。此中语云:『不足为外人道也。』――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。(5)不值得,不必。
死死:sǐ 1、<动>死亡;失去生命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。』[又] <动为动>为……而死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』2、<名>死去的人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先生之恩,生死而骨肉也。』3、<形>坏死的;失去知觉的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去死肌,杀三虫。』4、<形>拼死;竭尽全力的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『越使死士挑战。』5、<动>丧失;消失。《荀子·大略》:『流言止焉,恶言死焉。』6、<名>通『尸』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『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。』
不不:bú 1、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2、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今日出而从,日中不决,何也?』3、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』fǒu通『否』。 1、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不?』2、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』《师说》:『或师焉,或不焉。』[不齿] 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[不佞] 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『雍也仁而不。』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『寡人不,不足以称宗庙。』
足足:zú 1、<名>脚。《劝学》:『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。』《郑人买履》:『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』2、<名>动物的脚。《核舟记》:『细若蚊足,钩画了了。』3、<名>器物的支撑部分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如此则荆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』4、<形>充足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是其为人,哀鳏寡,恤孤独,补不足。』5、<形>满足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。』《兰亭集序》:『快然自足。』6、<副>足够。《鸿门宴》: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7、<副>值得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不足为外人道也。』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』[足下] (1)称对方的敬词。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。(2)脚下;立足的地方。
惜惜:xī 1、<动>爱惜;珍惜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迤逦,秦人之,亦不甚惜。』2、<动>吝惜;舍不得。《卖炭翁》:『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』3、<动>痛惜;惋惜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可以为富安天下,而直为此廪廪也,窃为陛下惜之。』
死死:《辰集下·歹字部》《广韵》息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想姊切,□斯上声。《白虎通》死之言澌,精气穷也。《释名》死者,澌也,若冰释澌然尽也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人之生,气之聚也。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。《关尹子·四符篇》生死者,一气聚散耳。《礼·曲礼》庶人曰死。《礼·檀弓》君子曰终,小人曰死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注》少曰死,老曰终。又《山海经》有不死国,在南海大荒中。《郭璞赞》赤泉驻年,神木养命。禀此遐龄,悠悠无竟。又圆丘山有不死树。《郭璞赞》万物暂见,人生如寄。不死之树,寿蔽天地。又《山海经》流沙之东,黑水之间,有不死山。又《刘孟会云》祖州海岛产不死草,一株可活一人。又姓。自、死、独、膊,代北四姓也。见《氏族略》。又叶息利切,音四。《宋玉·九辩》愿徼□而有待兮,泊莽莽与埜草同死。叶上至。《说文》从人作□。又□,同。
不不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逋没切,补入声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则有变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礼·夏官》服不氏,掌养猛兽而敎扰之。〈注〉服不服之兽者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□分物切。与弗同。今吴音皆然。又《韵会》俯九切,音缶。与可否之否通。《说文》鸟飞上翔,不下来也。从一,一犹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负切《广韵》甫救切,□缶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甫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方鸠切,□音浮。夫不,□也。亦作鳺鴀。《尔雅·释鸟》□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陆玑云:今小鸠也。一名□鸠,幽州人或谓鷱鴡,梁宋间谓之隹,扬州人亦然。又未定之辞也。《陶潜诗》未知从今去,当复如此不。又姓。《晋书》汲郡人不准。◎按《正字通》云:不姓之不,转注古音,音彪。又《正韵》芳无切。与柎通。花萼跗也。《诗·小雅》鄂不韡韡。《郑笺》承华者,鄂也。不当作柎。郑樵曰:不象萼蔕形。与旉通。《陆玑诗疏》柎作跗。《束皙·补亡诗》白华绦趺。《唐诗》红萼青趺皆因之。又华不注,山名,在济南城东北。《左传·成二年》晋却克战于鞌,齐师败绩。逐之,三周华不注。《伏琛齐记》引挚虞畿服经,不,与诗鄂不之不同。李白诗:兹山何峻秀,彩翠如芙蓉。盖因华跗而比拟之。胡传读不如卜,非。又《古诗·日出东南隅行》使君谢罗敷,还可共载不。罗敷前致辞,使君亦何愚。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〇按愚当读若吾,疑模切,与敷不夫叶。敷不夫本同模韵,《正字通》不改音符,叶夫愚,非是。又与丕同。《书·大诰》尔丕克远省。马融作不。《秦·诅楚文》不显大神巫咸。《秦·和钟铭》不显皇祖。□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。不显不承,犹书云丕显丕承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补美切,音彼。《荀子·赋篇》□然易知,而致有理者与。君子所敬,而小人所不者与。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《正字通》不字在入声者,方音各殊,或读逋入声,或读杯入声。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,今北方读如帮铺切,虽入声转平,其义则一也。考证:(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日有食之,)谨照原文省下日字。(《荀子·赋论篇》)谨照原书省论字。(〈注〉谓小人所鄙也。)谨按原文无此注,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
足足:《酉集中·足字部》(古文)疋《唐韵》即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纵玉切,□音哫。《说文》人之足也。在下,从止口。〈注〉徐锴曰:口象股胫之形。《释名》足,续也,言续胫也。《易·说卦》震为足。〈疏〉足能动用,故为足也。《礼·玉藻》足容重。〈注〉举欲迟也。又《广韵》满也,止也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矧予之德,言足听闻。《诗·小雅》既沾既足。《礼·学记》学然后知不足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知足不辱。又不可曰不我足。《吴语》天若弃吴,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虃,百足。〈注〉音纤。又姓。《战国策》足强。〈注〉韩人。又《广韵》子句切《集韵》遵遇切《韵会》子遇切《正韵》将豫切,□音沮。《论语》巧言令色足恭。〈疏〉足,成也。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,取媚于人也。《朱传》过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足言足容,德之藻矣。又《管子·五行篇》春辟勿时,苗足本。〈注〉足,犹拥也。又《广韵》添物也。《类篇》益也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不待臣音,复讇而足。又《韵补》叶子悉切。《易林》欲飞无翼,鼎重折足。失其福利,包羞为贼。
惜惜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思积切,音昔。《说文》痛也。从心昔声。《广韵》悋也。《增韵》怜也,爱也。一曰贪也。又叶息约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赠丁仪诗》思慕延陵子,宝刃非所惜。子其宁尔心,亲交义不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