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í miàn mái fú
成语注音:ㄕㄧˊ ㄇㄧㄢˋ ㄇㄞˊ ㄈㄨˊ
成语简拼:SMMF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十靣埋伏
成语解释
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。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
近义词
腹背受敌、四面楚歌
成语示例
(1)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,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。▼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
(2)…大腿,道:『那我知道。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霸王别虞姬》,那些戏文里都是有的。』苏荃道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3)…;南败楚兵 二十万,杀了名将龙且;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,杀尽楚兵;又遣六将,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。造下十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(4)…寡不敌众,弱不敌强。韩信九里山排下绝机阵,十面埋伏,杀尽楚兵百万,战将千员,逼得项王匹马单枪,逃至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成语造句
(1)《千里走单骑》,甚至2004年执导的《十面埋伏》也是一样。
(2)从2002年张艺谋的《英雄》开始,中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,制造了包括《十面埋伏》、《无极》、《夜宴》、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在内的五部“大片”。
(3)大姐派我来了结此事-----《十面埋伏》。
(4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十面埋伏”几个大字。
(5)面对全球化挑战,张艺谋采取了“以大搏大”、跨界出征的策略,先后打造了武侠巨片《英雄》和《十面埋伏》。
(6)茗茗不会写成语“十面埋伏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四组不同的中国奥运会运动员把他十面埋伏。
(8)我们设下十面埋伏,专等敌人自投罗网。
(9)小楚写不出成语“十面埋伏”的拼音。
(10)轩竹叔叔给兔娴和林卢介绍了“十面埋伏”的成语故事。
(11)寨前中学的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十面埋伏”。
(12)蜘蛛是名声在外的猎手了,它们要么在黏黏的蛛网上守株待兔,要么躲在叶子之类的东西后面搞十面埋伏。
(13)她所演奏的这首〈十面埋伏〉,听来真像有千军万马互相廝杀。
(14)明修栈道、暗渡陈仓,背水为营,拔帜易帜,半渡而击,四面楚歌,十面埋伏等。
(15)在去往宜阳县赵保乡东赵初中的路途中,一洛大哥哥给哲妮和堇颖介绍了『十面埋伏』的历史典故
(16)失败乃成功之母,楚汉之争,刘邦屡败屡战,百折不挠,终于在垓下一战,十面埋伏,将项羽打败。
(17)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,都是吴用机谋布置,杀得童贯胆寒心碎,梦里也怕,大军三停折了二停。
(18)韩信九里山排下绝机阵,十面埋伏,杀尽楚兵百万,战将千员,逼得项王匹马单枪,逃至乌江口,自刎而亡。
(19)在去牡丹区吕陵镇中心初级中学之前,向炎哥哥给佳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,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。见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。
成语出处
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『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,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。』
成语故事
楚汉相争时期,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,先后活捉魏王豹、赵王歇、燕王藏荼、齐王田广。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,把项羽围困在垓下,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,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,取得决定性的胜利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埋伏埋伏:[máifu] (1)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,伺机出击。埋伏兵马。(2)潜伏。埋伏着失败的因素。
十十:shí 1、<数>十。2、<数>泛指数目大。《行路难》:『金樽清酒斗十千。』3、<数>十倍。《谋攻》:『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』4、<数>十分之……《陈涉世家》: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
面面:miàn 1、<名>脸。《彭祖面长》:『不敢笑陛下,实笑彭祖面长。』2、<动>面向;面对着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』3、<副>当面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。』4、<名>方位;方面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』5、<名>平面;表面。《活板》:『药稍熔,则以一平板按其面,则字平如砥。』6、<量>《宋书·何承天传》:『上又赐银筝一面。』[面壁] (1)面对墙壁静坐,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。(2)佛教指修行。[面墙] 喻不学,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。[面首] 本指壮美的男子,引申为妇人的男妾、男宠。
埋埋:mái 1、<动>埋藏;掩埋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毁其盆,悉埋于地。』2、<动>埋葬。《祭妹文》:『汝死我葬,我死谁埋?』3、<动>隐没。王安石《阴山画虎图》:『胡天朔漠杀气高,烟云万里埋弓刀。』mán<动>责备;埋怨。《西游记》:『埋怨行者是一个急猴子。』[埋轮] (1)把车轮埋在地下,表示坚守不退。(2)表示不畏权贵,敢于检举。(3)指月落。[埋玉] 结才华出众者逝世哀悼。
伏伏:fú 1、<动>趴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。』2、<动>俯伏。《陈情表》: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。』3、<动>埋伏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。』4、<名>伏兵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』5、<动>隐蔽,隐藏。《老子》:『福兮祸所伏。』6、<动>降低;低落。韩愈《南海神庙碑》:『日光穿漏,伏波不兴。』7、<动>保持;怀。《离骚》:『伏清白以死直兮。』8、<动>居处;居住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『寡君越在草莽,未获所伏。』9、<动>佩服;敬佩。通『服』。《史记·垓下之战》:『骑皆伏曰:「如大王言」。』[又] 动使动。使……佩服。《唐翁猎虎》:『《庄子》曰:「习伏众,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。」信夫。』10、<动>制伏。『降龙伏虎。』11、<动>受到(应得的惩罚)。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:『后壹奸罪发露伏诛。』12、<名>伏天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『伏日,诏赐从官肉。』[伏惟] 俯伏思量。下对上的敬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伏启阿母。』
十十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是执切《集韵》寔入切《正韵》寔执切,□音拾。《说文》十,数之具也。一为东西,丨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数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系辞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汉·韩安国传》利不十者,不易业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天所不飨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[音chéng]传》此其与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韵会》令官文书借作拾。又《陆游老学庵笔记》转平声,可读为谌。白乐天诗:绿浪东西南北路,红栏三百九十桥。宋文安公宫词:三十六所春宫馆,一一香风送管弦。鼂以道诗:烦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诗。
面面:《戌集中·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弥箭切,音偭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颜前也。从□,象人面形。《书·益稷》汝无面从,退有后言。又见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夫为人子者,出必告,反必面。〈注〉反言面者,从外来,宜知亲之颜色安否。《仪礼·聘礼》□者出请事,賔面如觌币。〈注〉面,亦见也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私面。〈注〉私觌也。又向也。《书·周官》不学墙面。〈疏〉人而不学,如面向墙。《礼·曲礼》天子当依而立,诸侯北面而见天子,曰觐。又《玉藻》唯君面尊。〈注〉面,犹乡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匠人》面朝后市。又《广韵》前也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覆之面叶。〈注〉面,前也。又《韵会》方面,当四方之一面也。《书·顾命》大辂在賔阶面,缀辂在阼阶面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或审曲面势。〈注〉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又《韵会》相背曰面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马童面之。〈注〉如淳曰:面,不正视也。《前汉·项羽传注》师古曰:如淳说非也。面谓背之,不面向也。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,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,非也。又《前汉·张敞传》自以便面拊马。〈注〉师古曰:便面,扇之类也。亦曰屛面。考证:(《说文》本作□,颜前也。从自)谨照原文自改□。
埋埋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莫皆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谟皆切,□音霾。《释名》葬不如礼曰埋痗也。趋使痗腐而已。又藏也。《左传·昭十三年》埋璧于太室之庭。《后汉·张纲传》汉安元年,遣八使循行风俗,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亭。又叶吕支切,音离。《左传·莱人歌》景公死乎,不与埋。三军之事乎,不与谋。师乎师乎,何党之乎。《说文》本作薶。俗作埋。《周礼》省作狸。
伏伏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房六切,音服。偃也。《礼·曲礼》寝毋伏。又《广韵》匿藏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嘉言罔攸伏。《诗·小雅》潜虽伏矣。《史记·乐书》羽者妪伏,毛者孕鬻。《前汉·赵广汉传》发奸摘伏如神。又屈服也。《左传·隐十一年》许既伏其罪矣。又三伏。《史记·秦本记》秦德公二年初伏。〈注〉六月三伏之节。始自秦德公。周时无伏。《释名》伏者,金气伏藏之日也。金畏火,故三伏皆庚。四气代谢,皆以相生。至立秋以金代火,故庚日必伏。〈注〉夏至后三庚为初伏,第四庚为中伏,立秋后初庚为末伏。又姓。汉有伏胜,伏隆。《氏族博考》伏宓同出伏羲氏。汉伏生,晋书作宓生。又乞伏,外国姓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扶富切,浮去声。禽覆卵也。《古今注》燕伏戊己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。又《集韵》鼻墨切。与匐通。《史记·范雎传》膝行蒲伏。又叶必正切,音壁。《贾谊·鵩赋》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忧喜聚门兮。吉凶同域。考证:(《左传·隐十一年》既伏其罪矣。)谨照原文既字上增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