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乳之契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uǐ rǔ zhī qì成语简拼:SRZ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水乳之契
成语解释
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。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[同]水乳交融、乳水交融、浑然一体、难分难解
成语示例
(1)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卷一五·姑妄听之一》:『至伏肘腋之间,而为心腹之大患,托水乳之契,而藏钩距之深谋,则不知者或多矣。』
成语造句
(1)畅畅写不出成语“水乳之契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。
(2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水乳之契”几个大字。
(3)多拉大哥哥给惠智和琚玲讲了“水乳之契”的典故。
(4)潘庄中学的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水乳之契”。
(5)小放不会写成语“水乳之契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至伏肘腋之间,而为心腹之大患;托水乳之契,而藏钩距之深谋,则不知者或多矣。
成语出处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『至伏肘腋之间,而为心腹之大患,托水乳之契,而藏钩距之深谋,则不知者或多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水水:shuǐ 1、<名>水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2、<名>河流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』3、<名>泛指水域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追操至南郡。』4、<名>水灾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水浩洋而不息。』
乳乳:rǔ 1、<动>生育;生子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,羝乳乃得归。』2、<形>刚生子的;哺乳期的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。』3、<形>初生的;幼小的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少年人如乳虎。』4、<名>乳房。《核舟记》:『佛印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。』5、<名>乳汁;奶汁。《魏书·王琚传》:『常饮牛乳,色如处子。』6、<动>吃奶;喂奶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妪,先大母婢也,乳二世,先妣抚之甚厚。』
之之:zhī 1、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『吾欲之南海。』2、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『这个』、『这』、『这种』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』3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他』、『它』、『它们』、『他们』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。』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』4、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君将哀而生之乎?』5、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你』、『您』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『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之。』6、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『的』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』7、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』8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9、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『得』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』10、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『句读之不知。』11、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12、<助>用在『前』、『后』、『内』、『外』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数十年之后,甲兵顿弊。』
契契:qì 1、<动>通『锲』。刻;锲刻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。』2、<名>契约;符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。』3、<动>吻合;投合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。』[契勘] 宋代公文书用语。按查,考订,审核。
水水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式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数轨切,□税上声。《说文》准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[音zhòng]水□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《徐铉曰》衆[音zhòng]屈为水,至柔,能攻坚,故一其内也。《释名》水,准也,准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阴气,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。水之为言濡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,一曰水。〈又〉水曰润下。《正义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体,水最微,为一。火渐着,为二。木形实,为三。金体固,为四。土质大,为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湿。《说卦》坎为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又六饮之一。《周礼·天官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,水浆醴凉医酏。又《礼·玉藻》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〈注〉上水,水为上,余次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,水曰清涤。又明水,所以共祭祀。《周礼·秋官》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,以鉴取明水於月,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。〈注〉鉴,镜属,取水者。世谓之方诸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五声,羽为水。又天水,郡名,汉武帝所置。又中水,县名,属涿郡。应劭曰:易□二水之中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黑水,国名,即□韐。又露为上池水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饮是以上池之水。〈注〉上池水,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。又姓。又《韵补》叶式类切,音坠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苹藻漂於阳侯,芙蓉出於渚际。奋红葩之熩熩,逸景烛於崖水。又叶呼委切,音毁。《李白·游高淳丹阳湖诗》龟游莲叶上,鸟宿芦花里。少女棹轻舟,歌声逐流水。又《韵补》音准。引《白虎通》水之为言准也。○按准乃水之义,非水之音。盖沿《周礼·考工记》郑注,准读为水而误。今不从。
乳乳:《子集上·乙字部》《唐韵》而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蘂主切,□音擩。《广韵》柔也。又湩也。《白虎通》文王四乳,是谓至仁。又《礼·月令·注》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孚乳。又天乳,星名。在氐宿北。《列星图》天乳明,则甘露降。又马乳,蒲萄子别名。《本草图经》子似马乳。又石钟乳。《桂海虞衡志》桂林宜融山洞穴中,凡石脉涌处为乳牀,融结下垂,其端轻薄中空,水乳且滴且凝,纹如蝉翼者胜。又竹乳。《开宝本草》竹乳者,其山洞徧生小竹,以竹津相滋,乳如竹状,其性平。又钟四带有乳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注》篆间之枚也。声之震动在此,以其乳可数,故曰枚。又《溪蛮丛笑》麻阳有铜鼓,江水中掘得,如大钟,长筩三十六,乳重百余筋。又《韵补》叶如又切,柔去声。《易林》胎卵胞乳,长大成就,君子万年,动有福佑。《说文》从孚从乙。乙者□鸟。人及鸟生子曰乳,兽曰产。◎按《荀子·荣辱篇》乳彘触虎,乳狗不远游,则兽亦称乳矣。
之之:《子集上·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,□音枝。《说文》出也,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适也,往也。《礼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□气,则无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礼·大学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〈注〉之,适也。《朱传》犹於也。又语助辞。《书·金縢》礼亦宜之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诗·周南》之子于归。〈注〉之子,是子也。又变也。《易传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孙奕示儿编》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又至也。《诗·鄘风》之死矢靡他。又遗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〈注〉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郝敬读书通》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《诗·唐风》舍旃舍旃。又《魏风》上慎旃哉。□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又《韵补》叶职流切,音周。《楚辞·九章》吕望屠於朝歌兮,甯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缪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《周伯琦曰》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鸢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既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别之,乃有芝字吁字鸢字。考证:(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亦如之。)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
契契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广韵》苦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诘计切《正韵》去计切,□音栔。约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《礼·曲礼》献粟者执右契。〈注〉两书一契,同而别之。又合也。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掌官契以治藏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帝与功臣,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。《唐书·□宗纪》木契铜鱼起兵。又神合也。《神仙传》魏伯阳作参同契二卷。又忧苦也。《诗·小雅》契契寤叹。又灼龟具。《诗·大雅》爰契我龟。〈注〉契,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。又怯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輈人》马不契需。〈注〉契,怯。需,懦也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私列切《正韵》先结切。□同□,高辛氏子,舜五臣之一,商之祖也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契,汝作司徒。别作偰□。又《广韵》苦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诘结切。□同挈,勤苦也。《诗·邶风》死生契阔。又疎阔也。《前汉·范丹传》行路急卒,非□契阔之所。又刻也。《吕览》契舟求刃。与锲通。又绝也,缺也。《司马相如·封禅文》陛下谦让而弗发,契三神之欢。〈注〉三神,上帝,泰山,梁父。《前汉·毋将隆传》契国威器。又《集韵》欺讫切,音乞。契丹,国号。宋为南朝,契丹北朝,后攺号辽。又讫黠切,音拮。戏也。又叶似入切,音习。《祢衡颜子□》知微知章,闻一觉十用舍行藏,与圣合契。从丯从刀从大。俗作契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