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木明瑟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uǐ mù míng sè成语简拼:SMMS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水木明瑟
成语解释
瑟:洁净鲜明的样子。形容风景清爽洁净。
成语示例
(1)天镜园浴凫堂,高槐深竹,樾暗千层,坐对兰荡,一泓漾之,水木明瑟,鱼鸟藻荇,类若乘空。▼明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天镜园》
成语造句
(1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水木明瑟”几个大字。
(2)蕊蕊写不出成语“水木明瑟”,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。
(3)士兵哥哥给敏汇和瑞藤讲解了“水木明瑟”的故事。
(4)小子不会写成语“水木明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枣林中学的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水木明瑟”。
(6)去高密市康庄镇康庄初级中学的时候,力硕叔叔给我说了『水木明瑟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天镜园浴凫堂,高槐深竹,樾暗千层,坐对兰荡,一泓漾之,水木明瑟,鱼鸟藻荇,类若乘空。见明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天镜园》。
成语出处
北魏·郦道元《不经注·济水》:『池上有客亭,左右楸桐,负日俯仰,目对鱼鸟,水木明瑟,可谓濠梁之性,物我无违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水水:shuǐ 1、<名>水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2、<名>河流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』3、<名>泛指水域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追操至南郡。』4、<名>水灾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水浩洋而不息。』
木木:mù 1、<名>树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木欣欣以向荣。』2、<名>木头;木材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』3、<名>木制刑具;木制器具。《种树郭橐[音tuó]驼传》:『鸣鼓而聚之,击木而召之。』[又] 棺木;棺材。成语有『行将就木』。4、<形>质朴;朴实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『勃为人木强敦厚。』5、<形>麻木;痴呆。《促织》:『夫妻心稍慰,但儿神气痴木,奄奄思睡。』[木阁] 在悬崖峭壁之间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。[木契] 木制的符信。符信是古代传达命令、调动军队的凭证。
明明:míng 1、<形>明亮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至莫夜月明,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。』2、<动>照亮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明也。』3、<形>明白;清楚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』[又] 明白地;公开地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太后明谓左右。』4、<动>证明;说明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亦以明死生之大,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。』5、<动>明确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『明法度,定律令,皆以始皇起。』6、<形>英明;高明;明智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。』7、<名>智慧。《劝学》:『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』8、<名>视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』[又] 视力好。《管子·制分》:『聪耳明目』9、<形>次;下一个(专指年、月、日)。《为学》:『明年,贫僧自南海还。』10、<名>明朝。
瑟瑟:sè <名>古代一种弹拨乐器,一般有二十五根弦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赵王鼓瑟。[瑟瑟] (1)风声。(2)一种碧绿色的宝石。也指碧绿色。
水水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式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数轨切,□税上声。《说文》准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[音zhòng]水□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《徐铉曰》衆[音zhòng]屈为水,至柔,能攻坚,故一其内也。《释名》水,准也,准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阴气,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。水之为言濡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,一曰水。〈又〉水曰润下。《正义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体,水最微,为一。火渐着,为二。木形实,为三。金体固,为四。土质大,为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湿。《说卦》坎为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又六饮之一。《周礼·天官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,水浆醴凉医酏。又《礼·玉藻》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〈注〉上水,水为上,余次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,水曰清涤。又明水,所以共祭祀。《周礼·秋官》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,以鉴取明水於月,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。〈注〉鉴,镜属,取水者。世谓之方诸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五声,羽为水。又天水,郡名,汉武帝所置。又中水,县名,属涿郡。应劭曰:易□二水之中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黑水,国名,即□韐。又露为上池水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饮是以上池之水。〈注〉上池水,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。又姓。又《韵补》叶式类切,音坠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苹藻漂於阳侯,芙蓉出於渚际。奋红葩之熩熩,逸景烛於崖水。又叶呼委切,音毁。《李白·游高淳丹阳湖诗》龟游莲叶上,鸟宿芦花里。少女棹轻舟,歌声逐流水。又《韵补》音准。引《白虎通》水之为言准也。○按准乃水之义,非水之音。盖沿《周礼·考工记》郑注,准读为水而误。今不从。
木木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莫卜切,音沐。《说文》冒也。冒地而生,东方之行。从屮,下象其根。《徐锴曰》屮者,木始申坼也,万物皆始於微,故木从屮。《白虎通》木之为言触也。《玉篇》燧人氏钻出火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:一曰水、二曰火、三曰木、四曰金、五曰土。《易·说卦传》□为木。〈疏〉木可以揉曲直,即□顺之谓也。《礼·月令》某日立春,盛德在木。〈疏〉春则为生,天之生育,盛德在於木位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礼·春官·太师》金石土革丝木匏竹。〈注〉木,柷敔也。又质朴。《论语》刚毅木讷近仁。又木强,不和柔貌。《前汉·周勃传》勃为人木强敦厚。又析木,星次。《尔雅·释天》析木谓之津。又姓。《统谱》汉木仁,晋木华。又百济八姓,一曰木氏。又复姓,端木。又叶末各切,音莫。《马融·广成颂》阴慝害作,百卉毕落。林衡戒田,焚林柞木。《韵会》从丨。丨,古本切。非从亅。亅,其月切。
明明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(古文)朙《广韵》武兵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眉兵切,□音鸣。《说文》照也。《易·系辞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〈又〉县象着明,莫大乎日月。〈疏〉日月中时,徧照天下,无幽不烛,故云明。《史记·正书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终始。〈疏〉大明,晓乎万物终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〈疏〉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书·尧典》钦明文思安安。〈疏〉照临四方谓之明。又《书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〈传〉升进其明者。又《书·太甲》视远惟明。〈疏〉谓监察是非也。又《洪范》视曰明。〈传〉必清审。又《诗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〈笺〉明,犹备也。又《诗·大雅》明明在下。〈传〉明明,察也。《尔雅·释诂疏》明明,言甚明也。又《礼·檀弓》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又《礼·礼运》故君者所明也。〈疏〉明,犹尊也。又《礼·乐记》作者之谓圣,述者之谓明。〈疏〉明者,辨说是非也。又《韩非子·难三篇》知微之谓明。又《广韵》昭也,通也。又星名。《诗·小雅》东有启明。〈传〉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。又《小雅》明发不寐。〈疏〉言天将明,光发动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凡厥明、质明,皆与昧爽义同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《明氏·山公集》有平原明普,晋荀曦从事明预。又与盟同。《诗·小雅》不可与明。〈笺〉明,当为盟。又与孟同。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注》望诸明都也。《释文》明都,《禹贡》作孟猪。今依《书》读。又《前汉·地理志》广汉郡葭明。〈注〉师古曰:明音萌。又《韵补》叶谟郞切。《书·益稷》元首明哉。股肱良哉。庶事康哉。《楚辞·九歌》暾将出兮东方,照吾槛兮扶桑。抚余马兮安驱,夜皎皎兮既明。又叶弥延切。《道藏歌》观见学仙客,蹊路放炎烟。阳光不复朗,阴精不复明。
瑟瑟:《午集上·玉字部》《唐韵》所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色栉切,□音璱。《说文》庖牺氏所作弦乐也。《徐曰》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,黄帝悲,乃分之为二十五弦。今文作瑟。《乐书》朱襄氏使士达制五弦之瑟,后瞽瞍判五弦瑟为十五弦,复增以八为二十三。又《礼图》雅瑟八尺一寸,广一尺八寸,二十三弦,其常用者十九弦,颂瑟七尺二寸,广同,二十五弦尽用。《尔雅·释乐》大瑟谓之洒。〈注〉长八尺一寸,广一尺八寸,二十七弦。《书·益稷》搏拊琴瑟。《诗·周南》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又《集韵》衆[音zhòng]多貌。《诗·大雅》瑟彼作棫。〈传〉瑟,衆[音zhòng]貌。又《集韵》矜庄貌。《诗·卫风》瑟兮僩兮。〈传〉瑟,矜庄貌。《朱注》瑟,严密之貌。又《诗·大雅》瑟彼玉瓒。〈笺〉瑟,洁鲜貌。《朱注》瑟,缜密之貌。又《正字通》瑟瑟,珠类。元仁宗时,启金州献瑟瑟洞,请采之,不从。通雅曰:或以为宝石,纬略以为珠。程泰之则曰:世所传瑟,瑟皆烧石为之。然瑟瑟有三种,宝石如珠,真者透碧。番烧者员而明,中国之水料烧珠,亦借名瑟瑟。又瑟瑟,风声。《古乐府·陌上桑》风瑟瑟,木□□,思念公子徒以忧。又萧瑟,阴令促急风疾暴也。《楚辞·九辩》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又人名。《战国策》公叔之攻楚也,以几瑟之存焉。〈注〉几瑟,韩爱子。《释文》几瑟,史记作虮虱。又与索通。《梁武帝诗》瑟居超七净。又《集韵》疏吏切,音驶。乐器。又《韵补》叶式吏切,音试。《祢衡鹦鹉赋》少昊司晨,蓐收整辔。严霜初降,凉风萧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