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ǔ mǐ ér chái
成语简拼:SMEC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數米量柴
成语解释
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。也形容生活困窘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生活贫困
近义词
数米而炊
成语接龙
1、数米量柴→柴毁骨立→立人达人→人满为患→患至呼天→天机云锦→锦绣前程→程门立雪→雪鬓霜毛→毛骨耸然→然糠自照→照萤映雪→雪花飘飘→飘飘欲仙→仙姿玉质→质伛影曲→曲不离口→口角生风→风行草从→从容自如→如饥如渴→渴而掘井→井中视星→星罗棋布→布衣之交
2、数米量柴→柴毁骨立→立业安邦→邦家之光→光前启后→后进领袖→袖里玄机→机事不密→密云不雨→雨消云散→散带衡门→门庭如市→市井之徒→徒拥虚名→名噪一时→时移势易→易于反掌→掌上明珠→珠零锦粲→粲花之论→论黄数黑→黑天白日→日暮途穷→穷鸟入怀→怀瑾握瑜
3、数米量柴→柴立不阿→阿娇金屋→屋下作屋→屋乌推爱→爱民如子→子虚乌有→有借无还→还珠返璧→璧合珠联→联翩而至→至亲好友→友风子雨→雨露之恩→恩德如山→山积波委→委曲求全→全民皆兵→兵不逼好→好景不常→常年累月→月下老人→人面狗心→心忙意急→急于求成
4、数米量柴→柴立不阿→阿毗地狱→狱货非宝→宝刀未老→老师宿儒→儒雅风流→流天澈地→地动山摧→摧陷廓清→清风劲节→节威反文→文章憎命→命里注定→定于一尊→尊师贵道→道头知尾→尾大难掉→掉臂不顾→顾而言他→他山之石→石破天惊→惊喜交集→集矢之的→的一确二
5、数米量柴→柴立不阿→阿毗地狱→狱货非宝→宝山空回→回邪入正→正冠纳履→履机乘变→变化无常→常胜将军→军法从事→事无大小→小本经营→营私植党→党邪陷正→正大光明→明耻教战→战无不克→克嗣良裘→裘弊金尽→尽忠竭力→力排众议→议论风生→生聚教养→养痈遗患
成语示例
(1)只因这一番,有分教;风尘恶俗之中,亦藏俊彦;数米量柴之外,别有经纶。▲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五回
(2)…只因这一番,有分教:风尘恶俗之中,亦藏俊彦;数米量柴之外,别有经纶。——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数米量柴」是一个联合式成语。
(2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数米量柴”几个大字。
(3)东南宋中学的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数米量柴”。
(4)航航写不出成语“数米量柴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。
(5)夔爷爷给外甥囡和小孙囡讲述了“数米量柴”的典故。
(6)小奎不会写成语“数米量柴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爱财如命分金掰两斤斤计较数米而炊数米量柴眼皮子薄。
(8)只因这一番,有分教:风尘恶俗之中,亦藏俊彦;数米量柴之外,别有经纶,毕竟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成语出处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五:『积财聚谷,日不暇给,真个是数米而炊,称柴而爨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数数:shù 1、<名>数目;数量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众数虽多,甚未足量。』2、<数>几;几个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』3、<名>算术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:『三曰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』4、<名>方法;技艺;方术。《后汉书·王昌传》:『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。』5、<名>命运;定数。《六国论》:『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。』6、<名>规律;法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『天有常道矣,地有常数矣。』shǔ 1、<动>计算;计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请数公子行日。』2、<动>数说;列举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帅失信,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』shuò<副>屡次;多次。《鸿门宴》:『范增数目项王。』cù<形>密,与『疏』相对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』
米米:1、mǐ(1)稻米;大米。(2)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,多指可以吃的:小米;高梁米;花生米;菱角米。(3)姓。2、mǐ公制长度的主单位,一米分为一百厘米,合三市尺。旧称公尺或米突。
量量:liàng 1、<名>升斗之类的量器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:『斗者,聚升之量也。』2、<名>容量;限量。《论语·乡党》:『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』3、<名>气量;度量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『刘备以亮有殊量,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。』4、<动>估量;估计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其进步未可量也。』liáng 1、<动>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、长短。《高祖还乡》:『还酒债,偷量了豆几斛。』2、<动>思量;考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作计何不量。』
柴柴:chái 1、<名>枯枝,木柴。2、<动>烧柴祭天。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『辛未,幸太山,柴告岱宗。』zhài用木围护四周。[又] 用柴覆盖、堵塞。[引] 闭。[又] 防守用的篱笆或栅栏。zì<名>堆积的禽兽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:『谢夫既同,助我举柴。』cī<形>参差不齐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『柴池芷虒,旋环后宫。』[柴荜] 木杖。《晋书·贺循传》:『常愿弃结驷之轩轨,策柴而造门。』[柴荜] 柴门荜户,穷人居住之处。刘昼《刘子·荐贤》:『贤士有胫而不肯至,殆蠢材于幽岫,毁迹于柴者,盖人不能自荐,未有为之举也。』[柴瘠] 骨瘦如柴。《新唐书·宋室李暠传》:『居母丧,柴,讫除,家人未尝见言笑。』
数数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《广韵》所矩切《集韵》爽主切,□音籔。《说文》计也。《易·说卦》数往者顺。《诗·小雅》心焉数之。《礼·曲礼》问国君之富,数地以对。又《博雅》责也。《左传·昭二年》使吏数之。〈注〉责数其罪。又《集韵》□阻切,音所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色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双遇切,□音捒。算数也。《羣经音辨》计之有多少曰数。《类篇》枚也。《易·节卦》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。〈疏〉数度,谓尊□礼命之多少。又《系辞》极数知来之谓占。〈疏〉蓍策之数。《书·大禹谟》天之历数在汝躬。〈疏〉天之历运之数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数。〈注〉治数,每事多少异也。《后汉·律历志》隷首作数。〈注〉隷首,黄帝之臣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色角切,音朔。频数也。《礼·祭义》祭不欲数,数则烦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数,疾也。〈疏〉皆谓急疾也。又《集韵》苏谷切,音速。《礼·乐记》卫音趋数烦志。〈注〉趋数,读为促速,声之误也。《史记·贾生传》淹数之度兮,语余其期。〈注〉徐广曰:数,速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趋玉切,音促。细也。《孟子》数罟不入洿池。《赵岐注》密细之纲。又《集韵》耸取切,音繏。数数,犹汲汲也。又所录切,松入声。汲水疾也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数如泆汤。又所六切,音缩。数数,迫促意。又仕角切,音浞。促也。又《韵补》叶先奏切。《陆机·宣猷堂诗》笃生我后,克明克秀。体辉重光,承规景数。
米米:《未集上·米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莫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母礼切,□弥上声。《说文》粟实也。象禾实之形。〈注〉穬颗粒也。十,其稃汇开而米见也。八八,米之形。《郑康成·诗笺》米之率,粝十,□九,□八,侍御七。《周礼·地官》舍人掌米粟之出入。〈注〉九谷六米。〈疏〉九谷六米者,九谷之中,黍、稷、稻、粱、苽、大豆六者皆有米,麻与小豆、小麦三者无米,故云九谷六米。又姓。唐有米嘉荣。又学名。《礼·明堂位》米廪,有虞氏之庠也。又《本草》蛇牀,一名蛇米。《广东新语》薏苡,一名□米,亦曰薏珠子。又《日本土风记》倭国十二支之巳曰米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舍人掌粟米之出入。)谨照原文粟米改米粟。
量量:《酉集下·里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让切《正韵》力仗切,□音亮。《集韵》斗斛曰量。《书·舜典》协时月正日,同律度量衡。《释文》量,力尚切,斗斛也。《左传·昭三年》齐旧四量,豆区釜钟。《礼·明堂位》颁度量,而天下大服。〈注〉量,谓豆、区、斗、斛、筐、筥所容受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。又《正韵》度量,能容之谓量。《蜀志·黄权传》魏文帝察其有局量。《程子遗书》或问:量可学乎。曰:可。学进则识进,识进则量进,人量随识长,亦有识高而量不长者,识未至也。又限也。《礼·礼运》月以为量。〈疏〉量,犹分限也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。《释文》量,音亮。又音良。又审也。《礼·少仪》事君者量而后入,不入而后量。《释文》量,音亮。又酒量。《论语》惟酒无量不及乱。《东都事略》太祖谓王审琦曰:天必赐卿酒量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吕张切《正韵》龙张切,□音良。《说文》称轻重也。《冯衍·遂志赋》弃衡石而意量兮。又《广韵》度多少也。《增韵》槪量多寡也。《唐书·武后纪》补阙连车载,拾遗平斗量。又度长短也。《周礼·夏官》量人。〈注〉量,犹度也。谓以丈尺度地。《前汉·枚乗[音chéng]传》铢铢而称之,至石必差。寸寸而度之,至丈必过。石称丈量,径而寡失。又《韵会》商量。又《博雅》量,度也。《左传·隐十一年》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《释文》量,音良。《韩愈诗》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○按古文亮、良二音通,今读度量,器量为亮,读丈量,商量为良,二音遂分。又《山海经》犬封国有文马,缟身朱□,目若黄金,名曰吉量。〈注〉郭璞曰:一作良。又《字汇补》与緉同。双履也。《世说》阮孚曰:未知能着几量屐。考证:(《礼·檀弓》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。)谨照原书檀弓改曲礼。
柴柴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士佳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鉏佳切《正韵》牀皆切。音近豺。《说文》小木散材。《礼·月令》收秩薪柴。〈注〉大者可析谓之薪,小者合束谓之□。又燔[音fán]柴曰柴。《书·舜典》至于岱宗柴。〈传〉祭天告至也,祭时积柴其上而燔[音fán]之也。又《说文》徐锴曰:师行野次,竖散材为区落,名曰柴篱。后人语伪转入去声。又别作寨,非是。又塞也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趣舍声色,以柴其内。又护也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柴箕子之门。又邑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高柴属泰山郡,柴桑属豫章郡。又姓。《姓谱》望出平阳,齐文公子高之后。又《集韵》锄加切,音查。小木也。又《类篇》杈宜切,音差。柴池,参差也。《张揖·上林赋》作柴虒。〈注〉不齐也。又《说文》作□。《集韵》子智切《正韵》资四切,音恣。积也,谓积禽也。《诗·小雅》助我举柴。又《集韵》一曰搣,颊劳也。又仕懈切,音砦。柴藩落也。又士迈切,音寨。义同。又叶七何切,音蹉。《刘向·九叹》折芳枝与琼华兮,树枳棘与薪柴。掘荃蕙与射干兮,耘?嫁接胩Z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