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东瓜,道茄子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ǔ dōng guā,dào qié zǐ成语注音:ㄕㄨˇ ㄉㄨㄙ ㄍㄨㄚ,ㄉㄠˋ ㄑㄧㄝ ˊ ㄗㄧ
成语简拼:SDGDQ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數東瓜,道茄子
成语解释
形容说话罗唆,没完没了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状语;指说话罗唆
近义词
说东道西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数东瓜,道茄子”几个大字。
(2)华军大哥哥给我们讲述了“数东瓜,道茄子”的历史典故
(3)灰灰不会写成语“数东瓜,道茄子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婧婧写不出成语“数东瓜,道茄子”,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。
(5)孔圣堂中学的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数东瓜,道茄子”。
(6)你不要在这里数东瓜,道茄子了。
(7)在去大岗山的路上,绢子姐姐给芬篮和芬麦讲解了『数东瓜,道茄子』的故事。
(8)句句都要得要领,巴三览不知所云、数东瓜,道茄子之类的话有什么好说的?中国人说话就是要言简意赅、简明扼要、提纲挈领。
成语出处
《醒世姻缘》第二回:『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,正要数东瓜,道茄子,讲说打围的故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茄子茄子:(1)一年生草本植物,叶椭圆形,花紫色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,紫色,有的白色或浅绿色,表面有光泽,是普通蔬菜。(2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
数数:shù 1、<名>数目;数量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众数虽多,甚未足量。』2、<数>几;几个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』3、<名>算术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:『三曰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』4、<名>方法;技艺;方术。《后汉书·王昌传》:『时赵谬王子林好奇数。』5、<名>命运;定数。《六国论》:『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。』6、<名>规律;法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『天有常道矣,地有常数矣。』shǔ 1、<动>计算;计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请数公子行日。』2、<动>数说;列举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帅失信,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』shuò<副>屡次;多次。《鸿门宴》:『范增数目项王。』cù<形>密,与『疏』相对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』
东东:dōng 1、<名>东方;东边。《木兰诗》:『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』《捕蛇者说》:『悍吏之来吾乡,叫器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。』[又] <动>向东;朝东。《望洋兴叹》:『东西而视,不见水端。』《过秦论》:『南取汉中,西举巴蜀,东割膏腴之地,北取要害之郡。』2、<名>主人。《礼记·曲礼》有『主人就东阶,客就西阶。』之说,以后遂称主人为东。《红楼梦》:『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。』[东床] 指女婿。[东第]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。[东宫] 太子居住的地方。又指太子。[东君] 日神。春神。东王公。[东隅] 东方日出之处,指早晨。
瓜瓜:guā(1)葫芦科植物,茎蔓生,叶子象手掌,花多是黄色,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(2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
道道:dào 1、<名>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『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。』《陈涉世家》:『会天大雨,道不通。』[又] <动>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『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』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道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』2、<名>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『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』3、<名>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』4、<名>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『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』5、<名>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伐无道,诛暴秦。』6、<名>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』7、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不足为外人道好。』8、<动>通『导』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『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』9、<动>通『导』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『九河既道。』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『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道。』10、<名>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。』11、<名>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『道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』12、<动>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『他还道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』13、<介>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『凡治乱之情,皆道上始。』14、<量>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『一道月光横忱前。』[道心] (1)犹言道德观念。(2)悟道之心。[道学] (1)道家的学说。(2)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[道眼] 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[道义] (1)道德和义理。(2)道德和正义。[道艺] 学问与技能。
子子:zǐ 1、<名>婴儿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『干、越。夷貉之子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。』2、<名>孩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』[又] 〈名意动〉以……为子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此二士弗业,一女不朝,何以王齐国、子万民乎?』3、<名>儿子或女儿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。』4、<名>对人的尊称。多指男子,相当于『您』。《为学》:『子何恃而往?』5、<名>泛指人。《过秦论》: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甿隶之人,而迁徏之徒也。』6、<名>特称孔子。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『子曰:「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」』7、<名>地支的第一位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『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,余游巴黎蜡人馆。』8、通『仔』。作『仔细』的语素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详缓看字,子细分明读之。』
数数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《广韵》所矩切《集韵》爽主切,□音籔。《说文》计也。《易·说卦》数往者顺。《诗·小雅》心焉数之。《礼·曲礼》问国君之富,数地以对。又《博雅》责也。《左传·昭二年》使吏数之。〈注〉责数其罪。又《集韵》□阻切,音所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色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双遇切,□音捒。算数也。《羣经音辨》计之有多少曰数。《类篇》枚也。《易·节卦》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。〈疏〉数度,谓尊□礼命之多少。又《系辞》极数知来之谓占。〈疏〉蓍策之数。《书·大禹谟》天之历数在汝躬。〈疏〉天之历运之数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掌官常以治数。〈注〉治数,每事多少异也。《后汉·律历志》隷首作数。〈注〉隷首,黄帝之臣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色角切,音朔。频数也。《礼·祭义》祭不欲数,数则烦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数,疾也。〈疏〉皆谓急疾也。又《集韵》苏谷切,音速。《礼·乐记》卫音趋数烦志。〈注〉趋数,读为促速,声之误也。《史记·贾生传》淹数之度兮,语余其期。〈注〉徐广曰:数,速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趋玉切,音促。细也。《孟子》数罟不入洿池。《赵岐注》密细之纲。又《集韵》耸取切,音繏。数数,犹汲汲也。又所录切,松入声。汲水疾也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数如泆汤。又所六切,音缩。数数,迫促意。又仕角切,音浞。促也。又《韵补》叶先奏切。《陆机·宣猷堂诗》笃生我后,克明克秀。体辉重光,承规景数。
东东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德红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都笼切,□音蝀。《说文》动也。阳气动,于时为春。《书·尧典》平秩东作。《孔传》岁起於东,而始就耕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东方木也,其帝太皡。又《史记·历书》日起於东,月起於西。《郑樵·通志》日在木中曰东,在木上曰杲,在木下曰杳。木,若木也,日所升降。又《诗·大雅》东有启明。又《尔雅·释地》东至于泰远。又姓。《圣贤羣辅录》舜友东不訾。又叶当经切,音丁。《诗·小雅》念我土宇,我生不辰。逢天僤怒,自西徂东。又叶都郞切,音当。《杨泉·蚕赋》粤召仆夫,筑室于旁。于旁伊何,在庭之东。○按《说文》东自为部,今倂入。
瓜瓜:《午集上·瓜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姑华切,□音騧。《说文》□也。象形。《诗·豳风》七月食瓜。《礼·曲礼》为天子削瓜者副之。又《月令》孟夏之月,王瓜生。〈注〉王瓜,萆挈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菜茹有畦瓜瓠果蓏。《齐民要术》二月辰日宜种瓜。《广雅》龙蹄兽掌,羊骹兔头,桂支蜜筩,□蛌狸头,皆瓜属也。又木瓜。《诗·卫风》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〈传〉木瓜。楙木也。可食之木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弓人》凡取干之道七,柘为上,檍次之,檿桑次之,橘次之,木瓜次之,荆次之,竹为下。又天瓜,栝楼别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又昆仑瓜,茄子别名。见《酉阳亲俎》。又匏瓜,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匏瓜有青黑星守之,鱼盐贵。〈注〉匏瓜,一名天鸡。在河鼓东。匏瓜明,则岁大熟也。又守瓜,虫名。《尔雅·释虫》蠸舆父,守瓜。〈注〉今瓜中黄甲小虫,喜食瓜叶。故曰守瓜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宣十五年》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,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。又《襄十四年》昔秦人迫逐,乃祖吾离于瓜州。〈注〉瓜州,地在今炖煌。《正字通》今镇江有瓜州,异地同名。又国名。《正字通》柯枝国别种曰木瓜。穴居,男女裸体,纫结草木叶蔽前后。见星槎胜览。又瓜田,复姓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有瓜田仪。又《韵补》叶攻乎切,音孤。《左传·哀十七年》卫侯梦于北宫,见人登昆吾之观,被发北面而噪,曰:登此昆吾之墟,緜緜生之瓜。余为浑良夫,叫天无辜。又叶古禾切,音戈。《道藏歌》仙童掇朱实,神女献玉瓜。浴身丹液池,濯发甘泉波。《集韵》俗作苽,非。考证:(《广雅》龙蹄兽掌,羊驳兔头,桂髓蜜筩,小青大班,皆瓜名也。)谨照原文驳改骹。髓改支。小青大班改□蛌狸头。瓜名改瓜属。
道道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衟《唐韵》徒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杜皓切,□陶上声。《说文》所行道也。《尔雅·释宫》一达谓之道路。《诗·小雅》周道如砥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。又《广韵》理也,衆[音zhòng]妙皆道也,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一阴一阳之谓道。〈又〉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《书·大禹谟》道心惟微。又顺也。《书·禹贡》九河既道。〈注〉顺其道也。又国名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江黄道柏。〈注〉道国,在汝南安阳县南。又《韵会》州名。汉属零陵郡,唐营州,攺道州。又当道,草名。《博雅》当道,马舄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大到切《正韵》杜到切,□陶去声。《正韵》言也。《孝经》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。《大学》如切如磋者,道学也。又由也。《礼·礼器》苟无忠信之人,则理不虚道。《中庸》尊德性而道问学。又治也。与导同。《论语》道千乗[音chéng]之国。《史记·文帝纪》道民之略,在于务本。又引也。《左传·隐五年》请君释憾于宋,敝邑为道。又从也。《前汉·淮南王传》诸使者道长安来。《山海经》风道北来。〈注〉道,从也。又《字汇补》动五切,音覩。《易林》冬薮枯腐,当风于道。蒙蔽尘埃,左氏劳苦。又叶徒厚切,头上声。《诗·卫风》墙有茨,不可道也。叶下丑。
茄茄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(古文)伽《唐韵》古牙切《正韵》居牙切,□音嘉。《尔雅·释草》荷芙蕖,其茎茄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蔕倒茄於藻井。《何晏·景福殿赋》茄蔤倒植。又五茄,药名。《柳宗元诗》珍蔬折五茄。又古国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五年》楚子使薳射城州屈,复茄人焉。又《广韵》复姓,有茄罗氏。又求迦切,音伽。茄子,菜,可食。《本草》茄,一名落苏,《五代贻子录》作酪酥,盖以其味如酥酪也。《王褒·僮约》别茄披葱。《拾遗记》淇、漳之鲤,脯以青茄。又地名。《晋书·郗鉴传》鉴率衆[音zhòng]渡江,与侃会於茄子浦。又通荷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衿芰茄之绿衣兮。《师古注》茄,古荷字,见《张揖·古今字谱》。《王应麟·诗考》有蒲与荷,作有蒲与茄。见《樊光注尔雅》。又茎茄之茄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亦作居何切,音哥。
子子:《寅集上·子字部》《唐韵》即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祖似切,□音梓。《说文》十一月阳气动,万物滋入,以为称。《徐锴曰》十一月夜半,阳气所起。人承阳,故以为称。又《广韵》息也。《增韵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传》有男女,然后有夫妇。有夫妇,然后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书·顾命》用敬保元子钊。又《仪礼·丧服》诸侯之子称公子。又凡适长子曰冢子,即宗子也。其适夫人之次子,或衆[音zhòng]妾之子,曰别子,亦曰支子。《礼·曲礼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称。《颜师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称,故凡成德,谓之君子。《王肃曰》子者,有德有爵之通称。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,见《礼记·曲礼》。又卿之妻曰内子。《仪礼·有司彻注》内子不荐笾。又《礼·檀弓》兄弟之子犹子也。又《前汉·严助传注》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,曰赘子。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。又辰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子曰困敦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孳萌於子。又《礼·王制》公侯伯子男,凡五等。〈疏〉子者,奉恩宣德。又左庶子,中庶子,官名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子城,在渭州莘城县。又长子,县名。周史辛甲所封,后为赵邑,属上党。又姓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契,母吞鳦子而生,故曰子氏。又复姓。《左传》郑大夫子人氏,鲁大夫子服氏,子家氏。又子细,犹分别。《北史·源思礼传》为政当举大纲,何必太子细也。《正字通》子读若荠,方语别也。俗作仔细。又去声,才四切。《中庸》子庶民也。徐邈读。又与慈通。《礼·乐记》易直子谅之心,油然生矣。《韩诗外传》子谅作慈良。又叶济口切,音走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侯王之祉,祚及孙子。公族蕃衍,枝叶畅茂。茂音某。又叶子德切,音则。《诗·豳风》既取我子,无毁我室。《杨慎·古音丛目》与朱传同。考证:(女子亦称子。《礼·曲礼》夫人自称曰婢子。)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,非夫人也。夫人自称曰小童,不曰婢子。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,见礼记曲礼。(《尔雅·释岁》太岁在子曰困敦。)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