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í bā bān wǔ yì
成语注音:ㄕㄧˊ ㄅㄚ ㄅㄢ ㄨˇ ㄧˋ
成语简拼:SBBW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十八般武藝
成语英文:skill in wielding the 18 kinds of weapons
成语解释
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。亦泛指多种武艺。②比喻多种技能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;指各种技能
近义词
一十八般武艺、十八般兵器
成语示例
(1)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11回:『恰遇了一个救星,姓梁名玉,山西人氏,善用一十八般武艺,大郎和妻妹一同拜他为师。』
(2)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,必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……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。▼老舍《学习当先》
(3)…束发,长成一表人材;生得身长力大,腰阔膀开;十八般武艺,不学自高。虽曾进学堂读书,粗晓文义,便抛开了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
成语造句
(1)丁丁写不出成语“十八般武艺”的拼音。
(2)京京不会写成语“十八般武艺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十八般武艺”几个大字。
(4)沈东中学的闵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十八般武艺”。
(5)天佐哥哥给藝珺和郑佳讲解了“十八般武艺”的故事。
(6)金彩叔叔给彤好和丽诺讲述了“一十八般武艺”的成语故事。
(7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一十八般武艺”几个大字。
(8)叶东中学的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一十八般武艺”。
(9)滕王的儿子二十左右,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。
(10)拉个身架,十八般武艺,身形一纵,蹿房越脊。
(11)十八般武艺,各显神通;十八般兵器,自有辉煌。
(12)手里一杆兵器,又不在十八般武艺之内,老大的不闻名。
(13)前后得半年之上,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,从新学得十分精熟。
(14)这两班儿却是与众不同,一十八般武艺,无不精通;三略六韬,无不习熟。
(15)除十八般武艺练到炉火纯青地步,还会奇门遁甲之术,乃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。
(16)金奎也选了二十名彪形大汉,教他们十八般武艺。见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十一回。
(17)原来这兀颜光都统军,正是辽国第一员上将,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,兵书战策尽皆熟闲。
(18)周侗年迈,巴不得将平生一十八般武艺,尽心传授与螟蛉之子。见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。
(19)去襄城县紫云镇英豪中学的火车上,羿然大哥哥给林青和雯花讲述了『一十八般武艺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元·杨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『凭着俺十八般武艺,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。』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『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,一一从头指教。那十八般武艺?矛锤弓弩铳,鞭锏剑链挝,斧钺并戈戟,牌棒与枪叉。』
成语故事
梁山泊好汉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,一一从头学起,这些功夫是矛锤弓弩铳、鞭简剑链挝、斧钺并戈戟、牌棒与枪叉等,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学习,史进打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。王进把其中的奥妙都全部教给了他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武艺武艺:[wǔyì] (1)指武术上的技艺。武艺超群。(2)指骑马、射箭、击刺等军事技术。
十十:shí 1、<数>十。2、<数>泛指数目大。《行路难》:『金樽清酒斗十千。』3、<数>十倍。《谋攻》:『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』4、<数>十分之……《陈涉世家》: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
八八:[bā] (1)七加一的和。八,数也。――《玉篇》;陈馈八簋。――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;地理以八制。――《管子·五行》。注:『少阴之数。』。八者,维纲也。――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。按,谓八方四正四隅。遇艮之八。史曰,是谓艮之随言,六二爻也。余五爻皆变。凡易用六不用八。八,少阴不变也。――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;八眉者,如八字。――《尚书大传》;邹忌修八尺有余。――《战国策·齐策》;八音克谐。――《书·舜典》;秦王复击轲,被八创。――《战国策·燕策》;八世。――《后汉书·崔实传》。注:『谓三王五帝也。』。又如:八音(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。通常为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);八拜(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,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)(2)常表次第,即第八。八月在宇。――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。又如:八世;八年。
般般:bān 1、<动>还;回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『而明主般师罢兵,万人留田。』2、<动>移动;搬运。《旧唐书·裴延龄传》:『自冬历夏,般载不了。』3、<动>相连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『神之行,旌容容,骑沓沓,般纵纵。』4、<量>样,种类。王建《宫词》:『云驳花骢各试行,一般毛色一般缨。』5、<动>通『班』,分给,赏赐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『般爵以贵之,裂地以封之。』6、<形>通『斑』,杂乱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『般纷纷其离此邮兮,亦夫子之故也。』pán 1、<动>盘旋;旋转。《礼记·投壶》:『宾再拜,受,主人般还曰辟。』2、<形>通『忭』,快乐;高兴。《荀子·赋》:『忠臣危殆,谗人般矣。』3、<形>通『泮』,水边高处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『鸿渐于般。』[般般] 1.形容斑纹很多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『般之兽,乐我君囿。』2.同样,一样。方干《海石榴》:『亭际夭日日秆,每朝颜色一般。』[般首] 猛虎的头。[般辟] 盘旋进退,形容古人行礼时的一种姿态。[般礴] 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。即席地而坐,随意伸开两腿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『今国家闲暇,及是时,般怠敖,是自求祸也。』
武武:wǔ 1、<名>脚印;足迹。《离骚》:『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』2、<量>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》:『不过步武尺寸之间。』3、<形>勇猛;刚健;威武。《国殇》:『诚既勇兮又以武。』4、<名>泛指与武力、军事、战争有关的事物,与『文』相对。《六国论》:『洎牧以谗诛,邯郸市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』[武备] 武装力量、军备和武装建设。[武弁] (1)古代武官的帽子。(2)旧时指低级的武职;武士。[武夫] 战士;武士。
艺艺:yì 1、<动>种植。《甘藷疏序》:『往往欲得而艺之。』2、<名>技能;本领。《冯婉贞》:『以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』3、<名>限度;准则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及桓子,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。』[艺极] (1)准则。(2)限度。[艺术] 各种技术技能。[艺文] 文章;典籍。[艺植] 种植;耕种。
十十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是执切《集韵》寔入切《正韵》寔执切,□音拾。《说文》十,数之具也。一为东西,丨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数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系辞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汉·韩安国传》利不十者,不易业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天所不飨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[音chéng]传》此其与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韵会》令官文书借作拾。又《陆游老学庵笔记》转平声,可读为谌。白乐天诗:绿浪东西南北路,红栏三百九十桥。宋文安公宫词:三十六所春宫馆,一一香风送管弦。鼂以道诗:烦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诗。
八八:《子集下·八字部》《唐韵》博拔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布拔切,□音捌。《说文》别也。象分别相背之形。《徐曰》数之八,两两相背,是别也。少阴数,木数也。《玉篇》数也。又《集韵》补内切,音背。《赵古则六书本义》八,音背,分异也,象分开相八形,转为布拔切,少阴数也。又《韵补》叶笔别切,音□。《张衡·舞赋》声变谐集,应激成节。度终复位,以授二八。又《韵补》叶必益切,音璧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叉簇之所搀捔,徒搏之所撞□。白日未及移□,巳猕其什七八。又八八。《通雅》八八,外国语称巴巴。《唐书·李怀光传》德宗,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。考证:(《张衡·西京赋》叉簇之所搀捔,徒博之所撞□。)谨照原文徒博改徒搏。
般般:《未集下·舟字部》《唐韵》北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逋潘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辟也。象舟之旋,从舟从殳。殳,所以旋也。又《广韵》般运。《集韵》移也。又《集韵》数别之名。又《广韵》布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逋还切。□与班同。《尔雅·释言》般,还也。〈疏〉般,还反也。《前汉·赵充国传》明主般师罢兵。〈注〉邓展曰:般,音班。班,还也。又《贾谊传》般纷纷其离此乡兮。〈注〉般,音班。般,反也。又分也,赐也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建侯开国,涣爵般秩。又布也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先以雨般裔裔。〈注〉般与班同。布也。又人名。《前汉·古今人表》公输般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命般尔之巧匠。〈注〉般,鲁般。鲁哀公时巧人。又与班同。《礼·内则》马黑脊而般臂漏。〈注〉般臂,前胫般般然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饔注》般臂,臂毛有文。又兽名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履般首。〈注〉履,谓以足蹈之也。又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般般之兽,乐我君囿。〈注〉谓驺虞也。又《广韵》薄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蒲官切,□音盘。《玉篇》大船也。又与盘同。盘庚。《周语》作般庚。又《博雅》般桓,不进也。又般还。《礼·投壷》主人般还曰辟。〈疏〉主人见宾之拜,乃般曲折还,谓宾曰:今辟而不敢受。亦作般旋。《抱朴子·广譬卷》般旋之仪,见憎於祼踞之乡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般,乐也。〈疏〉般者,游乐也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大乐无间,民神禽鸟之般。〈注〉般,乐也。《张衡·思□赋》惟般逸之无斁兮。又《博雅》般,行也。〈又〉任也。又与盘同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公使人视之,则解衣般礴。〈注〉般,字又作盘。般礴,谓其坐也。又《诗·周颂》篇名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济南郡般阳县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沂山,般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。又与鞶同。《谷梁传·桓三年》诸母般申之曰:谨慎从尔父母之言。〈注〉般,囊也。所以盛朝夕所须,以备舅姑之用。〈疏〉男子般革,妇人般丝,所以盛帨巾之属,为谨敬也。又与磐同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乾称飞龙,鸿斩于般。〈注〉孟康曰:般,水涯堆也。师古曰:般,山石之安者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补满切,音粄。汉县名。今在齐州地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平原般县。〈注〉韦音逋坦反。师古曰:尔雅,九河一曰钩般。郭璞云:水曲如钩,流般桓也。然今其土俗如韦音。又《集韵》一曰面平貌。又《正字通》音钵。梵言般若,华言智慧。若,音惹。又蒲先切,音骈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蚩尤秉钺,奋鬣被般。禁御不若,以知神奸。魑魅罔两,莫能逢旃。
武武:《辰集下·止字部》《唐韵》文甫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罔甫切,□音舞。《玉篇》健也。一曰威也,断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乃武乃文。又《伊训》布昭圣武。又《左传·宣十二年》楚子曰:止戈为武。〈又〉夫武,禁暴戢兵,保大定功,安民和衆[音zhòng],丰财者也。武有七德。又諡法之一。《汲冢周书》刚强理直曰武,威强叡德曰武,克定祸乱曰武,□民克服曰武,夸志多穷曰武。又周乐名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武王作武。武,言以功定天下也。又《礼·乐记》始奏以文,复乱以武。《郑注》文谓鼓,武谓金。〈疏〉金属西方,可以为兵刃,故为武。鼓主发动衆[音zhòng]音,无兵器之用,故为文。又迹也。《诗·大雅》履帝武敏歆。《礼·曲礼》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。又《礼·曲礼》牛曰一元大武。〈疏〉牛肥则迹大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武,继也。《诗·大雅》下武惟周。〈笺〉言后人能继先祖者,惟有周也。又冠卷曰武。《礼·玉藻》缟冠□武,居冠属武。又《亲记》委武。〈注〉秦人曰委,齐东曰武。又冠名。《蔡邕·独断》武冠,或曰繁冠,今谓之大冠,武官服之。又水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东郡有东武阳县。《应劭曰》武水之阳也。又:泰山郡南武阳县,武水所出,南人泗。又关名。《地理通释》《左传·哀四年》:楚人谋北,方将通於少习,以听命。《杜注》少习,商县武关也。《舆地广记》:商洛县东有少习,秦谓之武关。《贾谊·新书》所谓建武关函谷临晋关者,大抵为备山东诸侯也。又武都,州名。《广韵》本自白马氐地,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阳,今好畤县界,武都古城是也。后汉平仇池山筑城,置武都镇,即今州是也。又《地理通释》唐大中五年,以原州之萧关置武州。又广武,山名。在荥阳。《前汉·项籍传》羽与汉王临广武,间而语。又县名,属太原郡。又修武、阳武、原武,皆属河内郡。又灵武,今陕西环县,唐肃宗即位於此。又湖名。《广舆记》在黄州府黄陂县,相传黄祖习射处。又溪名。亦山名。《广舆记》在辰州府卢溪县。马援门生善吹笛,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,即此。又武山,亦在卢溪县。又真武,湖名。《六朝事迹》吴后主宝鼎元年,开城北渠,引后湖水流入新宫。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,俗呼为后湖是也。又星名。《梦溪笔谈》北方真武七宿,起於东井,终於角。又□武,北方七宿也。《礼·曲礼》前朱雀而后□武。又姓。《广韵》《风俗通》云:宋武功之后,汉有武臣。又汉复姓,六氏。汉有乗[音chéng]黄令武安恭,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后。《风俗通》云:汉武强侯王梁,其后因封为氏。世本云:夏时有武罗国,其后氏焉。《何氏姓苑》有广武氏、武成氏、武仲氏,又《西秦录》有武都氏。又与珷通。石似玉者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瓀石武夫。又《正韵》微夫切。与无通。《礼·礼器》周坐尸,诏侑武方。《郑注》武,读为无。考证:(《汲冢周书》刚强直理曰武。)谨照逸周书及北史于忠传,直理改理直。(《广韵》本自白马元地。)谨照原文元改氐。
艺艺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(古文)秇《唐韵》鱼祭切《韵会》倪祭切,□音蓺。才能也。《礼·礼运》月以为量,故功有艺也。〈注〉艺犹才也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宫正》会其什伍,而敎之道艺。〈注〉艺谓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又《书·舜典》归,格于艺祖。〈传〉告至文祖之庙。艺,文也。又《王延寿·鲁灵光殿赋》观艺於鲁。〈注〉六经也。又《左传·文六年》陈之艺极。〈注〉艺,准也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艺殪仆。〈注〉所射准的为艺。又《家语》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。〈注〉艺,分别贡献之事也。又《晋语》贪欲无艺。〈注〉艺,极也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有艺氏。又与蓺通。《韵会》种也。《书·禹贡》蒙羽其艺。〈传〉两山巳可种艺。《孟子》树艺五谷。又《韵补》五结切,叶音臬。《丘迟·思贤赋》备百行之高致,谈九流之洪艺。谅可亲而非染,迹每同而常别。考证:(《书·舜典》归格于艺祖。〈传〉告止文祖之庙。)谨照原文告止改告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