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典忘祖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ǔ diǎn wàng zǔ成语注音:ㄕㄨˇ ㄉㄧㄢˇ ㄨㄤˋ ㄗㄨˇ成语正音数,不能读作『shù』。
成语简拼:SDWZ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數典忘祖成语辨形典,不能写作『点』。成语谜语算经遗记冲之率
成语英文:give all the historical facts except those about one's own ancestors成语日文物の本源(ほんげん)を忘れること成语德文seine Vorfahren vergessen
成语解释
数:数着说;典:指历来的制度、事迹。谈论历来的制度、事迹时,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。比喻忘本。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。
成语释义
典,典故。『数典忘祖』指列举典故来论说事情,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。语出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。後用『数典忘祖』比喻人忘本。
成语用法
一、[义]比喻人忘本。贬义。[类]用在『弃源忘本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他总是数典忘祖,真是不肖子孙。(2)如今崇洋媚外,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!(3)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,都不可数典忘祖。(4)没有祖先哪有我们?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。(5)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,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。(6)纵然是留学国外,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,岂可数典忘祖?(7)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,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?(8)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,真有点数典忘祖了!(9)这些礼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,要是我们都舍弃不用就是数典忘祖。(10)你这样一味以西方人眼光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,是会遭到数典忘祖之讥的。二、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
近义词
邯郸学步、鹦鹉学舌、东施效颦、崇洋媚外
反义词
狐死首丘、饮水思源
成语接龙
1、数典忘祖→祖功宗德→德配天地→地上天宫→宫邻金虎→虎体熊腰→腰金拖紫→紫绶金章→章句之徒→徒费唇舌→舌剑唇枪→枪林弹雨→雨打风吹→吹气如兰→兰桂齐芳→芳兰竟体→体物缘情→情急智生→生上起下→下逐客令→令人神往→往蹇来连→连三并四→四冲八达→达观知命
2、数典忘祖→祖功宗德→德輶如羽→羽毛丰满→满腹文章→章句小儒→儒雅风流→流落失所→所向无敌→敌不可纵→纵曲枉直→直权无华→华屋山丘→丘山之功→功败垂成→成千累万→万死一生→生死相依→依丱附木→木朽蛀生→生花之笔→笔底超生→生关死劫→劫数难逃→逃之夭夭
3、数典忘祖→祖龙之虐→虐老兽心→心凝形释→释知遗形→形形色色→色授魂与→与时消息→息息相通→通文调武→武艺超群→群蚁溃堤→堤溃蚁孔→孔席不暖→暖衣饱食→食玉炊桂→桂酒椒浆→浆酒霍肉→肉袒牵羊→羊很狼贪→贪生畏死→死气沉沉→沉思熟虑→虑周藻密→密云不雨
4、数典忘祖→祖武宗文→文子文孙→孙康映雪→雪花飘飘→飘风过耳→耳鬓斯磨→磨铅策蹇→蹇蹇匪躬→躬行节俭→俭以养德→德胜头回→回黄转绿→绿树成荫→荫子封妻→妻离子散→散兵游勇→勇猛果敢→敢不承命→命词遣意→意气自若→若有所丧→丧魂失魄→魄荡魂飞→飞鸿印雪
5、数典忘祖→祖宗成法→法不徇情→情见于色→色色俱全→全神关注→注玄尚白→白首齐眉→眉清目秀→秀出班行→行号巷哭→哭哭啼啼→啼天哭地→地上天官→官偪民反→反间之计→计穷力尽→尽心竭力→力均势敌→敌惠敌怨→怨气满腹→腹心之患→患难夫妻→妻儿老少→少安毋躁
成语示例
(1)《儿女英雄传·第二八回》:『「密鸦密罕丰库」的汉话便叫作「彩帨」。帨即手巾也。只是如今弄到用起锦绣绸缎手巾来。连那些东西,也都用金银珠宝作成者,便是数典而忘其祖,大失命题本意了。』
(2)清·赵翼《廿二史劄记·卷一·史记汉书·过秦论三处引用》:『班固又於〈陈涉〉、〈项羽传〉後引此及史迁所论项羽者,以作二人传赞,未免数典而忘其祖也。』
(3)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·卷三·北宋南宋不可偏废》:『况周、秦两家,实为南宋导其先路。数典忘祖,其谓之何?』
(4)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『王曰:「籍父其无後乎!数典而忘其祖。」』(源)
(5)清·袁枚〈与钱竹初书〉:『枚祖籍慈谿,为兄部民,因生长杭州,数典忘祖。』
(6)你这样一味以西方人眼光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,是会遭到数典忘祖之讥的。
(7)这些礼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,要是我们都舍弃不用就是数典忘祖。
(8)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,真有点数典忘祖了!
(9)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,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?
(10)纵然是留学国外,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,岂可数典忘祖?
(11)没有祖先哪有我们?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。
(12)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,都不可数典忘祖。
(13)如今崇洋媚外,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!
成语造句
(1)成成写不出成语“数典忘祖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。
(2)红墩界中学的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数典忘祖”。
(3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数典忘祖”几个大字。
(4)景利大哥哥说了“数典忘祖”的历史典故
(5)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,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。
(6)小丹不会写成语“数典忘祖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慎终追远,天经地义;数典忘祖,天打雷劈。
(8)哥,你说你儿子,数典忘祖,这么狼心狗肺的事都做出来。
(9)关键是年纪过小,在外国住上十年八年后,就会数典忘祖,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。
(10)去泰兴市宣堡镇孔桥初中的时候,见山大哥哥给舒函和阐莺讲述了『数典忘祖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『籍父其无后乎!数典而忘其祖。』
成语典源
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十二月,晋荀跞如周,葬穆后,籍谈为介。…文伯揖籍谈。对曰:『诸侯之封也,皆受明器於王室,以镇抚其社稷,故能荐彝器於王。晋居深山,戎狄之与邻,而远於王室。王灵不及,拜戎不暇,其何以献器?』王曰:『叔氏,而忘诸乎?叔父唐叔,成王之母弟也,其反无分乎?……夫有勳而不废,有绩而载,奉之以土田,抚之以彝器,旌之以车服,明之以文章,子孙不忘,所谓福也。福祚之不登,叔父焉在?且昔而高祖孙伯黶,司晋之典籍,以为大政,故曰籍氏。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,於是乎有董史。女,司典之後也,何故忘之?』籍谈不能对。宾出,王曰:『籍父其无後乎!数典而忘其祖。』
成语故事
周朝时期,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。周景王设宴招待他,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。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,因此不必朝贡。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,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
成语典故
『数典忘祖』的『数典』,就是举列典故的意思。既然会举列典故来论说事情,却反而将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这件事都忘了。故事出自於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。春秋时,晋国以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,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,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,景王於是问起:『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,为什麽独独晋国没有?』籍谈回答:『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,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。由於晋国地处深山边塞,与王室距离遥远,皇恩根本无从顾及,我们又穷於应付戎狄,哪有什麽东西可用来贡献呢?』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,於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,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,并责问籍谈:『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,为什麽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?』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。等荀跞与籍谈离开後,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:『我看像籍谈这麽忘本的人,後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麽出息吧!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,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!』後来『数典忘祖』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人忘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