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ǒu yuē shī bó
成语简拼:SYSB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守約施博
成语解释
所守简约而所施广博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1、守约施博→博览古今→今夕何夕→夕寐宵兴→兴邦立国→国士无双→双喜临门→门户之见→见惯不惊→惊耳骇目→目无余子→子子孙孙→孙庞斗智→智均力敌→敌力角气→气喘吁吁→吁天呼地→地广人希→希旨承颜→颜筋柳骨→骨化形销→销声避影→影只形单→单枪独马→马入华山
2、守约施博→博洽多闻→闻鸡起舞→舞刀跃马→马耳东风→风车云马→马鹿异形→形影自守→守缺抱残→残羹冷饭→饭囊酒瓮→瓮里酰鸡→鸡飞狗叫→叫苦不迭→迭见层出→出奇取胜→胜任愉快→快人快语→语出月胁→胁肩累足→足趼舌敝→敝帷不弃→弃故揽新→新学小生→生龙活虎
成语示例
(1)明·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『此正脉也,此至易至简之学,守约施博之道。』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守约施博”几个大字。
(2)健健不会写成语“守约施博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莉莉写不出成语“守约施博”,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。
(4)铁闪哥哥给嫔颖和大为介绍了“守约施博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铜陵县钟仓中学的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守约施博”。
(6)明·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『此正脉也,此至易至简之学,守约施博之道。』。
成语出处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『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守约守约:[shǒuyuē] (1)遵守约定。守约而来。(2)保持俭朴。孤贫守约。
守守:shǒu 1、<动>防守;守卫。《过秦论》:『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。』2、<动>守候;看守。《五蠹》:『守株,冀复得兔。』3、<动>守住;保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岂取之易守之难乎?』4、<动>遵守;奉行。《察今》:『守法而弗变则悖。』5、<动>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村南有夫妇守贫者。』6、<名>操守;节操。《易·系辞》:『失其守者辞守屈。』7、<名>官名,也称太守,秦朝郡的最高长官。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。《雁荡山》:『谢灵运为永嘉守。』
约约:yuē 1、<动>捆绑。[引] 拴套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。』2、<动>约束;检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,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。』3、<动>约定。《鸿门宴》:『怀王与诸将约曰。』4、<名>预先商定共同遵守的条件、盟约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。』5、<形>简约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其文约,其辞微。』6、<副>大约;大概。《核舟记》: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』
施施:shī 1、<动>实施;实行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。』2、<动>施展;使用。《促织》:『靡计不施,迄无济。』3、<动>施加;推与。《论语·颜渊》:『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』4、<动>搽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唇若施脂。』5、<动>施舍;给予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留待作遗施,于今无会因。』6、<名>恩惠;好处。《殽之战》:『未报秦施而伐其师。』7、<动>设置;安放。《口技》:『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。』shǐ<动>通『弛』。放松;解除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『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。』yí 1、<形>邪;斜。《韩非子·诡使》:『谄施、顺意、从欲以危世者,近习。』2、<动>斜行。《孟子·离娄》:『蚤起,施从良人之所之。』yì<动>延伸;延续。《叶公好龙》:『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』[施生] 给人以生路。[施施] (1)慢走的样子。(2)喜悦自得的样子。
博博:bó 1、<形>宽广;广博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』2、<动>增广,开阔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『参之《国语》以博其趣。』3、<名>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。《史记·游使列传》:『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。』4、<动>赌博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博鸡者袁人,素无赖。』5、<动>换取;求取。《原君》:『以博我一人之产业,曾不惨然。』《促织》: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,不如拚博一笑。』
守守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书九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始九切,□音首。《说文》守,守官也。从宀,官府也。从寸,法度也。《玉篇》收也,视也,护也。《易·系辞》何以守位,曰仁。《周礼·天官》兽人职时田则守罟。〈注〉防兽触攫也。又《广韵》主守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年》晏子云:山林之木,衡鹿守之。泽之萑蒲,舟鲛守之。薮之薪蒸,虞□守之。海之盐蜃,祈望守之。衡鹿等皆官名。又《增韵》攻守也。《易·坎卦》王公设险,以守其国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阻三面而守。又《唐韵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舒救切,音兽。《增韵》守之也,所守也,为之守也。天子巡诸侯所守,曰巡守。诸侯为天子守土,亦曰守。汉置郡太守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守恭,与苏轼为诗友。又叶式视切,音矢。《楚辞·天问》雄虺九首,儵忽焉在。何所不老,长人何守。在音泚。又叶虽遂切,音粹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崇执言责,隆持官守。宝曲定陵,□有大志。考证:(《左传·昭二十年》晏子云,山林之木,衡麓守之。)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。(海之蜃蛤,祈望守之。衡麓等皆官名。)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。衡麓改衡鹿。
约约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於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乙却切,□音药。《说文》缠束也。《诗·小雅》约之阁阁。〈传〉约,束也。又《周礼·春官·大史》凡邦国都鄙,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。〈注〉约剂,要盟之载辞。《礼·曲礼》约信曰誓。〈疏〉共相约束,以为信也。又《礼·坊记》君子约言。〈疏〉谓省约其言也。又《论语》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。《礼·坊记》小人贫斯约。〈注〉约犹穷也。又《论语》以约失之者,鲜矣。《何晏注》俭约无忧患。又《战国策》苏代约燕王曰。〈注〉约,止也。又《庄子·逍遥游》淖约若处子。《音义》淖约,柔弱貌。又《荀子·劝学篇》春秋约而不速。〈注〉文义隐约。又《吕氏春秋》旄象之约。〈注〉约,节也。一曰美也。又《楚辞·招魂》土伯九约。〈注〉屈也。又姓。约续,古贤者,见《韩非子》。又《广韵》於笑切《集韵》一笑切《韵会》幺笑切,□音要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明德乡治本约。〈注〉师古曰:约,读曰要。又《集韵》於敎切,音靿。屈也。又《集韵》乙角切,音渥。□或作约,束也。又《集韵》吉正切,音激。缠也。又同的。《枚乗[音chéng]·七发》九寡之珥以为约。〈注〉约亦的字也。
施施:《卯集下·方字部》《唐韵》式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商支切《正韵》申支切,□音诗。《说文》旗貌。齐乐施字子旗,知施者旗也。〈注〉徐锴曰:旗之逶迤。一曰设也。《书·益稷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又《诗·邶风》得此戚施〈传〉戚施,不能仰者。〈笺〉戚施,面柔下人以色,故不能仰也。又《诗·王风》将其来施施。〈传〉施施,难进之意。〈笺〉施施,舒行伺间,独来见已之貌。《释文》施如字。《孟子》施施从外来。《赵岐注》施施,犹扁扁,喜悦之貌。《音义》丁如字,张音怡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施其功事。〈注〉施,犹赋也。又《礼·祭统》施于蒸彝鼎。〈注〉施,犹着也。又《晋语》秦人杀冀芮而施之。〈注〉施,□其尸也。又《玉篇》张也。《增韵》用也,加也。又姓。《左传·桓九年》施父。〈注〉鲁大夫。《礼·亲记》孔子曰:吾食於少施氏而饱。〈注〉少施氏,鲁惠公子,施父之后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施智切,音翅。惠也,与也。《易·乾卦》德施普也。〈又〉云行雨施。《礼·曲礼》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报者倦矣,施者未厌。〈注〉施,功劳也。《增韵》凡施设之施,平声。施与之施,□平去通押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以豉切,音易。《诗·周南》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〈传〉施,移也。又《诗·大雅》施于孙子。〈笺〉施,犹易也,延也。又《仪礼·丧服》绝族无施服。〈注〉在旁而及曰施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赏是切,诗上声。舍也,攺易也。通作弛。《周礼·天官·少宰》治其施舍。〈注〉施舍,不给役者也。《论语》君子不施其亲。《何晏注》施,易也。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将衆[音zhòng]部施□屯北边。〈注〉施,读曰弛。弛,解也。又《集韵》余支切,音移。□或作施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刃人之所施易。〈注〉施,读曰移。又《史记·贾生传》庚子日施兮。〈注〉施,矢遗反。索隐曰:施,犹西斜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诗戈切。《汉·高祖戚夫人歌》横绝四海,又可?魏巍K溆谐D缴,尚安所施。
博博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补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伯各切,□邦入声。《说文》大通也。从十尃。尃,布也,亦声。《徐曰》十者,成数也。《玉篇》广也,通也。《增韵》普也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多闻曰博。又《韵会》贸易也。古琴曲有不博金。又六博,局戏。《家语》君子不博,为其兼行恶道故也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春秋,齐之聊摄随为博州。又姓。《韵会》古有博劳,善相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