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ǎn shǔ yǐn hé
成语简拼:YSYH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偃鼠飲河
成语解释
比喻所需极有限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所需极有限
近义词
鹪鹩一枝、鼷鼠饮河、鼷腹鹪枝、巢林一枝、饮河满腹
反义词
贪心不足
成语接龙
1、偃鼠饮河→河决鱼烂→烂额焦头→头晕眼花→花街柳巷→巷尾街头→头一无二→二分明月→月下老人→人生朝露→露宿风餐→餐风露宿→宿水飱风→风中之烛→烛照数计→计行虑义→义形于色→色衰爱弛→弛魂宕魄→魄散魂消→消声匿影→影形不离→离析涣奔→奔走如市→市井之徒
2、偃鼠饮河→河溓海晏→晏然自若→若明若昧→昧地谩天→天差地远→远求骐骥→骥服盐车→车马填门→门当户对→对客挥毫→毫发不爽→爽心豁目→目使颐令→令人捧腹→腹心相照→照人肝胆→胆颤心惊→惊心吊胆→胆小如豆→豆分瓜剖→剖毫析芒→芒寒色正→正颜厉色→色若死灰
3、偃鼠饮河→河清三日→日陵月替→替天行道→道长争短→短中取长→长生不老→老调重弹→弹雨枪林→林栖谷隐→隐约其词→词严义正→正经八板→板上砸钉→钉嘴铁舌→舌锋如火→火伞高张→张灯结彩→彩笔生花→花枝招展→展眼舒眉→眉高眼低→低首下心→心若死灰→灰心短气
4、偃鼠饮河→河汾门下→下车伊始→始终若一→一之为甚→甚嚣尘上→上下一心→心花怒放→放纵驰荡→荡检逾闲
成语示例
(1)所谓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者也。▼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8回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偃鼠饮河”几个大字。
(2)卡卡写不出成语“偃鼠饮河”的拼音。
(3)寿县彭城初中的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偃鼠饮河”。
(4)万成大哥哥给郑慧和游澄讲了“偃鼠饮河”的典故。
(5)小璐不会写成语“偃鼠饮河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《逍遥游》
(7)在去往卧佛山滑雪场之前,税老师给佳旋和静法介绍了『偃鼠饮河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逍遥游》:『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偃偃:yǎn 1、<动>仰卧;又为仰面向后倒,与『仆』相对。《窦娥冤》:『人拥的我前合后偃。』2、<动>信息;停止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『为义偃兵,造兵之本也。』[偃蹇] (1)高耸的样子。(2)高傲的样子。[偃息] 安卧。[偃仰] (1)悠闲安逸的样子。(2)仰面倒下。
鼠鼠: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,种类多,一般的身体小,尾长,门齿很发达,没有犬齿,毛褐色或黑色,繁殖力很强,有的能传播鼠疫。通称老鼠,有的地区叫耗子。
饮饮:yǐn 1、<动>喝。《劝学》:『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。』2、<名>喝的东西。《夸父逐日》:『渴欲得饮。』3、<动>饮酒。《鸿门宴》: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』4、<动>没入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一发饮羽,狼失声而逋。』yìn<动使动>让……喝;给……喝;喂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』[饮恨] 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。[饮泣] 泪流满面,泪流入口中。
河河:hé 1、<名>特指黄河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。』[又] 泛指河流。《劝学》:『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』2、<名>指银河。谢眺《赠西府同僚》:『秋河曙耿耿,寒渚夜苍苍。』
偃偃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於幰切《集韵》隐幰切,□烟上声。《说文》僵也,仆也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偃旌兴而俟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墙之立,不若其偃也。又服也,靡也,卧也。《诗·小雅》或息偃在牀。《书·武成》偃武修文。又偃蹇,困顿失志貌。《左传·哀六年》彼皆偃蹇,将弃子之命。〈注〉偃蹇,骄傲也。又与堰同,壅水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䱷人注》梁,水偃也,偃水为关空也。又偃猪,下湿之地。《左传·襄二十五年》规偃猪。《正义曰》偃猪,谓偃水为猪也。又厕也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观室者周於寝庙,又适其偃焉。〈注〉偃谓屛厠也。屛厠则以偃溲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僖元年》公败邾师于偃。又姓。晋偃籍。又《集韵》於殄切,音蝘。义同。考证:(《周礼·天官·䱷人注》梁,水偃也,偃水为阔空也。)谨照原文阔空改关空。
鼠鼠:《亥集下·鼠字部》《唐韵》书吕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赏吕切,□音暑。《说文》穴虫之总名也。《广韵》鼠,小兽,善为盗。《春秋·运斗枢》玉枢星散而为鼠。《易·系辞》艮为鼠。又十二生肖之首。又水鼠。《云僊亲志》穴水旁岸隙,似鼠而小,食菱芡鱼虾。又冰鼠。东方朔云:生北荒积冰下,皮毛柔,可为席。又火鼠。《神异经》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,人取其毛绩之,号火浣布。又阴鼠。《郭璞·山海经序》阴鼠生於炎山。又耳鼠。《山海经》丹熏山有兽,状如鼠,以其尾飞。又香鼠。《字汇》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,长寸余,齿须毕具香,类麝,踰大路则死。又辟毒鼠。《西域旧图》大秦有辟毒鼠。又天鼠。《王羲之·十七帖》天鼠膏可治耳聋。又兀儿鼠。《甘肃地志》凉州地有兀儿鼠者,似鼠,有鸟名木周儿者,似雀,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。○按此即《尙书》同穴之鸟鼠也。又鸟名。□鼠。《山海经》栒状之山有鸟,状如鸡而鼠毛,名曰□鼠。又昌鼠,鲳鯸[音tái,河豚的别称]鱼别名。又鼠妇,虫名。《尔雅·释虫》蟠,鼠负。〈注〉瓮器底虫。〈疏〉负作□。陶注本草云:多在鼠坎中,鼠背负之。《诗·豳风》伊威在室。《毛传》委黍也。郭璞曰:鼠□之别名。□,亦作妇。又马直肉下曰输鼠。《齐民要术》相马法输鼠欲方。又木名。《尔雅·释木》楰鼠梓。《郭注》楸属。又《本草》有鼠李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葝,鼠尾。〈注〉可以染皁。〈又〉□鼠莞。〈注〉纤细似龙须,可为席。又《正字通》山名。鸟鼠同穴山,在陇西首阳县。又土色。《释名》土赤曰鼠肝,似鼠肝色也。又忧也。《诗·小雅》鼠思泣血。亦书作癙。《小雅》癙忧以痒。又持两端曰首鼠。《史记·灌夫传》武安君召韩御史曰:何为首鼠两端。〈注〉首鼠,言一前一却也。上象齿,下象腹爪尾。俗省作□。楰字原刻臾作□。考证:(《释名》大赤曰鼠肝,似鼠肝石也。)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。石也改色也。
饮饮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淾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锦切,音上声。《玉篇》咽水也。亦歠也。《释名》饮,奄也。以口奄而引咽之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饮用六清。又《酒正》辨四饮之物:一曰清、二曰医、三曰浆、四曰酏。〈注〉清渭醴之泲者,医即内则以酏为醴者,浆今之酨浆,酏今之粥也。又漱也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賔坐祭,遂饮奠於丰上。〈注〉饮,潄也。又隐也。《后汉·蔡邕传》邕上疏曰:臣一入牢狱,当为楚毒所迫趣,以饮章辞情,何缘复闻。〈注〉趣音促,饮犹隐也,今匿名文书也。又《正字通》乐律有声饮,以声相转而合也。梁武帝自制四器,名曰通,每通施三弦,因以通声,随声酌其清浊高下也。又饮器,溺器也。《战国策》赵襄子杀智伯,漆其头以为饮器。〈注〉溺器。或曰酒器。又受箭曰饮箭。《郭璞·蛟赞》汉武饮羽。又《广韵》於禁切,音荫。以饮饮之也。《礼·檀弓》酌而饮寡人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。又《庄子·则阳篇》或不言而饮人以和。《说文》或作□。通作饮。互详酉部酓字注。考证:(《周礼》《酒正》辨四饮之物。一曰清〈注〉清渭酒之洓者。)谨照原注酒改醴。洓改泲。
河河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乎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寒歌切,□音何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,发源注海。《春秋·说题辞》河之为言荷也。荷精分布,怀阴引度也。《释名》河,下也。随地下处而通流也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河有两源,一出葱岭,一出于阗。于阗在南山下,其河北流,与葱岭河合,东注蒲昌海,潜行地下。南出於积石,为中国河云。《书·禹贡》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《尔雅·释水》河出崑仑,色白,所渠幷[同并]千七百一川,色黄,百里一小曲,千里一曲一直。又九河。《书·禹贡》九河既道。〈传〉九河,徒骇一,太史二,马颊三,覆釜四,胡苏五,□六,絜七,钩盘八,鬲津九。又三河,谓河南,河北,河东也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三河未澄,四关重扰。又《小学绀珠》以黄河,析支河,湟中河为三河。又两河,谓东河,西河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两河间曰冀州。又州名。《广舆记》古西羌地,秦汉属陇西,唐曰河州,明置河州卫。又梗河。星名。《甘氏星经》梗河三星,在大角帝座北。又银河,天河也。又《赵崇绚鸡肋》道家以目为银河。又酒器也。《乾□子》裴钧大宴有银河,受一斗。又淘河,鸟名。见《尔雅·释鸟注》。又姓,明河清,长沙人。□字从月从□作。考证:(两河,谓河南,河北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两河间曰冀州。)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,非谓河南河北。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