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ūn yàn zhào xiáng
成语注音:ㄗㄨㄣ ㄧㄢˋ ㄓㄠˋ ㄒㄧㄤˊ
成语简拼:ZYZX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遵厭兆祥
成语解释
指遵循预兆行事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造句
(1)聪聪写不出成语“遵厌兆祥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遵厌兆祥”几个大字。
(3)乐城镇中学的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遵厌兆祥”。
(4)磊磊不会写成语“遵厌兆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玟苏叔叔为我讲了“遵厌兆祥”的成语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论》:『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,之齐国之政,非必事势之渐然也,盖若遵厌兆祥云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遵遵:zūn 1、<动>循;沿着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『遵江夏以流亡。』2、<动>遵循;遵守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『不遵汤法。』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『高帝与萧何定天下,法令既明……遵而勿失,不亦可乎?』
厌厌:yàn 1、<形>通『餍』。满足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『夫晋,何厌之有?』《六国论》:『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厌。』2、<动>讨厌;厌恶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老年人常厌事,少年人常喜事。』3、<形>通『餍』。饱。《老子·五十三章》:『厌饮食,财货有馀,是谓盗夸。』[厌代] 皇帝死亡。
兆兆:zhào 1、<名>古代占卜时,占卜者观看龟甲烧灼形成的裂纹,用来判断吉凶,这种裂纹就叫兆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『卜之龟,卦兆得大横。』[引] 预兆;征兆。事情发生前的迹象。《商君书·算地》:『此亡国之兆也。』2、<动>开始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『能布其德,而兆其谋。』3、<名>祭坛或墓地的界域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:『素车朴马,无入于兆。』4、<数>古代以百万或万亿为兆,常用来表示多。《尚书·吕刑》:『兆民赖之。』《九章·惜诵》:『又众兆之所雠。』
祥祥:xiáng 1、<名>凶或吉的预兆。[又] 特指吉兆。《左传·僖公十六年》:『是何祥也,吉凶焉在?』2、<形>吉祥;吉利。《殽之战》:『纵敌患生,违天不祥。』3、<名>古代丧祭名。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祭,叫小祥;二十五个月祭,叫大祥。大祥表示丧期已满。[祥风] 瑞风;和风。[祥瑞] 吉祥的征兆。
遵遵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将伦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踪伦切《等韵》祖伦切,□音嶟。《说文》循也。《诗·周南》遵彼汝坟。又《广韵》率也,行也。习也。《书·洪范》遵王之路,遵王之道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大夫有遵者则入门左。〈注〉言乡之为大夫者,能以礼乐化其民,使遵法之,故曰遵者。又叶徂全切,音牋。《李尤·德阳殿赋》曰若炎唐,稽古作先。於赫圣汉,抗德以遵。
厌厌:《子集下·厂字部》《唐韵》於叶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益涉切,□餍入声。《说文》笮也。从厂,□声。《徐曰》笮,镇也。压也。一曰伏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将以厌衆[音zhòng]。《前汉·杜邺传》折冲厌难。〈注〉厌者,压也。镇压□难,使之销靡也。又《正韵》顺从貌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天下厌然犹一也。又《增韵》禳也,当也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於是因东游以厌之。又合也。《周礼·春官巾车》王后厌翟。〈注〉次其羽,使相迫也。又损也。《左传·文二年》及晋处父盟以厌之。〈注〉厌犹损也。又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賔厌介入门左。〈注〉推手曰揖,引手曰厌。〈疏〉引手曰厌者,以手向身引之。又《广韵》恶梦也。又《集韵》厌次,地名。又《集韵》或作压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艳切,餍去声。《集韵》足也。《诗·周颂》有厌其杰。〈注〉厌,受气足也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克厌上帝之心。〈注〉厌,满也。又《韵会》厌,斁也。《诗·葛覃》服之无斁。注:厌也。又通作餍。《礼·曾子问》孔子曰:有阴厌,有阳厌。〈注〉厌是餍饫之义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於琰切。《正韵》於检切,□音掩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厌目而视者,视一以为两。又《正韵》恶也。《论语》天厌之。又《广韵》厌,魅也。别作魇。《韩愈·游湘西寺诗》怵惕梦成魇。又《正韵》与黶同。与掩藏之掩同音。《礼·大学》见君子而后厌然。〈注〉厌读为黶。厌,闭藏貌。又《集韵》於盐切,音□。同懕。《说文》安也。《诗·小雅》厌厌夜饮。《秦风》厌厌良人。〈注〉安静也。又《正韵》同□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八年》属厌而已。《杜预注》言小人之腹饱,犹知厌足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乙甲切,音押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抑厌遂退。〈注〉师古曰:厌,音乙甲反,谓不伸也。又《荀子·儒效篇》厌旦於牧之野。〈注〉厌,犹临也。谓□於将旦之先也。又《正韵》通作压。又《集韵》乙及切,音邑。厌邑,湿意。又《集韵》邬感切,音暗。沈溺意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其厌也如缄。
兆兆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唐韵》治小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直绍切,□音肇。《说文》灼龟坼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卜》掌三兆之法,一曰玉兆,二曰瓦兆,三曰原兆。〈注〉兆者,灼龟发于火,其形可占者。《前汉·文帝纪》兆得大横。〈注〉应劭曰:龟曰兆。又坛域茔界皆曰兆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谨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。〈注〉兆谓为坛之茔域也。《孝经·丧亲章》卜其宅兆,而安厝之。〈注〉茔墓界域也。又朕兆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我则泊兮其未兆。〈注〉意未作之时也。又数名。《韵会》十万为亿,十亿为兆。又京兆。《韵会》兆者,衆[音zhòng]数。言大衆[音zhòng]所在也。又《史记·历书》游兆执徐三年。〈注〉游兆,景也。执徐,辰也。丙辰岁也。又《韵补》叶直遥切,音朝。《晋书·乐志歌》神之来,光景昭。听无声,视无兆。
祥祥:《午集下·示字部》《唐韵》似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徐羊切,□音详。《说文》福也。一云善也。《礼·礼运》是谓大祥。《书·泰誓》袭于休祥。又凡吉凶之兆皆曰祥。《徐铉曰》祥,详也。天欲降以祸福,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妖孽自外来谓之祥。《左传·昭十八年》郑之未灾也,里析曰:将有大祥。〈注〉祥,变异之气。〈疏〉祥者,善恶之徵。中庸必有祯祥,吉祥也。必有妖孽,凶祥也。则祥是善事,而析以灾为祥者,对文言耳。书序:亳有祥桑。五行传:时有青眚青祥,白眚白祥之类,皆以恶徵为祥。是祥有善有恶,故杜云变异之气。又祭名。《礼·间传》父母之丧期而小祥,又期而大祥。〈疏〉大祥二十五月。又通详。《史记·自序》阴阳之术大祥。《汉书》作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