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:zuǒ chōng yòu tū
成语简拼:ZCYT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左沖右突
成语解释 向左边冲击,向右边突围。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
成语用法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作战等
近义词 东冲西突、东征西讨
成语示例 (1)《说唐》第四回:『唐公大吼一声,摆开画戟,同家将左冲右突,众贼虽有着伤,死不肯退。』
(2)…雄乘胜追逐数思。不想贼人伏兵四起,团团围住,左冲右突,不能得脱,外面救兵又被截断。李雄部下虽然精勇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成语造句 (1)逗逗写不出成语“左冲右突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左冲右突”几个大字。
(3)佳皓哥哥 给妲汝和语垚讲解了“左冲右突”的故事。
(4)湾头实验学校的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左冲右突”。
(5)小睿不会写成语“左冲右突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田胜左冲右突,魏将方不敢近前。
(7)就中最吃苦的是宋江,夹在中层,左冲右突,厮杀不出。
(8)兴在垓心,左冲右突,不能得脱;铁车密围,就如城池。
(9)佥左冲右突,往来死战,不能得脱;所领蜀兵,十伤八九。
(10)高明兄弟欲寻武王之座,阵中昏黑,左冲右突,不能得出。
(11)燕顺急不得出,左冲右突,四边尽是伏兵,真叫做关门捉贼。
(12)嗣源在中间,左冲右突,不能得出,周德威与樊达各自溃散。
(13)及至八石,果然四面八方杀声复振,二人左冲右突,不能得出。
(14)这时城下喊声动天地,郭靖一干人左冲右突,始终杀不出重围。
(15)云大喝一声,挺枪骤马,杀入重围,左冲右突,如入无人之境。
(16)狄兵阵后,喊声大振,冲出一队铁骑,左冲右突,晋兵披靡大败。
(17)存孝全无惧怯,左冲右突,一搠一将,把四十八员健将尽数打死。
(18)王朗在上面看得清楚,只见他二人两般兵器,左冲右突,惧怯毫无。
(19)支不恋战,杀人重围,左冲右突,如入无人之境,前后截拦,引穆公杀出。
成语出处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:『马休随着马腾,左冲右突,不能得出。』
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左 左:zuǒ 1、<名>左边,与『右』相对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左,乃陷大泽中。』《核舟记》:『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』2、<名>战车左边的卫士。《殽之战》:『左右免胄而下,超乘者三百乘。』3、<名>东面。古代地理观念中,以东为左。《扬州慢》:『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。』4、<名>旁边。《柳毅传》:『鸟起马惊,疾逸道左。』5、<名>(车骑的)尊位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』6、<名>较低的地位。古代尊称右,故以『左』为较低的地位。《琵琶行》: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』7、<形>不正;邪僻。《礼记·王制》:『执左道以乱政。』8、<动>不合。韩愈《答宝秀才书》:『身动而事左。』9、<动>不赞助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『右韩而左魏。』10、<名>证据;证人。《新唐书·刘知几传》:『举十二条左证其谬。』[左道] (1)邪道。(2)一切不正派的行为和事情。[左右] (1)左边和右边。(2)旁侧;周围。(3)身边的人;近侍;近臣。(4)对对方的一种敬称。(5)表示约数,相当于『上下』。(6)帮助;辅佐。(7)支配;控制。(8)反正;横竖。
冲 冲:chōng 1、<动>向上冲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』2、<形>虚;空虚。《老子》:『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』3、<形>谦虚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。』4、<名>交通要道。《失街亭》:『今令汝接应街亭,当阳平关冲要道路,总守汉中咽喉。』5、<动>快速向前冲。《雁荡山》:『原其理,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,沙土尽去。』6、<动>碰撞;冲击。《黔之驴》:『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。』7、<动>侵袭;侵犯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其筋骸之所冲犯。』[注] 『沖』和『衝』,原是意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, 1、2、3、义属『沖』,4、以后各义属『衝』,今简化为『冲』。[冲冲] 1.凿冰声。2.感情激动的样子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二本四折:『则见他走将来气冲,怎不教人恨匆匆。』[冲喜] 旧时迷信,在家里人病重时办喜事,借以破解不祥。[冲要] 军事或交通上的重要之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『通俗冲三十三所,皆作坞壁,设鸣鼓。』
右 右:yòu 1、<名>右边。《核舟记》:『旁开小窗,左右各四。』2、<名>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斜的力士。《殽之战》:『莱驹为右。』3、<名>古代称等级(人或物;地位等)。《促织》:『无出其右者。』4、<动>尊重。《淮南子·氾论》:『兼爱,尚贤,右鬼,非命,墨子之所立也。』5、<动>赞助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『王右伯舆。』6、<动>通『侑』,劝人饮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:『以享右祭祀。』7、<动>崇尚,重视。『窃以右文兴化,乃致治之所先。』[右武] 崇尚武功。[右职] 重要官职。[右族] 豪门大族。
突 突:tū 1、<动>急速地向前冲;冲击。《琵琶行》:『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。』2、<形>突然。《诗经·甫田》:『未几见兮,突而弁兮。』3、<形>高起;凸起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『自舟中望山,突兀而已。』4、<名>烟囱。《曲突徙薪》:『更为曲突,远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』[突骑] 冲锋陷阵的骑兵。[突将] 冲锋陷阵的将士。[突兀] (1)高耸。(2)突然;意外。
左 左:《寅集中·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臧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子我切,□音□。《增韵》左右定位。左,右之对,人道尚右,以右为尊。《礼·王制》男子由右,妇人由左。《史记·文帝纪》左贤右戚。〈注〉韦昭曰:左犹高,右犹下也。又《增韵》手足便右,以左为僻,故凡幽猥,皆曰僻左。《前汉·诸侯王表》作左官之律。〈注〉师古曰:左官犹言左道。僻左,不正也。汉时依古法,朝廷之列以右为尊,故谓降秩为左迁。佐诸侯为左官也。《韵会》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。又《正韵》左,戾也。又乗[音chéng]车尚左。《礼·曲礼》祥车旷左。〈疏〉旷,空也。车上贵左,仆在右,空左以拟神也。又吉尚左。《礼·檀弓》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,二三子亦皆尚右,孔子曰:我则有姊之丧故也,二三子皆尚左。〈注〉丧尚右,右,阴也。吉尚左,左,阳也。又不助也。《左传·襄十年》天子所右,寡君亦右之,所左,亦左之。〈疏〉人有左右,右便而左不便。故以所助者为右,不助者为左。又证也。《前汉·杨恽传》左验明白。〈注〉左,证左也。言当时在其左右,见此事者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,后因氏焉。又汉复姓二氏,左传公子目夷为左师,其后为氏。秦有左师触讋。晋先蔑为左行,其后为氏。汉有御史左行恢。又《唐韵》则个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子贺切,□音佐《说文》手相左助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诏亮,左右相导也,诏相导,左右助勴也,左右亮也。〈疏〉皆谓佐助,反覆相训,以尽其义。《易·泰卦》以左右民。〈疏〉左右,助也。《书·毕命》周公左右先王。又叶总古切,音祖。《王逸·九思》逢流星兮问路,顾我指兮从左。俓[音jìng,古同径]娵觜兮直驰,御者迷兮失轨。轨音矩。又叶祖戈切,挫平声。《诗·小雅》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宜叶牛何反。考证:(《礼·王制》男子由右,女子由左。)谨照原文女子改妇人。(《礼·檀弓》孔子与门人拱立而尚右。)谨照原文拱改立。立改拱。
冲 冲:《申集下·行字部》《唐韵》尺容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昌容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通道也。《前汉·郦食其传》夫陈留,天下之冲,四通五达之郊也。又《博雅》动也。又《广韵》当也,向也,突也。又车也。《诗·大雅》以尔钩援,与尔临冲,以伐崇墉。〈疏〉兵书有作临车、冲车之法。又蒙冲,船名。《吴志·贺齐传》齐性奢绮,蒙冲鬭舰之属,望之若山。又折冲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国有贤君,折冲万里 。又官名。《纲目》唐更号统军别将为折冲都尉。《集览》折冲者,所以折兵冲也。又天冲,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岁星之精,流为天冲。又中冲,脉也。《素问》心出于中冲。中冲,手中指之端也。又《博雅》冲冲,行也。又《集韵》蠢勇切,音喠。《类篇》冲苁,相入貌。《司马相如·大人赋》骚扰冲苁。又昌用切,读去声。要也。又《韵补》叶阳韵。《道藏歌》引领嚣庭内,开心机秽冲。一静安居若,试去视沧浪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徐曰:南北东西各有道相□也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林钟未之□丑为地正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披岩□拥。
右 右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于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尤救切《正韵》爰救切,□音峟。与佑佑通。《说文》助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右,导也,勴也,亮也。《书·益稷》予欲左右有民。〈注〉左音佐。《太甲》惟尹躬,克左右,厥辟宅师。《诗·大雅》保右命尔,燮伐大商。又左之对也。《书·禹贡》夹右碣石入于河。《礼·少仪》赞币自左,诏辞自右。〈注〉立者尊右。又上也。《前汉·公孙弘传》守成上文,遭遇右武。〈注〉师古曰:右亦上也。又《循吏传》文翁以为右职。〈注〉师古曰:右职,县中高职也。又强也。《后汉·明帝纪》无令豪右,得固其利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夏官》司右,掌羣右之政令。〈注〉羣右,戎右,齐右,道右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右公弼,宋右嘉祥,明右岩。又《广韵》汉复姓,五氏。左传□乐大心为右师,其后因官为氏,汉有中郞右师谭。晋贾华为右行,因官为氏,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。何氏姓苑有右闾、右扈、右南等氏。又山名,兽名。《山海经》长右之山有兽,状如禺而四耳,其名长右。又与侑通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以享右祭祀。〈注〉右读为侑。劝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云久切,音有。义同。○按《集韵》有上去二音,义实相通。《正韵》於上声训左右手,去声训右助,二音分二义,非。又叶以周切,音由。《诗·周颂》我将我享,维羊维牛,维天其右之。○按《唐韵》正音以。今从朱注。又叶羽轨切,音以。《诗·卫风》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。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。弟叶满彼反。《秦风》溯徊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《宋玉·笛赋》隆崛万丈,盘石双起。丹水涌其左,醴泉流其右。○按《唐韵》正云:右古音以正引经传子集证之,是直当读作以,非止叶音矣。又叶于记切,音异。《诗·小雅》我有嘉賔,中心喜之。钟鼓既设,一朝右之。喜叶去声。又叶演女切,音与。《陆云·陆丞相诔》乃干中军,入作内辅。公侯陟降,在帝左右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从口从又。《徐锴曰》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。考证:(又叶于记切,音意。)谨按于属喻母,意属影母,于记切非意字之音,谨照字母音意改音异。
突 突:《午集下·穴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韵会》陀骨切《集韵》他骨切,□音葖。《扬子·方言》江湘谓卒相见曰突。一曰出貌。《诗·齐风》突而弁兮。又触也,欺也。《任昉·致大司马箫衍记室笺》府朝初建,俊贤翘首,维此鱼目,唐突璵璠。又穿也。《左传·襄二十五年》郑子展子产伐□,宵突□城。〈注〉突,穿也。又秃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孙叔敖突秃长左。〈注〉谓短发可凌突人者。又《尔雅·释宫》植谓之传,传谓之突。〈疏〉植谓户之维持锁者也,植木为之,又名传。又名突也。又恶马曰突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以鞿而御駻突。〈注〉突,恶马。又竈突。《前汉·霍光传》其竈直突。《集韵》作堗。又守城之门。《后汉·窦融传》公孙述令守突门。〈注〉突门,守城之门。又屈突,吐突,□外国姓。又《说略》雀自塞北来者,或名曰突厥。又《集韵》他括切,音捝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徒结切,音垤。犬从穴中暂出也。又滑也。《易·离卦》突如其来如。王肃读。又《集韵》陁没切,音揬[音 tú ]。义同。又《字汇补》都木切,音督。《山东志》济南府有趵突泉,在白雪楼之前。又叶杜外切,音兑。《马融·长笛赋》波澜鳞沦,窊隆诡戾。□瀑喷味,犇遯砀突。
注 :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,未与权威书籍校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