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zài xiāo yáo
成语简拼:ZZX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自在逍遙
成语解释
无拘无束,安闲自得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
近义词
逍遥自在
成语示例
(1)八德池边,谈讲三乘大法;七宝林下,任你自在逍遥。▼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一回
(2)…悟空即运神炼法,会了筋斗云。逐日家无拘无束,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。——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
(3)…请菩萨收了你,皈正迦持,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,自在逍遥,与天同寿,还不拜谢老孙,转倒这般侮慢!我是有事…——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自在逍遥”几个大字。
(2)方方写不出成语“自在逍遥”,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。
(3)菲菲不会写成语“自在逍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涟水县唐集中学的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在逍遥”。
(5)晓棵叔叔给耀语和彗妞介绍了“自在逍遥”的成语故事。
(6)描绘冰清玉洁、自在逍遥的神女形象,充分表现了当时辞赋创作疏离屈骚传统、超越世俗人生的倾向。
(7)令长子刘连,袭封诚意伯,刘伯温拜谢,辞出朝门,即日归回,自在逍遥,不题。
(8)在去托普鲁克乡中学的公车上,蔚宁大哥哥给乐易和蓉妍讲了『自在逍遥』的典故。
(9)八德池边,谈讲三乘大法;七宝林下,任你自在逍遥。见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一回。
(10)一遍又一遍的平常心写下来,内心真的把所有的一切都暂时放下,整个人像真空状态了一般自在逍遥。
成语出处
唐·赵彦昭《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》:『逍遥自在蒙庄子,汉主徒言河上公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逍遥逍遥:自由自在;无拘无束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『去终古之所居兮,今逍遥而来东。』《庄子·逍遥游》:『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。』
自在自在:1、自由;不受拘束:自由自在;逍遥自在。2、<轻>安闲舒适:主人太客气了,反而使他有些不自在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在在:zài 1、<动>存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』2、<动>居于;处于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君之病在肠胃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右。』3、<动>在于;取决于。《劝学》:『驽马十驾,功在不会舍。』4、<介>在。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、处所等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。』《石灰吟》:『要留青白在人间。』[在事] 居官任职。[在野] (1)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。(2)不居官;不当政。[在意] 放在心上。
逍逍:xiāo 见『逍遥』。[逍遥] 自由自在;无拘无束。《离骚》『聊浮游以逍。』
遥遥:yáo 1、<形>远;遥远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莲花可登而路遥。』2、<形>长。白居易《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》:『遥夜凉风楚客悲。』[遥领] 空封职名而不到职任事。[遥想] 追想。[遥遥] (1)辽远。(2)久远。(3)漂荡的样子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在在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昨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尽亥切,□裁上声。《尔雅·释训》居也。《易·乾传》在下位而不忧。又察也。《书·舜典》在璿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。又存也。《论语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徵诣行在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天子以四海为家,谓所居为行在所。又姓。晋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见《黄庭经》。又昨代切,音载。义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诗·小雅》不属于毛,不离于里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声。《屈原·离骚》吾令丰隆乗[音chéng]云兮,求虙□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结言兮,吾令蹇修以为理。从土从才。本作□,今作在。《正字通》在,本昨代切,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,次转去声训所,不知所即居,非上声者训居,去声者训所也。○按在有上去二声。字书韵书皆然。《礼韵》原许通押,《字汇》分训,似泥。《正字通》不从上转去,亦非。
逍逍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相邀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先雕切,□音宵。《说文》逍遥犹翺翔也。《诗·郑风》河上乎逍遥。又逍遥,与消摇通。《庄子·逍遥游注》黄几复云:逍者,消也。如阳动冰消,虽耗也,不竭其本。遥者,摇也。如舟行水摇,虽动也不伤其内。
遥遥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余招切,音谣。《说文》远也。《礼·王制》千里而遥。《左传·昭二十五年》远哉遥遥。又逍遥,徜徉也。互详逍字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