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ǒu gōng lùn
成语简拼:ZYGL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自有公論
成语解释
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成语示例
(1)虽然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;但是现在的世人,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。▼清·吴趼人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一回
(2)…人的名声,我何苦叫他栽我一下!虽然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,但是现在的世人,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,况且他家里…——晚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(3)…江湖上混口饭吃,全仗朋友们给面子。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,谁也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。』苏冈点了点头,道:『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成语造句
(1)碧塘乡中学的公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是非自有公论”。
(2)打开本子,上面写着“是非自有公论”几个大字。
(3)涵涵不会写成语“是非自有公论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可儿写不出成语“是非自有公论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。
(5)兴朝哥哥给夕双和芳冰讲解了“是非自有公论”的故事。
(6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自有公论”几个大字。
(7)双欣大哥哥给红溪和一菱讲述了“自有公论”的历史典故
(8)袁州区第五中学的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有公论”。
(9)谁不如谁,后世自有公论。
(10)现世人为的沟通,混淆黑白,使泾渭不再分明,但天道自有公论。
(11)在去往韵海楼的高铁上,雀老师给一丁和俪苹讲述了『自有公论』的历史典故
(12)前往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的巴士上,光定大哥哥给美含和苻妙讲解了『是非自有公论』的典故。
(13)虽然是非曲直,自有公论;但是现在的世人,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。见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一回。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『扞庾公呴又问:「何者居其右?」王曰:「自有人。」又问:「何者是?」王曰:「噫!其自有公论。」』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『朝廷自有公论,汝岂可造次?』
成语故事
晋朝时期,大将军王敦到了都城,中书令庾亮问他四个好友是谁?王说是庾凯、王夷甫、阿平、胡毋彦国,其中阿平最差。庾亮又问哪个最好,王敦说自然有人,庾亮要他说名字,王敦说自有公论。左右人暗中踩庾亮脚,这才没往下说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公论公论:[gōnglùn] (1)公正或公众的评论。是非自有公论,不是某一个人说了就算。(2)公理;定理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有有:yǒu 1、<动>与『无』相对。《论语》: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』2、<动>占有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』3、<动>掌握。《察今》:『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。』4、<形>富有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。』5、<名>收获;出产的东西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』6、<连>或者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『故君子有不战,战则必胜。』7、<助>用在动词前,以助语气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干将发硎,有作其芒。』酉yòu 1、<副>通『又』,表示进一层。《劝学》:『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』2、<连>通『又』,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陈情表》:『臣密今年四十有四。』[有间] (1)时间很短;一会儿。(2)有缝隙。(3)有仇怨;有矛盾。[有司] 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做具体工作。后泛指官吏。
公公:gōng 1、<形>公家的;公共的。《礼记·大同》:『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公。』《原君》: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。有公害而或除之』2、<形>公正;无私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邪曲之害公也。』韩愈《进学解》:『无患有词之不公。』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『谦约节敛,廉公有威。』3、<副>公然;公开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。』《黄生借书说》:『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。』4、<名>古代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,后成为诸侯的代称。[又] 泛指显贵爵位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十年春,齐师伐我,公(鲁庄公)将战。』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。』5、<名>对男子的尊称。《邹忌讽齐五纳谏》: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』《陈涉世家》:『公等遇雨,皆已失期。』《滕王格序》:『都督阎公之雅望,棨戟遥临。』6、<名>丈夫的父亲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』[公车] (1)兵车。(2)官车。(3)汉代官署名。卫尉的下属机构,设公车令,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。臣民上书和征召,都由公车接待。[公案] (1)官府的案牍。(2)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。(3)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,如官府判案。因此也称公案。(4)话本故事分类之一,后又演变为『公案小说』、『公案戏』。
论论:lùn 1、<动>讨论;议论。《出师表》:『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』2、<动>评定赏罚;判定。《出师表》: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』3、<动>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』4、<动>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『今日廷论。』5、<动>研究;研讨。《五蠹》:『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』6、<名>言论;主张;学说。《甘藷疏序》:『余不侫,独持迂论。』7、<名>文体的一种,即议论文。《文选序》:『论则析理精微,铭则序事清润。』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有有:《辰集上·月字部》(古文)《唐韵》云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云九切,□音友。《说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传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声。《九经字样》有,从月。从冃,伪。又《玉篇》不无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系辞》富有之谓大业。又《诗·商颂》奄有九有。〈传〉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传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〈注〉五谷皆熟书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质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论语》有子。〈注〉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韵》尤救切。与又通。《书·尧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诗·邶风》不日有曀。〈注〉有,又也。又《韵补》叶羽轨切。《前汉·叙传》文艳用寡,子虚乌有。寄言淫丽,托风终始。又叶演女切。《徐干·齐都赋》主人盛飨,期尽所有。三酒既醇,五齐惟醹。
公公:《子集下·八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红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沽红切,□音工。《说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犹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韩非曰》自营为厶,背厶为公。《徐曰》会意。《尔雅·释言》无私也。《书·周官》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礼·礼运》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。〈注〉公犹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书·微子之命》庸建尔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韵会》周太师,太傅,太保为三公。汉末大司马,大司徒,大司空为三公。东汉太尉,司徒,司空为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家公执席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天子为天下父,故曰钜公。又妇谓舅曰公。《前汉·贾谊策》与公倂倨。又尊称曰公。《贾谊策》此六七公皆亡恙。又相呼曰公。《史记·毛遂传》公等碌碌。又事也。《诗·召南》夙夜在公。〈注〉夙夜在视濯垢饎爨之事。又星名。《隋书·天文志》七公七星,在招摇东,天之相也。又姓。《韵会》汉有公俭。又諡法,立志及衆[音zhòng]曰公。又与功通。《诗·小雅》以奏肤公。《大雅》王公伊濯。又《集韵》诸容切,音钟。同妐。夫之兄为兄妐。一曰关中呼夫之父曰妐。或省作公。通作钟。又《韵补》叶姑黄切,音光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邪说饰而多曲兮,正法弧而不公。直士隐而避匿兮,谗谀登乎明堂。
论论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卢昆切,音崘。《说文》议也。《广韵》说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·贾疏》直言曰论,答难曰语。论者,语中之别,与言不同。又《论语·序解正义》论者,纶也,轮也,理也,次也,撰也。以此书可经纶世务,故曰纶,圆转无穷故曰轮,蕴含万理故曰理,篇章有序故曰次,羣贤集定故曰撰。《文心雕龙》昔仲尼微言,门人追述,故仰其经目,称为论语,盖羣论立名,始于兹矣。又《释名》伦也,有伦理也。《玉篇》思理也。《诗·大雅》於论鼓钟。〈传〉思也。《郑笺》论之言伦也。《朱传》言得其伦理也。又《增韵》紬绎讨论也。《孔安国·尚书序》讨论典坟。又《正韵》决罪曰论。又官名。《金史·百官志》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,次曰国论、忽鲁、勃极烈。国论,言贵。忽鲁,犹总帅也。又诸羌州名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刃南道有论川州,开元后置。又姓。《唐书》论弓仁,本吐蕃族也。又三字姓。《金史·国语解·姓氏》乌古论曰商。又《广韵》力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龙春切,□音伦。言有理也。又《礼·王制》凡制五□,必即天论。〈注〉天论,天理也。与伦同。又《玉篇》力困切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卢困切,□崘去声。义同。又《正韵》辨论也。《书·周官》论道经邦。〈传〉论者,讲明之谓。《礼·王制》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。〈注〉谓考评其行艺之详也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论功行封。又叶卢健切,音练。《前汉·叙传》兵家之策,惟在不战。营平皤皤,立功立论。又叶圣闰切,音舜。《冯衍·显志赋》澄德化之陵迟兮,烈□罚之峭峻。燔[音fán]商鞅之法术兮,烧韩非之说论。又叶闾员切,音挛。《曹植·文帝诔》考诸先纪,寻之哲言。生若浮寄,惟德可论。《字汇补》伪作□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