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皮子薄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ǎn pí zǐ báo成语简拼:YPZB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眼皮子薄
成语解释
比喻气量小,喜欢斤斤计较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成语造句
(1)安琪不会写成语“眼皮子薄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镜阿姨给强强和小朋友们讲述了“眼皮子薄”的历史故事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“眼皮子薄”几个大字。
(4)牛牛写不出成语“眼皮子薄”的拼音。
(5)他这个人眼皮子薄,过分计较个人得失。
(6)王坛镇中学的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眼皮子薄”。
(7)爱财如命分金掰两斤斤计较数米而炊数米量柴眼皮子薄。
(8)去蚌埠医学院的高铁上,韵磬姐姐给雨琪和费茹讲了『眼皮子薄』的典故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皮子皮子:[pízi] 皮革或毛皮;表皮。
眼皮眼皮:[yǎnpí] 眼睑的通称。在敌人的眼皮下活动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皮皮:pí 1、<名>皮。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『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。』[又] 比喻表面,浅薄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『以目皮相,恐失天下之能士。』2、<名>皮侯,兽皮制的箭靶。《仪礼·乡谢礼》:『射不主皮。』3、<动>剥去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『因自皮面抉眼。』[皮里阳秋] 皮里,心里。阳秋,即《春秋》,其记事原则是寓褒贬于字里行间,不外露。
子子:zǐ 1、<名>婴儿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『干、越。夷貉之子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。』2、<名>孩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』[又] 〈名意动〉以……为子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此二士弗业,一女不朝,何以王齐国、子万民乎?』3、<名>儿子或女儿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。』4、<名>对人的尊称。多指男子,相当于『您』。《为学》:『子何恃而往?』5、<名>泛指人。《过秦论》: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甿隶之人,而迁徏之徒也。』6、<名>特称孔子。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『子曰:「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」』7、<名>地支的第一位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『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,余游巴黎蜡人馆。』8、通『仔』。作『仔细』的语素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详缓看字,子细分明读之。』
薄薄:bó 1、<名>草木丛生的地方。《涉江》:『露申辛夷,死林薄兮。』2、<形>(今读báo)厚度小,与『厚』相对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狐裘不暖锦衾薄。』3、<形>微少;微薄;浅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儿已薄禄相。』《促织》:『不终岁,薄产累尽。』《陈情表》:『门衰祚薄,晚有儿息。』4、<动>减轻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『薄赋敛,广畜积。』5、<形>(今读báo)贫瘠。白居易《杜陵叟》:『岁种薄田一顷余。』6、<动>鄙薄;轻视。《出师表》:『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。』7、<动>通『迫』,迫近,靠近。《涉江》:『腥臊并御,芳不得薄兮。』《陈情表》:『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。』8、<动>通『迫』,附着,混杂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与饮食之所相薄。』bò薄荷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茎、叶可入药,有清凉香味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
皮皮:《午集中·皮字部》《唐韵》符羁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蒲糜切,□音疲。《说文》剥取兽革者,谓之皮。从又,为省声。《长笺》从为形义俱远。当作从又从尸。《徐曰》又,手也。生曰皮,理之曰革,柔之曰韦。《书·禹贡》梁州,厥贡熊罴狐狸织皮。〈传〉贡四兽之皮,织金罽。《周礼·天官》掌皮掌秋敛皮,冬敛革,春献之。〈注〉有毛为皮,去毛为革。又《释名》被也。被,覆体也。《韵会》皮肤,肌表也。《史记·郦生传》足下以目皮相,恐失天下士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秦晋言非其事,谓之皮传。〈注〉谓强语也。《后汉·张衡传》后人皮传,无所容篡。〈注〉皮肤浅近,强相傅会也。又《博雅》皮,弁冠也。《礼·郊特牲》祭之日,王皮弁以听祭报,示民严上也。又《正韵》狐貉之裘曰皮也。《庄子·让王篇》冬日衣皮毛。又皮侯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张皮侯而栖鹄。《论语》射不主皮。〈注〉皮,革也。布侯而栖革於其中以为的,所谓鹄也。又皮币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请收银锡,造白金及皮币,以足用。又腹心部曰皮室。《辽史·百官国语解》军制有南北左右皮室,及黄皮室,皆掌精兵。又《博雅》重皮,厚朴也。又《古今注》长安儿童呼苦葴为皮弁。又《本草·释名》仰天,皮掬,天皮,地衣草别名。即湿地上苔衣也。又皮氏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属河东郡。又皮山,山名。见《山海经》。又姓。郑大夫子皮,后汉皮扬,唐皮日休。又叶蒲何切,音婆。《诗·召南》羔羊之皮,素丝五紽。《左传·宣二年》宋华元谓役者曰:牛则有皮,犀兕尚多,弃甲则那。役者曰:从其有皮,丹漆若何。
子子:《寅集上·子字部》《唐韵》即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祖似切,□音梓。《说文》十一月阳气动,万物滋入,以为称。《徐锴曰》十一月夜半,阳气所起。人承阳,故以为称。又《广韵》息也。《增韵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传》有男女,然后有夫妇。有夫妇,然后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书·顾命》用敬保元子钊。又《仪礼·丧服》诸侯之子称公子。又凡适长子曰冢子,即宗子也。其适夫人之次子,或衆[音zhòng]妾之子,曰别子,亦曰支子。《礼·曲礼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称。《颜师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称,故凡成德,谓之君子。《王肃曰》子者,有德有爵之通称。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,见《礼记·曲礼》。又卿之妻曰内子。《仪礼·有司彻注》内子不荐笾。又《礼·檀弓》兄弟之子犹子也。又《前汉·严助传注》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,曰赘子。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。又辰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子曰困敦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孳萌於子。又《礼·王制》公侯伯子男,凡五等。〈疏〉子者,奉恩宣德。又左庶子,中庶子,官名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子城,在渭州莘城县。又长子,县名。周史辛甲所封,后为赵邑,属上党。又姓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契,母吞鳦子而生,故曰子氏。又复姓。《左传》郑大夫子人氏,鲁大夫子服氏,子家氏。又子细,犹分别。《北史·源思礼传》为政当举大纲,何必太子细也。《正字通》子读若荠,方语别也。俗作仔细。又去声,才四切。《中庸》子庶民也。徐邈读。又与慈通。《礼·乐记》易直子谅之心,油然生矣。《韩诗外传》子谅作慈良。又叶济口切,音走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侯王之祉,祚及孙子。公族蕃衍,枝叶畅茂。茂音某。又叶子德切,音则。《诗·豳风》既取我子,无毁我室。《杨慎·古音丛目》与朱传同。考证:(女子亦称子。《礼·曲礼》夫人自称曰婢子。)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,非夫人也。夫人自称曰小童,不曰婢子。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,见礼记曲礼。(《尔雅·释岁》太岁在子曰困敦。)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。
薄薄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傍各切,音泊。林薄也。《楚辞注》林草不交错曰薄。《扬雄·甘泉赋》列新雉于林薄。〈注〉草丛生曰薄。又帘也。《礼·曲礼》帷薄之外不趋。《史记·周勃世家》勃以织薄曲为生。《索隐曰》织蚕薄也。又厚薄。又少也。《诗·周南》薄澣我衣。又聊也。《诗·周南》薄言采之。又轻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愍世俗之靡薄。又嫌也。《前汉·张安世传》薄朕忘故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勉也。秦晋曰钊,或曰薄。故其鄙语曰薄努,犹勉努也。又《博雅》薉也。又集也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奄薄水渚。又《史记·苏秦传》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又被也。《书·益稷》外薄四海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虫尾之山,薄水出焉。又姓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薄太后父,吴人,姓薄氏。又亭名。《后汉·郡国志》荥阳有薄亭。又草名。薄荷,见荷字注。又通亳。《礼·郊特牲》薄社北牖。〈注〉殷社。《荀子·议兵篇》汤以薄,武以镐。又迫各切,音博。廹也。《易·说卦传》雷风相薄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薄而观之。又迫晚曰薄暮。又侵也。《荀子·天论篇》寒暑未薄而疾。又匹各切,音粕。《诗·齐风》载驱薄薄。〈传〉疾驱声也。又薄革切,同欂。壁柱也。《尔雅·释宫》屋上薄谓之筄。又《唐韵古音》读蒲。《书》序:成王既践奄,将迁其君於蒲姑。《左传》《史记》作薄姑。考证:(《荀子·天伦篇》寒暑未薄而疾。)谨照原书改天论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