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ǐ wéi shì
成语注音:ㄗㄧˋ ㄧˇ ㄨㄟˊ ㄕㄧˋ成语正音为,不能读作『wèi』。
成语简拼:ZYW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自以為是
歇后语:抓住头发就织布成语谜语固执己见
成语英文:consider oneself correct成语日文ひとりよがりである,独善(どくぜん)成语法文se persuader qu'on a raison成语德文von sich selbst eingenommen sein
成语解释
是:对。总以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,不虚心。
成语释义
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,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。#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△『同流合污』
[成语辨析]
自以为是与『一意孤行』有别: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;『一意孤行』侧重于形容行为。
成语用法
一、[义]自认观点与做法皆正确,不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。贬义。[类]用在『固执自信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你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,不要自以为是。(2)他倚老卖老,自以为是,看不起後生晚辈。(3)小明一直自以为是,觉得任何人都比不上他。(4)你这样狂妄自大,自以为是,绝对不能解决问题。(5)如果我们过於主观,自以为是,就不可能将事情做好。(6)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,不虚心领教,学问再好也没用。(7)一个人要多听多看,多参考别人的建议,才不会自以为是。(8)他遇到问题从不请教别人,只会自以为是地去处理,结果常常越弄越糟。二、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主观不虚心。
近义词
刚愎自用、一意孤行、自矜自是、固执己见、师心自用、独断专行、固执自见、自以为然、我行我素、高自位置、高自标置、高自期许、高自标树、高自标誉、不伏烧埋、先入之见、先入为主、执迷不悟、夜郎自大、自作聪明、班门弄斧、故作姿态、神气活现、神气十足、自行其是、死心塌地、好为人师、妄自尊大、倚老卖老
反义词
虚怀若谷、妄自菲薄、自惭形秽、自暴自弃
成语示例
(1)《聊斋志异·卷五·郭生》:『异史氏曰:「满招损,谦受益,天道也。名小立,遂自以为是,执叶、缪之余习,狃而不变,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。满之为害如是夫!」』
(2)《朱子语类·卷三五·论语·泰伯篇》:『若执着一见,便自以为是,他说更入不得,便是滞於一隅,如何得弘。』
(3)《荀子·荣辱》:『凡斗者,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。己诚是也,人诚非也,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。』
(4)《镜花缘·第八四回》:『世人往往自以为是,自夸其能,别人看着,口里虽然称赞,心里却是厌烦。』
(5)《孟子·尽心下》:『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「德之贼也」。』(源)
(6)《三侠五义·第一八回》:『郭槐自以为是都堂,应宣读圣旨,展开御封。』
(7)他遇到问题从不请教别人,只会自以为是地去处理,结果常常越弄越糟。
(8)一个人要多听多看,多参考别人的建议,才不会自以为是。
(9)如果我们过於主观,自以为是,就不可能将事情做好。
(10)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,不虚心领教,学问再好也没用。
(11)你这样狂妄自大,自以为是,绝对不能解决问题。
(12)小明一直自以为是,觉得任何人都比不上他。
(13)他倚老卖老,自以为是,看不起後生晚辈。
(14)你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,不要自以为是。
(15)…写。」』说的众人不觉好笑。兰言道:『世人往往自以为是,自夸其能,别人看著,口里虽然称赞,心里却是厌烦…——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
(16)…了这个昏官,我们百姓还有性命吧!』又加瞿耐庵自以为是制台的亲眷,腰把子是硬的,别人是抗他不动的,便不…——晚清·李伯元《官场现形记》
(17)…心,不会的就说不会。学武的人,最忌自作聪明,自以为是。前腿屈膝,其形如弓,称为「弓足」;后腿斜挺,其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18)…就不对了。』康熙道:『嘿嘿!做皇帝的,人人都自以为是鸟生鱼汤,哪一个是自认桀纣昏君的?何况每个昏君身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(19)…忠良,拒绝直谏。民间怨声载道,天变迭兴。荆公自以为是,复倡为三不足之说:『天变不足畏,人言不足恤,祖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自以为是”几个大字。
(2)布兰克先生,那只不过是你自以为是罢了。
(3)但当他们长时间地断绝与外界所有的接触之后,他们就开始缓缓陷入偏执,幻想和自以为是的进步中。
(4)梅梅不会写成语“自以为是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秘诀是保持自信而坚定的态度,而不是唠叨说教或自以为是。
(6)你可以放声尖叫、自以为是或者破口大骂。
(7)你为什么那么要面子,那么自以为是,而觉湎于小女孩们总是想要小男孩(或某种情况下一些别的小女孩)吻她们呢,而不是你的事实呢?
(8)其他欧盟领导人也都很热衷于这个自以为是的主题。
(9)然而,因为我的自作主张,人们认为我是自以为是。
(10)如果当时他说话更谨慎一些,这些逢迎附会、自以为是的同情心就不会有机会,但他的话的确揭露了一个投资的真相。
(11)如今,微软的衰弱是如此的深远和显著,以至于如果我声称对此负责的话,就显得太自以为是了。
(12)丧失谦逊,会危害我们的判断力;自以为是,会阻碍我们前进。
(13)双庙镇育杰中学的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以为是”。
(14)他就是那种我认为的个自以为是的烂人。
(15)他们性格可能太过完美主义、贪婪、自以为是、虚妄、易怒或者不可靠。
(16)我拒绝与自以为是的电话作斗争。
(17)我们现代的基督徒喜欢把自己和法利赛人之间的距离扯得尽可能远,但是摆脱自以为是就好像是拉扯练习带的一端。
(18)先林大哥哥给芹贤和蕙彤讲解了“自以为是”的典故。
(19)小春写不出成语“自以为是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。
(20)自以为是,腐败,是一个对权力渴求不已的政治操纵者,俨然“幕府首领”。
成语出处
《荀子·荣辱》:『凡斗者必自以为是,而以人为非也。』《孟子·尽心下》:『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』
成语典源
#《孟子·尽心下》万子曰:『一乡皆称原人焉,无所往而不为原人;孔子以为德之贼,何哉?』曰:『非之无举也,刺之无刺也。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絜,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「德之贼也」。…』[注](1)典故或见於《荀子·荣辱》。(2)同乎流俗:志同於世俗的人。(3)污世:污乱的人世。(4)悦:喜爱。[参]《荀子·荣辱》凡斗者,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。己诚是也,人诚非也,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。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。忧以忘其身,内以忘其亲,上以忘其君,岂不过甚矣哉!是人也,所谓『以狐父之戈钃牛矢』也。
成语典故
『自以为是』即自认为是,指自我主观认为自己是正确的,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。在《孟子·尽心下》中,万章问孟子,为什麽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,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?孟子回答说:『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,即使觉得他可恶,却无从攻击起。随世浮沉,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、行为廉洁,大家都喜欢他,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。这样的人看似有德,本质上却是无德,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。』後来『自以为是』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,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以为以为:1、认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『及齐,齐桓公妻之,有马二十乘,公子安之。从者以为不可,将行,谋于桑下。』2、使……成为。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:『长女选入掖庭,桓帝以为贵人。』3、作为;用作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『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……既成,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,使行诸晋国,以为常法。』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以以:yǐ 1、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『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』2、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『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』3、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皆以美于徐公。』4、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『拿』、『用』、『凭』、『把』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』5、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『把』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亦不以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』6、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『因为』、『由于』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而吾以捕蛇独存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』7、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『在』、『从』。《苏武传》: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』8、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『与』,可译为『和』、『跟』;有时可译为『率领、带领』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『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以楚和。』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(公子)欲以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』9、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『而』、『又』、『并且』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』10、<连>表示承接关系,『以』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『而』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予与四人拥火以入。』11、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『因为』、『由于』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』12、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『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』13、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『而』『来』『用来』等。《师说》:『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』14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『自王侯以下,莫不逾侈。』15、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『至于』。《柳毅传》:『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以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』16、<副>通『已』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』17、<动>通『已』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无以,则王乎?』18、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君家所寡有者,以义耳。』[以往] 以后。[以为] (1)认为。(2)使……成为。(3)把……当作。(4)作为;用作。
为为:wéi 1、<动>做;干。《为学》:『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』2、<动>发明;制造;制作。《活板》:『庆历中,有布衣毕昇,又为活板。』3、<动>作为;当作。《公输》:『子墨子解带为城,以牒为械。』4、<动>成为;变成。《察今》:『向之寿民,今为殇子矣。』5、<动>是。《出师表》:『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。』6、<动>治;治理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?』7、<动>写;题。《伤仲永》:『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』8、<动>以为;认为。《鸿门宴》:『窃为大王不取也。』9、<动>叫做;称做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号为张楚。』10、<动>对待。《鸿门宴》:『君王为人不忍。』11、<动>算作;算是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则无礼,何施之为?』12、<动>担任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。』13、<动>对付。《鸿门宴》:『今者出,未辞也,为之奈何。』14、<介>表示被动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』15、<连>如果;假如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『秦为知之,必不救矣。』16、<助>用在句中,起提前宾语的用;用药尾,表示感叹或疑问。《苏武》:『何以汝为见?』《鸿门宴》:『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』wèi 1、<介>给;替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。』2、<介>向;对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不足为外人道也。』3、<介>因为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。』4、<介>为了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:『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』5、<介>被。《过秦论》:『身死人手,为天下,何也。』6、<介>在……的时候。《晏子使楚》:『为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。』[为寿] 席间敬酒祝寿。
是是:shì 1、<形>对;正确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』[又] <形意动>认为……正确;肯定。《问说》:『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』2、<代>这;这个;这样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是说也,人常疑之。』3、<形>凡是;所有的。《游园》:『是花都放了,那牡丹还早。』4、<动>表判断。《琵琶行》:『同是天涯沦落人。』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以以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养里切,怡上声。为也。《论语》视其所以。又因也。《诗·邶风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传·昭十三年》我之不共,鲁故之以。〈注〉以鲁故也。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宋人执而问其以。又用也。《论语》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《左传·僖二十六年》凡师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·师卦》能以衆[音zhòng]正。又《诗·周颂》侯强侯以。〈注〉强民有余力来助者,以间民转移执事者。又同已。《孟子》无以,则王乎。又古以与声相通。《礼·燕礼》君曰:以我安。〈注〉犹与也。《魏书·李顺传》此年行师,当克以不。《韩愈·剥啄行》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。〈注〉韩文与多作以。又《集韵》与似同。《易·明夷》箕子以之。郑氏,荀氏皆作似。考证:(《诗·卫风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)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。
为为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薳支切《集韵》于嬀切,□音潙。《说文》母猴也。其为禽好爪。爪母猴象也。下腹为母猴形。王育曰:爪象形也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作,造,为也。《书·益稷》予欲宣力四方汝为。《洪范》有猷有为有守。又治也。《晋语》疾不可为也。〈注〉为,治也。又使也。《鲁语》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。〈注〉为,犹使也。又语词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。又姓。《广韵》风俗通云:汉有南郡太守为昆。《韵会》鲁昭公子公为之后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于伪切,音□。《广韵》助也。《增韵》所以也,缘也,被也,护也,与也。《书·咸有一德》臣为上为德,为下为民。《释文》为上为下之为,于伪反。徐云:四为字皆于伪反。又《多士》惟我下民秉为。《诗·大雅》福禄来为。〈笺〉为,犹助也。《释文》于伪反,协句如字。又叶吾何切,音莪。《诗·王风》有兔爰爰,雉离于罗。我生之初,尙无为。我生之后,逢此百罹,尙寐无吪。
是是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唐韵》承纸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上纸切,□音姼。《说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释名》是,嗜也,人嗜乐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夫礼者,所以定亲疎、决嫌疑、别同异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见是而无闷。〈又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吴有是仪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韵》田黎切,音题。《公羊传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仅逮是月也。〈注〉是,月边也。鲁人语也。《释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与氏通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氏为庄公。〈注〉氏,与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韵补》叶市之切。《蔡邕·释诲》予惟悼哉,害其若是。天高地厚,局而蹐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