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í yī jiù
成语注音:ㄗㄧˋ ㄧˊ ㄧ ㄐㄧㄨˋ
成语简拼:ZYYJ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自貽伊咎
成语解释
指自己招来过错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寻烦恼
近义词
自贻伊戚、自诒伊戚、自寻烦恼、自遗伊戚
成语示例
(1)况杜亚薄知经籍,素懵文辞,李翰虽以辞藻擢第,不以书判擅名,不慎举人,自贻伊咎。▼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无名子谤议》
成语造句
(1)唱唱不会写成语“自贻伊咎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凡凡写不出成语“自贻伊咎”,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。
(3)焦作八中中学部的端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贻伊咎”。
(4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自贻伊咎”几个大字。
(5)韦宁哥哥给草飞和斓熙讲述了“自贻伊咎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去往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七中学的公交车上,赐婕大哥哥给芷姗和乐果讲解了『自贻伊咎』的典故。
(7)况杜亚薄知经籍,素懵文辞,李翰虽以辞藻擢第,不以书判擅名,不慎举人,自贻伊咎。见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无名子谤议》。
成语出处
唐·刘知幾《史通·疑古》:『欲因循故事,坐膺天禄,其事不成,自贻伊咎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贻贻:yí 1、<动>赠送;送给。《师说》:『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』2、<动>遗留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『我之怀矣,自贻伊戚。』[辨] 赠、贻。两字都有赠送的意思,但在遗留的意义上,只能写作『贻』,不能写作『赠』。[贻训] 传于后人的格言。[贻则] 遗留的法则。
伊伊:yī 1、<代>指示代词,此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『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』2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。彼;他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『江家我顾伊,庾家伊顾我。』3、<助>句首语气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『伊故乡之可怀。』4、<助>句中语气词。谢惠连《赠别》诗:『岂伊千里别。』柳宗元《敌戒》:『纵欲不戒,匪愚伊耄。』[伊人] 这个人;这些人。[伊始] 当初;开始。
咎咎:jiù 1、<名>灾祸;灾难。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『诸侯必叛,君必有咎。』2、<名>罪过;过失。《出师表》:『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到之慢,以彰其咎。』3、<动>归罪;责备。《子鱼论战》:『国人皆咎公。』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既其出,则或咎其欲出者。』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贻贻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与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盈之切《正韵》延知切,□音饴。《说文》赠遗也。经典通用诒。《尔雅·释言》贻,遗。〈注〉相归遗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贻厥子孙。《诗·邶风》贻我彤管。《释文》贻,本又作诒。又《尔雅·释鱼》贻贝。〈注〉黑色贝也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羊吏切《正韵》以智切,□音异。义同。
伊伊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於脂切《集韵》於夷切《韵会》幺夷切《正韵》於宜切,□音蛜。彼也。《诗·秦风》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又发语辞。《诗·邶风》伊余来墍。又《小雅》伊谁云从。又维也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嘉荐伊脯。《扬雄·河东赋》伊年暮春,将瘗后土,礼灵只。〈注〉师古曰:伊,是也。又鬰伊,不舒貌。《后汉·崔寔传》智士鬰伊於下。与噫通。又吾伊,读书声。《黄庭坚诗》北窻读书声吾伊。俗作吚。又伊威,委黍也。《诗·豳风》伊威在室。《陆玑疏》伊威一名委黍,一名鼠妇,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,如白鱼者是也。又姓。又州名。本伊吾卢,地在炖煌大碛外,唐初内附,置伊州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熊耳之山,伊水出焉,南入于洛。与洢同。又《周礼·秋官》伊耆氏。〈注〉伊耆,古王者号。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,而以名官。今姓有伊耆氏。考证:(《诗·邶风》伊余来曁。)谨照原文来曁改来墍。
咎咎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其九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巨九切,□音舅。《说文》灾也。从人从各。各者,相违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天降之咎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咎,病也。〈疏〉罪病也。《广韵》愆也,过也。《易·乾卦》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《诗·小雅》宁适不来,微我有咎。又《书序》殷始咎周。〈传〉咎,恶也。又与臼通。《晋语》宜咎。〈注〉咎。或作臼,古字通用。又与舅通。《仪礼·士昏礼注》古文舅作咎。《荀子·臣道篇》晋之咎犯。《左传》作舅。又《唐韵正》四十四有韵中之半,古与筱,小,巧,皓通为一韵。书大禹谟,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。易小畜,初九复自道,何其咎。经传子集如此用者甚多,非叶音也。又《广韵》古劳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居劳切《正韵》姑劳切,□音高。《广韵》臯陶,舜臣名,古作咎繇。《前汉·百官公卿表》咎繇作士。《书序》咎单作明居。〈传〉咎单,臣名。○按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俱云姓也,误。又国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三年》狄人伐廧咎如。〈注〉赤狄别种。《陆德明·音义》咎,古刀反。又叶曁几切,音技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王若遣之,宋必有咎。后虽悔之,亦无及已。又叶跽许切,音巨。《三略》强弱相虏,莫适禁御,延及君臣,国受其咎。又叶巨又切,音旧。《诗·小雅》谋夫孔多,是不用集。发言盈庭,谁敢执其咎。集叶疾救反。◎按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俱以去声为咎字正音。考《玉篇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诸书,咎字□无去声一音。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皆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