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í yī qī
成语注音:ㄗㄧˋ ㄧˊ ㄧ ㄑㄧ
成语简拼:ZYYQ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自詒伊戚
成语解释
自寻烦恼;自招灾殃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寻烦恼
近义词
自贻伊戚、自寻烦恼、自贻伊咎、自遗伊戚
成语示例
(1)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『昊天寺在幽州,与萧后接壤境界,倘辽人知之,发兵劫驾,岂非自诒伊戚。』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自诒伊戚”几个大字。
(2)彬彬写不出成语“自诒伊戚”的拼音。
(3)书煜哥哥给姝贤和琬婷介绍了“自诒伊戚”的成语典故。
(4)天目湖实验学校的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诒伊戚”。
(5)小双不会写成语“自诒伊戚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在去回澜塔的火车上,锦诗姐姐给琼弓和馨羽讲解了『自诒伊戚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『昊天寺在幽州,与萧后接壤境界,倘辽人知之,发兵劫驾,岂非自诒伊戚。』。
成语出处
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:『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』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『乌呼,我之怀矣,自诒伊戚,其我之谓矣。』
成语故事
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: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,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,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,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诒诒:yí 1、<动>通『贻』。给。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『士也罔极,自诒伊愧。[又] 赠给;送给。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『叔向使诒子产书。』2、<动>遗留。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『先王违世,犹诒之法。』dài<动>欺骗。徐干《中论·考伪》:『骨肉相诒,朋友相诈。』
伊伊:yī 1、<代>指示代词,此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『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』2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。彼;他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『江家我顾伊,庾家伊顾我。』3、<助>句首语气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『伊故乡之可怀。』4、<助>句中语气词。谢惠连《赠别》诗:『岂伊千里别。』柳宗元《敌戒》:『纵欲不戒,匪愚伊耄。』[伊人] 这个人;这些人。[伊始] 当初;开始。
戚戚:qi 1、<名>古代一种像斧头的兵器。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诗十二首之十:『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』2、<动>悲伤;忧伤。《柳毅传》:『毅深为之戚。』《捕蛇者说》:『言之,貌若甚戚者。』《祭十二郎文》:『吾不可去,汝不肯来,恐旦暮死,而汝抱天涯之戚也。』3、<名>亲戚;亲属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富者就其戚属。贫则面语之。』[戚促] 窘迫;迫促。[戚戚] (1)忧愁的样子。(2)心动的样子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诒诒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与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盈之切,□音怡。《说文》相欺诒也。一曰遗也。《诗·邶风》自诒伊阻。〈传〉遗也。《左传·昭六年》叔向使诒子产书。〈注〉遗也。《广韵》赠言也。又《正韵》诶诒,疑疾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诶诒为病数日。〈注〉懈倦貌。一曰失魂魄貌。又通作贻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贻厥子孙。〈传〉贻,遗也。《诗·大雅》诒厥孙谋。〈笺〉诒,犹传也。《正义》诒训遗,即流传之义。又通作饴。《诗·周颂》贻我来牟。《释文》贻,又作诒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引《诗》作饴。《师古注》饴,遗也。与贻同。又通作嗣。《诗·郑风》子宁不嗣音。〈传〉习也。〈笺〉续也。韩诗作诒。诒,寄也。曾不寄问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羊吏切,怡去声。《类篇》亦遗也。《韵会》贶也。《左传·文十六年》年自七十以上,无不馈诒也。〈疏〉馈、诒皆与人物之名,与贻通,有平、去二音。又《集韵》堂来切,音台。懈倦貌。引庄子诶诒。李轨读。又《集韵》他代切,音态。义同。又欺也。又《广韵》徒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荡亥切,□台上声。《类篇》江南呼欺曰诒。《增韵》欺诒,诳诈也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狎侮欺诒。《徐干·考伪篇》骨肉相诒,朋友相诈。又《集韵》通作绐。《谷梁传·僖元年》恶公子之绐。〈注〉欺绐也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项王迷失道,田父绐之曰:左,乃陷大泽中。《师古注》绐,诳也。《类篇》或作□。
伊伊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於脂切《集韵》於夷切《韵会》幺夷切《正韵》於宜切,□音蛜。彼也。《诗·秦风》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又发语辞。《诗·邶风》伊余来墍。又《小雅》伊谁云从。又维也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嘉荐伊脯。《扬雄·河东赋》伊年暮春,将瘗后土,礼灵只。〈注〉师古曰:伊,是也。又鬰伊,不舒貌。《后汉·崔寔传》智士鬰伊於下。与噫通。又吾伊,读书声。《黄庭坚诗》北窻读书声吾伊。俗作吚。又伊威,委黍也。《诗·豳风》伊威在室。《陆玑疏》伊威一名委黍,一名鼠妇,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,如白鱼者是也。又姓。又州名。本伊吾卢,地在炖煌大碛外,唐初内附,置伊州。又木名。《山海经》熊耳之山,伊水出焉,南入于洛。与洢同。又《周礼·秋官》伊耆氏。〈注〉伊耆,古王者号。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,而以名官。今姓有伊耆氏。考证:(《诗·邶风》伊余来曁。)谨照原文来曁改来墍。
戚戚:《卯集中·戈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仓正切,音磩。《正字通》钺类。《六书精薀》钺之白者,为之锡剂,以文之不专用武也。《司马法》殷执白戚。《诗·大雅》干戈戚扬。〈注〉戚,斧也。《释名》戚,戚也。斧以斩断,见者戚惧也。又亲也。《诗·大雅》戚戚兄弟。〈传〉戚戚,内相亲也。正义曰:戚戚,犹亲亲也。又哀也。《论语》丧与其易也宁戚。〈注〉哀戚也。又忧也。《论语》小人长戚戚。〈注〉戚戚,忧貌。又恼也。《书·金滕》未可以戚我先王。《蔡注》戚,忧恼之意。又愤也。《礼·檀弓》愠斯戚。〈注〉戚,愤恚也。又丑疾人曰戚施。《诗·邶风》得此戚施。〈笺〉戚施,面柔下人以色,不能仰者也。又《小尔雅》戚,近也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文元年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。〈注〉戚,卫邑。又姓。汉有临辕侯戚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趋玉切。同促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不微至,无以为戚速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昨木切,音族。县名。在东海。又《韵补》叶子六切,音蹙。《诗·小雅》岁聿云暮,采萧获菽。心之忧矣,自贻伊戚。考证:(《释名》戚,蹙也。斧以斩断,见者蹙惧也。)谨照释名释兵原文两蹙字均改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