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繇自在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óu zì zài成语简拼:ZYZ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自繇自在
成语解释
形容没有约束,安闲随意的样子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约束
近义词
自由自在
成语造句
(1)成语自繇自在的结构和「好风好雨」一样,都是ABAC形式。
(2)迪迪写不出成语“自繇自在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。
(3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自繇自在”几个大字。
(4)敏敏不会写成语“自繇自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叶城县巴仁中学的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繇自在”。
(6)乙阔叔叔给思榕和已冉介绍了“自繇自在”的成语故事。
成语出处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6卷:『索性把身边所有,尽数分与三家,等三家轮供养了我,我落得自繇自在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自在自在:1、自由;不受拘束:自由自在;逍遥自在。2、<轻>安闲舒适:主人太客气了,反而使他有些不自在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繇繇:yáo 1、<形>茂盛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『草繇木条。』2、<名>通『徭』。劳役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『繇者揭钁臿,负笼土。』3、<形>通『遥』。远。《荀子·礼论》:『是以繇其期。』4、<名>通『谣』。歌谣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『参人民繇俗。』yóu<介>通『由』。从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『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。』zhòu卜辞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『成风闻成季之繇。』
在在:zài 1、<动>存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,徒以吾两人在也。』2、<动>居于;处于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『君之病在肠胃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右。』3、<动>在于;取决于。《劝学》:『驽马十驾,功在不会舍。』4、<介>在。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、处所等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。』《石灰吟》:『要留青白在人间。』[在事] 居官任职。[在野] (1)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。(2)不居官;不当政。[在意] 放在心上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繇繇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余招切,音遥。《说文》作□,随从也。《徐铉曰》今俗从□。又《书·禹贡》厥草惟繇。〈传〉茂也。《释文》抽也。又与徭同。《诗·大雅·民亦劳止笺》繇役烦多。《释文》繇,本亦作徭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高祖常繇咸阳。〈注〉应劭曰:繇,役也。《前汉·高帝纪注》师古曰:繇,读与徭同。古通用。又《文帝纪》省繇费以便民。又与陶同。《前汉·古今人表》咎繇,即臯陶。又与谣同。《前汉·李寻传》人民繇俗。又姓。《后汉·郅恽传》西都督邮繇延。〈注〉繇姓,咎繇之后。又《广韵》以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夷周切,□音由。与由同。《易·坤卦》其所繇来者,渐矣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繇朐汰輈,匕入者三寸。〈注〉繇,过也。《前汉·文帝记》列侯亦无繇教训其民。〈注〉师古曰:繇,读与由同。又与猷同。《尔雅·释诂》繇,道也。〈疏〉小雅巧言云:秩秩大猷。猷繇音义同。又与犹同。《尔雅·释诂》繇,喜也。〈注〉礼记曰:人喜则斯陶,陶斯咏,咏斯犹。犹即繇也,古今字耳。又与悠同。《前汉·韦贤传》犬马繇繇。〈注〉师古曰:繇与悠同。悠悠,行貌。又与游同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陆子优繇。○按《文选》作优游。又《集韵》直□切。《易·系辞注》爻繇之辞,所以明得失。《释文》服虔云:抽也,抽出吉凶也。韦昭云:由也,吉凶所由生也。《左传·闵二年》成风闻成季之繇。〈注〉繇,卦兆之占辞。《尔雅·释诂》繇,於也。〈注〉繇辞。〈疏〉卦兆之辞也。《干禄字书》繇,臯繇字。□,卜兆辞。音胄。《佩□集》□,从□从卜从系。○按繇、□经典皆通用。《说文》在系部,今幷[同并]入。考证:(《干禄字书》繇,臯繇字。繇,卜兆辞。音胄。《佩□集》繇,从□,从卜,从系。)谨照原文下二繇字□改□。
在在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唐韵》昨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尽亥切,□裁上声。《尔雅·释训》居也。《易·乾传》在下位而不忧。又察也。《书·舜典》在璿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。又存也。《论语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徵诣行在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天子以四海为家,谓所居为行在所。又姓。晋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见《黄庭经》。又昨代切,音载。义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诗·小雅》不属于毛,不离于里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声。《屈原·离骚》吾令丰隆乗[音chéng]云兮,求虙□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结言兮,吾令蹇修以为理。从土从才。本作□,今作在。《正字通》在,本昨代切,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,次转去声训所,不知所即居,非上声者训居,去声者训所也。○按在有上去二声。字书韵书皆然。《礼韵》原许通押,《字汇》分训,似泥。《正字通》不从上转去,亦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