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yóu sǎn màn
成语简拼:ZYSM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自由散漫
成语英文:lax in discipline成语法文relǎchement dans la discipline
成语解释
不受限制和约束,不守纪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成语造句
(1)柄瀚大哥哥给书璇和孙彗讲述了“自由散漫”的历史典故
(2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自由散漫”几个大字。
(3)赫章县第一中学的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由散漫”。
(4)霖霖写不出成语“自由散漫”的拼音。
(5)小皓不会写成语“自由散漫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大学毕业的时候,同学给我总结了两条,爱好:自由;特长:散漫,加起来就是自由散漫。
(7)中国人认为孩子是自由散漫的,需要进行纪律约束,并将他们划分成三六九等,设立班长,组长等官职,而后利用个别孩子去压制另一群孩子。
(8)去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的公车上,宏朗哥哥给沁馨和幻云讲了『自由散漫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『要指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,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散漫散漫:(1)随随便便,不守纪律:自由散漫。(2)分散;不集中。
自由自由:(1)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,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。在阶级社会里,被压迫阶级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。(2)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,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,叫做自由。(3)不受拘束;不受限制:自由参加;自由发表意见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由由:yóu 1、<动>经过。《论语·雍也》:『谁能出不由户?』2、<动>捱到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。』3、<介>自;从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在刑部狱,见死而由窦出者,日三四人。』4、<介>由于。《论衡·实知》:『知物由学,学乃知之。』5、<名>原因。《订鬼》:『致之何由?』6、<名>机会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无由会晤,不任区区向往之至。』7、<副>通『犹』。犹如;如同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后之视今,亦由今之视昔。』[由来] (1)出处。(2)从发生到现在。[由历] (1)来历。(2)履历。
散散:sàn 1、<动>散开;分离。《过秦论》:『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』2、<动>飘散;散布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散入珠帘湿罗幕。』3、<动>驱散;排除。陆嵩《新年作》:『愿得东风起南陌,催动春光散寒色。』4、<动>罢休。《后汉书·王龚传》:『会赦,事得散。』5、<动>碎裂;摧毁。《白马篇》:『俯身散马蹄。』sǒn 1、<形>没有约束;懒散。《荀子·修身》:『庸众驽散,则劫之以师友。』2、<形>零散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』3、<形>闲散。代称闲散的职位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『投闲置散,乃分之宜。』4、<名>粉状的药。《后汉书·华陀传》:『佗以为肠痛,与散两钱服之。』5、<名>曲名。应璩《与刘孔才书》:『听广陵之清散。』6、<名>酒器。《礼记·礼器》:『贵者献以爵,贱者献以散。』[散诞] (1)放诞不羁。(2)逍遥自在。
漫漫:màn 1、<动>水涨溢。宋之问《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》:『渐见江势阔,行嗟水流漫。』[又] 满;弥漫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』2、<形>模糊不清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。』3、<副>随意;不受拘束。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『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』4、<副>枉自;徒然。杜甫《宾至》:『岂有文章惊海内,漫劳车马驻江干。』5、<动>玷污。《庄子·让王》:『又欲以其辱行漫我。』[漫澜] (1)无边无际的样子。(2)支离破碎的样子。[漫漫] (1)无边无际;长远。(2)放纵;随意。(3)昏聩;糊涂。(4)缓慢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散散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(古文)枚《广韵》《韵会》苏旱切《集韵》颡旱切,□音伞。□,通作散。《易·说卦》风以散之。《礼·曲礼》积而能散。又《公羊传·庄十二年》散舍诸宫中。〈注〉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广韵》散,诞也。《增韵》又宂散,间散。《韵会》不自检束为散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散人又恶知散木。〈注〉不在可用之数。又姓。《书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〈传〉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〈注〉漆尊也,无饰曰散。《仪礼·燕礼》酌散西阶上。〈注〉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礼·礼器》贱者献以散。〈注〉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《释文》□音素旱反。《韵会》独引此条入去声,非是。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。又药石屑曰散。《后汉·华陀传》漆叶青□散。又琴曲名。《晋书·嵆康传》有广陵散。又《广韵》苏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先旰切,□音鏾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相干切。与跚同。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盘散行汲。〈注〉索隐曰:先寒反,亦作珊。音同。
漫漫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莫半切,音缦。大水也。一曰水浸淫败物。《扬子·方言》湿敝为漫。又水名。《后汉·郡国志》成臯有漫水。又□名。《水经注》橐[音tuó]水,出橐[音tuó]山,北流出谷,谓之漫□。又漫漫,长远貌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廓广庭之漫漫。又云色也。《尚书·大传》卿云烂兮,礼漫漫兮。又徧也。《公羊传·宣三年》郊牛死,不言其所食,漫也。〈注〉徧食牛身。又放也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漫羡而无所归心。又汗漫,渺茫貌。《关尹子·九药篇》勿以汗漫曰道之广。又澶漫,犹纵逸也。《庄子·马蹄篇》澶漫为乐。又川原之形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澶漫靡迤。又烂漫,分散之形。《王延寿·鲁灵光殿赋》流离烂漫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汉漫,懑也。朝鲜洌水之间烦懑谓之汉漫。又与墁同。涂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郢人垩漫其鼻端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谟官切,音瞒。水大貌。又《博雅》漫漫,平也。又漫漫,路长貌。与曼通。又《集韵》莫晏切,音谩。与慢同。惰也。亦作僈。又《韵补》叶民坚切,音眠。《魏文帝·寡妇赋》正夏日兮苦长,涉秋夜兮漫漫。微霜陨兮集庭,燕雀飞兮我前。又叶眼见切,音面。《扬雄·甘泉赋》仰矫首以高视兮,目瞑眴而无见。正浏滥以弘惝兮,指东西之漫漫。考证:(《尚书·大传》卿云烂兮,体漫漫兮。)谨照原文体改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