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角眉梢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ǎn jiǎo méi shāo成语简拼:YJMS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眼角眉梢
成语解释
指面部的细微表情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
近义词
眉梢眼角
成语造句
(1)拔萃私立学校的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眼角眉梢”。
(2)打开本子,上面写着“眼角眉梢”几个大字。
(3)佳硕叔叔给高菱和堇菊讲了“眼角眉梢”的历史故事。
(4)小丁写不出成语“眼角眉梢”,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。
(5)小噜不会写成语“眼角眉梢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曾国藩的眼角眉梢都洋溢着笑意。
(7)眼角眉梢带着千层的杀气,身前背后带着百步的威风。
(8)那样的吸引来自眼角眉梢的浅淡笑意,来自浑然天成的气场,那般的吸引人,那般的引人注目。
成语出处
毛泽东《贺新郎·别友》:『眼角眉梢都似恨,热泪欲零还住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眉梢眉梢:[méishāo] 眉毛的末端。
眼角眼角:(眼角儿)眦(zì)的通称,内眦叫大眼角,外眦叫小眼角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角角:jiǎo 1、<名>兽角;动物头上长的角。《柳毅传》:『而大小毛角,则无别羊焉。』2、<名>形状像兽角的物体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』3、<名>号角。古代军中乐器。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:『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』4、<名>边角;角落。《口技》:『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。』5、<名>额角;额头。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『朝鲜昌海,蹶角受化。』6、<名>古代量器。《管子·七法》:『尺寸也,绳墨也……角量也,谓之法。』7、<量>用于计量饮料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『先打四角酒来。』jué 1、<动>角斗;争斗;较量。《促织》:『日与其子弟角,无不胜。』2、<名>角色。如『丑角』、『旦角』。3、<名>盛酒器。《礼记·礼器》:『宗庙之祭……卑者举角。』[角圭] 有棱角的玉,比喻人有锋芒。:『角。』[角尖] 比喻微小。[角立] 卓然特立。对立,互不相让。[角楼] 城墙四角用于瞭望的城楼。[角掎] 比喻前后夹击敌人。[角力] 比武。
眉眉:méi(1)眉毛。(2)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;眉批。
梢梢:shāo <名>树枝的末端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高者挂罥长林梢。』[梢公] 船家。[梢云] 高云,祥云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
角角:《酉集上·角字部》《唐韵》古岳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讫岳切,□音觉。《说文》角,兽角也。本作□,从力从肉。《易·大壮》羝羊触藩,羸其角。《春秋·成七年》鼷鼠食郊牛角。《礼·月令》仲夏鹿角解,仲冬麋角解。《大戴礼·易本命》四足者无羽翼,戴角者无上齿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傅翼戴角,谓之禽兽。又犀有食角。《尔雅·释兽》犀似豕。〈注〉犀三角,一在顶,一在额,一在鼻。鼻上者,食角也。《苏颂曰》一名奴角。又龙角。《埤雅》有角曰虯龙。又角弓,以角饰弓也。《诗·小雅》騂騂角弓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弓人为弓角者,以为疾也。《魏志·鲜□传》端牛角为弓,世谓之角端者也。○按角端即角颛,谓一角正立不斜,故名角端。角,古音禄,字林、正韵伪作甪,非。又额角。《逸雅》角者,生於额角也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隆准日角。〈注〉谓庭中骨起,状如日。《论语·撰考谶》颜回有角额,似月。又隅也。《易·晋卦》晋其角。〈疏〉西南隅也。《后汉·郞顗传》顗父宗善风角星算。〈注〉角,隅也。□四隅之风以占吉凶。又《唐书·裴坦传》含人初诣省视事,四丞相送之,施一榻堂上,压角而坐。《宋敏求·春明退朝录》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,必设紫褥于庭,北面拜,□阁长立褥东北隅,谓之压角。又男、女未冠、笄曰总角。《诗·卫风》总角之宴。《朱传》结发为饰也。《礼·内则》剪发为鬌,男角女羁。〈注〉夹囟曰角,两髻也。午达曰羁,三髻也。又校也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,角斗甬。〈注〉较其同异也。《管子·七法篇》春秋角试。又《广韵》竞也。《战国策》驾犀首而骖[音cān]马服,以与秦角逐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角无用之虚文。又《增韵》通作确。《前汉·李广传》数与卤确。〈注〉谓竞胜负也。又《韵会》角抵,戏名。六国时所造,使两两相当,角力相抵触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作觳抵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作角抵。又《张骞传》作角氐。角与觳通。又掎角,驻兵以制敌也。《正韵》绁其后曰掎,絓[音guà]其前曰角。《左传·襄十四年》譬如捕鹿,晋人角之,诸戎掎之。《魏志·少帝纪》吴□屯逼永安,遣荆、豫诸军,掎角赴救。《韵会》亦作捔。又东方之音也。《礼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其音角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角,触也。物触地而出,戴芒角也。《尔雅·释乐》角谓之经。《韵会》通作龣。《魏书·江式传》宫商龣徵羽。〈注〉龣即角字。又大角,军器。《演繁露》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,帝命吹角为龙鸣御之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节度使入境,州县筑节楼,迎以鼓角。今鼓角楼始此。又星名。《韵会》东方七宿之首,苍龙之角十二度。《尔雅·释天》寿星,角亢也。〈注〉列宿之长。又《博雅》大角谓之栋星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大角者,天王帝廷。又羊角,旋风也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。又酒器。《礼·礼器》□者举角。〈疏〉四升曰角。角,触也。不能自适,触罪过也。又量器。《管子·七法篇》斗斛也,角量也。《吕览·八月纪》正钧石,齐升角。又木角,□水斗名。《礼·丧大记》虞人出木角。又角人,官名。《周礼·地官》角人掌以时徵齿角,凡骨物于山泽之农。又履名。《释名》仰角,屐上施履之名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徐土邳圻之间,大麄谓之□角。〈注〉今漆履有齿者。又草名。《博雅》□明,羊角也。《埤雅》莪,一名角蒿。又果名。《清异录》新罗国松子有数等,惟玉角香最奇。《本草纲目》芰实,一名沙角。又鸟名。《本草纲目》鹰,一名角鹰。《李时珍曰》顶有毛角,故名。又小鱼名鹿角。《欧阳修·达头鱼诗》毛鱼与鹿角,一龠数千百。又地名。《韩愈·祭张员外文》避风太湖,七日鹿角。〈注〉地在洞庭湖。又城名。《左传·襄二十六年》袭卫羊角,取之。〈注〉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。又县名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角陵县,属南新阳左郡。又姓。《后汉·冯异传》角闳据汧骆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卢谷切,音禄。《类篇》兽不童也。又《广韵》汉四皓有角里先生。○按通雅:角,古音禄。诗召南:谁谓雀无角,何以穿我屋。史记刺客传:天雨粟,马生角。前汉东方朔传:臣以为龙又无角,谓之为蛇又有足。扬子太□经:啧以牙者童其角,□以翼者两其足。崔駰《杖颂》:用以为杖,饰以犀角,王母扶持,永保百禄。俱叶音禄。李因笃曰:杜甫赤霄行,孔雀未知牛有角,渴饮寒泉逢觝触。唐人亦作禄,音用。又李济翁资暇录云:汉四皓,其一号角里先生。角音禄,今多以觉音呼,误也。至於读角为觉,而角里之音禄者,辄攺作甪,则益谬矣。又东都事略,崔偓佺云:刀下用音榷,两点下用音鹿,一点一撇不成字,未详。唐韵角音禄,又音觉,其实字无二形。说文角训象兽角形,亦无刀用两点之说。偓佺臆说,不可从。佩觿集、字林、韵会、正韵分角甪为二,□误。又《字汇补》古禄切,音谷。《韩愈·赠张籍诗》角角雄雉鸣。《方崧卿云》角音谷。又《音学五书》叶良拒切,音虑。《尉缭子·兵谈篇》兵如总木,弩如羊角,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,堂堂决而去。《集韵》通作捔。考证:(《埤雅》有角曰叫龙。)谨照原文叫龙改为虯龙。(《尔雅·释天》角亢,寿星也。)谨照原文改寿星,角亢也。(《周礼·地官》角人掌以时徵齿角凡骨于山泽之农。)谨照原文骨下增物字。
眉眉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武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悲切,□音麋。《说文》目上毛也。《释名》媚也。有妩媚也。《春秋·元命包》天有摄提,人有两眉,为人表□,阳立于二,故眉长二寸。〈注〉摄提二星颇曲,人眉似之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东齐谓老曰眉。《郭璞注》言秀眉也。《诗·豳风》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〈注〉豪眉也。又渠眉,玉饰之沟瑑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驵圭璋,璧琮,琥璜之渠眉。又井边地曰眉。《前汉·游侠传》扬雄酒箴曰:观瓶之居,居井之眉。〈注〉若人目上之有眉也。又姓。宋眉寿,明眉旭。又《韵会》通作麋。《大戴礼·主言篇》孔子愀然扬麋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伊尹之状,面无须麋。又通作嵋。峨嵋山,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,两山相对如蛾眉。又州名。魏置眉州,因峨眉山为名。○按《说文》本作睂,从目,象睂之形。上象额理也。徐曰:仌,頟理也。指事。隶作眉,《字汇补》又作□□,非。
梢梢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所交切《集韵》师交切,□音弰。《说文》木也。《尔雅·释木》梢,梢櫂。《郭注》木无枝柯,梢櫂长而杀者。又竿也。乐者所执。《汉·郊祀歌·天门章》饰玉梢以舞歌。又小柴也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曳梢肆柴。又《字汇》船柁尾曰梢。今人谓篙师为梢子。或作□。又击而去之曰梢。《扬雄·甘泉赋》梢夔魖而抶獝狂。又《博雅》梢梢,小也。又农器。《陆龟蒙·耒耜经》前如桯而樛者曰辕,后加柄而乔者曰梢。又梢云,山名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梢云无以踰,嶰谷弗能连。又与旓同。旌旗之旒也。《扬雄·河东赋》扬左纛,被云梢。又《韵会》思邀切,音宵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《匠人》梢沟三十里而广倍。《郑注》梢,谓水潄啮之沟。又《说文》山巧切,音□shǎ·。木长貌。又《集韵》所敎切,音哨。剡木上杀也。又《集韵》色角切,音朔。义同《尔雅》。考证:(《扬雄·甘泉赋》梢夔魖而扶獝狂。)谨照原文扶改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