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ǎn lèi xǐ miàn
成语简拼:YLXM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眼淚洗面
成语解释
形容忧愁悲伤,泪流满面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泪流满面
成语接龙
1、眼泪洗面→面缚衔璧→璧合珠联→联翩而至→至亲骨肉→肉眼愚眉→眉头眼脑→脑满肠肥→肥头胖耳→耳闻目睹→睹着知微→微不足道→道东说西→西除东荡→荡气回肠→肠肥脑满→满腹牢骚→骚人墨士→士饱马腾→腾焰飞芒→芒屩布衣→衣锦荣归→归正首丘→丘山之功→功成名就
2、眼泪洗面→面红面赤→赤诚相待→待字闺中→中流底柱→柱小倾大→大有可为→为民请命→命世之才→才秀人微→微察秋毫→毫无二致→致之度外→外宽内明→明扬侧陋→陋巷箪瓢→瓢泼大雨→雨过天青→青藜学士→士饱马腾→腾蛟起凤→凤楼龙阙→阙一不可→可有可无→无地自容
3、眼泪洗面→面红面赤→赤口白舌→舌桥不下→下学上达→达官贵要→要言妙道→道西说东→东拉西扯→扯顺风旗→旗帜鲜明→明刑不戮→戮力齐心→心绪如麻→麻痹大意→意广才疏→疏水箪瓢→瓢泼大雨→雨帘云栋→栋梁之材→材大难用→用管窥天→天长日久→久束湿薪→薪桂米珠
4、眼泪洗面→面红面赤→赤舌烧城→城门鱼殃→殃及池鱼→鱼沉雁静→静影沉璧→璧合珠联→联翩而至→至圣至明→明枪暗箭→箭穿雁嘴→嘴直心快→快犊破车→车轨共文→文君司马→马革裹尸→尸居龙见→见几而作→作言造语→语重情深→深情厚意→意满志得→得意忘形→形单影只
5、眼泪洗面→面面相睹→睹微知着→着手生春→春风一度→度日如岁→岁月如梭→梭天摸地→地丑力敌→敌不可纵→纵横捭阖→阖门百口→口诛笔伐→伐性之斧→斧钺之诛→诛心之论→论高寡合→合胆同心→心殒胆破→破头烂额→额蹙心痛→痛剿穷迫→迫不可待→待字闺中→中馈犹虚
成语示例
(1)…也不便妄作悬拟之词。只可怜那位少奶奶,日夕以眼泪洗面罢了。又过了几天,大少爷的病越发沉重,已经晕厥过…——晚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成语造句
(1)程程写不出成语“眼泪洗面”的拼音。
(2)铎阿姨给胡胡和小朋友们介绍了“眼泪洗面”的故事。
(3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眼泪洗面”几个大字。
(4)柳河沟学校的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眼泪洗面”。
(5)小风不会写成语“眼泪洗面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美好的愿望,屡屡在打骂声中,变为碎片,用眼泪洗面,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林珍当时的困境也不为过。
成语出处
宋·陆游《避暑漫抄》:『又韩玉汝家,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:「此中日夕,只以眼泪洗面。」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眼泪眼泪:[yǎnlèi] 正常时泪腺所分泌的少量透明含盐溶液,弥散于眼球与眼睑之间,使之湿润而易于运动,通常也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泪泪:lèi 1、<名>眼泪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『初闻涕泪满衣裳。』2、<名>像眼泪的东西。温庭筠《更漏子》:『玉炉香,红蜡泪,偏照画堂秋思。』
洗洗:xǐ 1、<动>洗脚。《汉书·黥布传》:『汉王方踞床洗。』2、<动>洗刷;用水去掉污垢。杜甫《泛溪》:『得鱼已割鳞,采藉不洗泥。』[引] 消除;扫除;弄光。岳飞《五岳祠盟记》:『洗荡巢穴,亦且快国仇之万一。』3、<名>古代一种洗具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『设洗直于东荣。』[辨] 洗,濯,涤。『濯』字意义最广,既指洗衣服,又指洗器物,也指洗手足;『洗』只指洗脚。『涤』一般洗器物。xiǎn见『洗马』。[洗马] (1)马前卒。(2)官名。
面面:miàn 1、<名>脸。《彭祖面长》:『不敢笑陛下,实笑彭祖面长。』2、<动>面向;面对着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』3、<副>当面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。』4、<名>方位;方面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』5、<名>平面;表面。《活板》:『药稍熔,则以一平板按其面,则字平如砥。』6、<量>《宋书·何承天传》:『上又赐银筝一面。』[面壁] (1)面对墙壁静坐,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。(2)佛教指修行。[面墙] 喻不学,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。[面首] 本指壮美的男子,引申为妇人的男妾、男宠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
泪泪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字汇》与泪同。(泪)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遂切,音类。目液也。《本草》泪者,肝之液。《谭子化书珠玉篇》悲则雨泪。又《集韵》劣戌切,音律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郞计切《正韵》力霁切,□音丽。疾流貌。《张衡·南都赋》漻泪淢汨。〈注〉引淮南子,水泪破舟。○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本作戾。泪与戾古通。又《集韵》力结切,音捩。义同。又凄泪,寒凉貌。《前汉·武帝赋》秋气憯以凄泪。亦作戾。
洗洗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苏典切,音铣。《说文》洒足也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使两女子洗足。又洁也。《书·酒诰》自洗腆致用酒。又姑洗,律名。《周语》姑洗所以修百物,考神纳賔。《白虎通·五行论》洗者,鲜也。又姑洗,钟名。见《左传·定四年》。又洗马,官名。又姓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先礼切《正韵》想礼切,□音姺。与洒同。涤也。《易·系辞》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又承水器也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设洗于东荣。又石名。《山海经》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,其下多洗石。又洗手,花名。《枫窻小牍》鸡冠花,汴人谓之洗手花。考证:(《史记·高帝纪》使两女子洗。)谨照原文高帝改高祖。洗字下增足字。
面面:《戌集中·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弥箭切,音偭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颜前也。从□,象人面形。《书·益稷》汝无面从,退有后言。又见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夫为人子者,出必告,反必面。〈注〉反言面者,从外来,宜知亲之颜色安否。《仪礼·聘礼》□者出请事,賔面如觌币。〈注〉面,亦见也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私面。〈注〉私觌也。又向也。《书·周官》不学墙面。〈疏〉人而不学,如面向墙。《礼·曲礼》天子当依而立,诸侯北面而见天子,曰觐。又《玉藻》唯君面尊。〈注〉面,犹乡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匠人》面朝后市。又《广韵》前也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覆之面叶。〈注〉面,前也。又《韵会》方面,当四方之一面也。《书·顾命》大辂在賔阶面,缀辂在阼阶面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或审曲面势。〈注〉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又《韵会》相背曰面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马童面之。〈注〉如淳曰:面,不正视也。《前汉·项羽传注》师古曰:如淳说非也。面谓背之,不面向也。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,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,非也。又《前汉·张敞传》自以便面拊马。〈注〉师古曰:便面,扇之类也。亦曰屛面。考证:(《说文》本作□,颜前也。从自)谨照原文自改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