滓秽太清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ǐ huì tài qīng成语简拼:ZHT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滓穢太清
成语解释
滓秽:玷污,污辱;太清:天空。污染天空,比喻玷污清白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玷污清白
成语造句
(1)巢湖学院附中的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滓秽太清”。
(2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滓秽太清”几个大字。
(3)茗茗写不出成语“滓秽太清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。
(4)惋月哥哥给焱轩和岑萍讲解了“滓秽太清”的故事。
(5)小畅不会写成语“滓秽太清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『太傅因戏谢曰:「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滓秽太清邪?」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滓滓:1、[zǐ] (1)污浊。皦然泥而不滓者。――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又如:滓敝(肮脏破烂);滓淤(污泥;污浊的东西);滓尘(污浊的尘世);滓窳(污浊)(2)低贱。如:滓贱(低贱);滓韵(低劣的诗歌)。2、[zǐ] (1)沾污。血滓太阿铓,看腥污髑髅囊。――郑若庸《玉玦记》。又如:滓污(污染);滓秽太清(使天空受到污染。比喻玷污清明)(2)污染;玷污。司马太傅(道子)斋中夜坐,于时天月明净,都无纤翳,太傅叹以为隹。谢景重在座,答曰:『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。』太傅因戏谢曰:『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?』――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;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无耻,碧岭再辱,丹崖重滓!――《北山移文》。又如:滓秽(玷污)。
秽秽:huì 1、<形>荒芜。《离骚》:『虽萎绝其亦何伤兮,哀众芳之芜秽。』《荀子·富国》:『民贫则田瘠以秽。』2、<名>邪恶的行为或人。《荀子·劝学》:『邪秽在身,怨之所构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』3、<形>淫乱。《韩非子·亡徵》:『后妻淫乱,主母荡秽。』4、<形>丑陋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『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!』[秽囊] 佛教称人的肉体。
太太:tài 1、<形>大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时操军兼以饥疫,死者太半。』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『都去援列做太学生。』2、<形>过于;过分。杜甫《新婚别》:『暮婚晨告别,无乃太匆忙。』3、<形>最;极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『是故禁奸之法,太上禁其心,其次禁其言,其次禁其事。』4、<形>尊称年长而辈分高的人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『高祖五日一朝太公。』[太仓] (1)大谷仓。(2)特指高在京城中的谷仓。(3)喻称胃。[太庙] 帝王的祖庙。[太师] (1)古代三公中最尊的一位,是辅佐国君的官。后来只作为对大臣的最高荣典加封,并无实职。(2)太子太师,辅导太子的官。(3)古代乐官之长。(4)尊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。(5)复姓。[太岁] (1)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。古代认为星(木星)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,因此把黄道(从地球观察到的太阳的运行轨迹)分为十二等分,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,但岁星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相反,所以假设在一太岁星作与岁星相反的运动,自东向西,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。(2)太岁之神。古代数术家认为太岁有神,凡太岁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相反的方位,都不可以兴造、迁移、嫁娶、远行。(3)喻称凶恶强暴的人。[太学] 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。[太阴] (1)月亮。(2)冬天。(3)太岁的别称。
清清:qīng 1、<形>清澈;清亮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』2、<形>清洁;清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『水清无大鱼。』3、<形>清白;纯洁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。』4、<形>清廉;廉洁。《训俭示康》:『公虽自信清约,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。』5、<形>清爽;清凉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6、<形>清明;清平。《陈情表》:『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』7、<动>清除;肃清。《谭嗣同》:『清君侧,肃宫廷。』8、<形>凄清;冷清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』
滓滓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阻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壮士切,□音笫。《说文》淀也。《李陵·与苏武书》动增泥滓。又汁滓。《周礼·春官·醴齐注》醴,犹体也。成而汁滓相将。又滓方,器名。《陆羽·茶经》滓方以集诸滓器。又平声。《史记·屈原传》泥而不滓。〈注〉滓音湽。
秽秽:《午集下·禾字部》《广韵》於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乌废切,□音薉。《说文》芜也。《徐曰》田中亲草也。《前汉·杨恽传》芜秽不治。又恶也,污也。《书·盘庚》无起秽以自臭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晏子曰:天之有彗也,以除秽也。又与薉同。《荀子·天论篇》耘耨失薉。〈注〉薉秽同。又叶于列切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一自以为禽鸟,一自以为鱼鼈。山阜猥积而崎岖,泉流迸集而咉咽。隰壤瀸漏而沮洳,林薮石留而芜秽。又叶音坞。《楚辞·招魂》主此盛德兮,牵於俗而芜秽。上无所考此盛德兮,长离殃而愁苦。
太太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集韵》他盖切,音汰。与大泰□同。《说文》滑也。一曰大也,通也。○按经史太字俱作大。如大极、大初、大素、大室、大□、大庙、大学及官名大师、大宰之类。又作泰,如泰卦、泰坛、泰誓、泰春、泰夏、泰秋、泰冬之类。范氏撰《后汉书》父名泰,避家讳,攺从太。毛氏韵增,经史古太字无点,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,非。《字汇》引之,失考。又姓。文王四友太颠之后。见《统谱》。又叶力至切,音利。《欧阳修·祭龙文》宜安尔居,静以养智。冬雪春雨,其多已太。又《集韵》他达切,音獭。太末,汉县名。在会稽西南。亦作太。
清清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七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亲盈切,□音圊。《说文》朖也。澂水之貌。《释名》清,青也。去浊远秽,色如青也。《诗·郑风》浏其清矣。又静也,澄也,洁也。《书·舜典》直哉惟清。又水治曰清。《诗·小雅》泉流既清。又视清明也。《诗·鄘风》子之清扬。〈注〉视清明曰清。又《齐风》猗嗟名兮,美目清兮。〈传〉目上为名,目下为清。又酒名。《周礼·天官·酒正》辨四饮之物,一曰清。〈注〉清谓醴之泲者。又凡饮皆曰清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凡王之馈饮,用六清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太时之山,清水出焉。《水经》清水,出河南修武县北黑山。又江名。《广舆记》清江,在临江府城南。又河名。《水经注》白沟水东北过广宗县,东为清河。又邑名。《春秋·隐四年》夏公及宋公遇于清。〈注〉清,卫邑。《诗·郑风》清人在彭。《正义》清,郑邑。又姓。宋有进士清贤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郢切,音静。洁也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疾正切,音净。与瀞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七正切,音婧。与凊同。寒也。又《韵补》叶于羊切,音瑲。《张籍诗》籍时官休罢,两月同游翔。黄子陂岸曲,池旷气色清。考证:(《齐风》美目清矣。)谨照原文矣改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