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ǐ zhī méi yǔ
成语注音:ㄗㄧˇ ㄓㄧ ㄇㄟˊ ㄧㄩˇ
成语简拼:ZZM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紫芝眉宇
成语解释
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紫芝眉宇→宇量深广→广开门路→路转峰回→回肠结气→气愤填胸→胸怀磊落→落花无言→言而无信→信而有征
成语示例
(1)清简诗章抛粪土,紫芝眉宇漫灰尘。▼清·钱谦益《二哀诗·刘司空敬仲》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“紫芝眉宇”几个大字。
(2)林甸县四合一中的叶赫那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紫芝眉宇”。
(3)小琮写不出成语“紫芝眉宇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。
(4)小浩不会写成语“紫芝眉宇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芯淼大哥哥给玥莹和宏麦讲解了“紫芝眉宇”的典故。
(6)清简诗章抛粪土,紫芝眉宇漫灰尘。见清·钱谦益《二哀诗·刘司空敬仲》。
(7)紫芝眉宇,小巧高挺的鼻梁,唇红齿白,乌黑光滑的秀发,仿佛从画中走出。
(8)在去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老庙乡第二初级中学的出租车上,靓去往炉山镇炉山中学的巴士上,建霖大哥哥给月峙和壮壮讲述了『紫芝眉宇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《新唐书·卓行传·元德秀》:『元德秀字紫芝,河南河南人。质厚少缘饰……德秀善文辞,作《蹇士赋》以自况。房琯每见德秀,叹息曰:「见紫芝眉宇,使人名利之心都尽。」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眉宇眉宇:[méiyǔ] 两眉的上方。
紫芝紫芝:蕈的一种,跟灵芝相似,菌盖和菌柄都是黑色。中医入药,有滋补作用。
紫紫:zǐ 1、<名>紫色。《陌上桑》:『湘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』2、<名>紫色绶带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或绾黄纡紫,或揽辔褰帷。』[紫禁] 皇帝的住处。[紫陌] 京城郊野的道路。[紫气] 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。
芝芝:[zhī] 形容华美、华丽。如:芝颜(美丽的容颜);芝宇(尊颜)。
眉眉:méi(1)眉毛。(2)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;眉批。
宇宇:yǔ 1、<名>屋檐。《涉江》:『去霏霏其承宇。』2、<名>房屋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』3、<名>上下四方;天下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寓形宇内复几时。』[宇宙] (1)屋檐。(2)国家;天下。(3)无限的空间和时间。
紫紫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将此切《集韵》蒋氏切,□音呰。《说文》帛青赤色。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五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《论语》红紫不以为亵服。《郉昺疏》紫,北方间色。〈又〉恶紫之夺朱也。《何晏注》紫,间色之好者。又水名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紫渊在其北。〈注〉文颖曰:西河谷罗县有紫泽,其水紫色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同孳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孳同。柔弱之貌。考证:(《释名》紫,疵也,非正色。正色之疵瑕,以惑人者也。)谨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。(又同絮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紫然洞然。〈注〉紫,与絮同。)谨照原文两絮字□改孳。
芝芝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《正韵》旨而切,□音之。《说文》神草也。《本草》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。〈注〉芝为瑞草,服之神仙。《王充·论衡》芝生於土,土气和,故芝草生。《瑞应图》王者敬事耆老,不失旧故,则芝草生。《白虎通》德至山陵,则景云出,芝实茂。又《礼·内则》芝栭菱椇。又《扬雄·甘泉赋》于是乗[音chéng]舆,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。〈注〉华芝,华盖也。《六书略》隷作□,象芝出地。
眉眉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武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悲切,□音麋。《说文》目上毛也。《释名》媚也。有妩媚也。《春秋·元命包》天有摄提,人有两眉,为人表□,阳立于二,故眉长二寸。〈注〉摄提二星颇曲,人眉似之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东齐谓老曰眉。《郭璞注》言秀眉也。《诗·豳风》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〈注〉豪眉也。又渠眉,玉饰之沟瑑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驵圭璋,璧琮,琥璜之渠眉。又井边地曰眉。《前汉·游侠传》扬雄酒箴曰:观瓶之居,居井之眉。〈注〉若人目上之有眉也。又姓。宋眉寿,明眉旭。又《韵会》通作麋。《大戴礼·主言篇》孔子愀然扬麋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伊尹之状,面无须麋。又通作嵋。峨嵋山,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,两山相对如蛾眉。又州名。魏置眉州,因峨眉山为名。○按《说文》本作睂,从目,象睂之形。上象额理也。徐曰:仌,頟理也。指事。隶作眉,《字汇补》又作□□,非。
宇宇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(古文)穻《唐韵》《集韵》王矩切《等韵》于矩切,□音禹。《说文》宇,屋边也。《释名》宇,羽也,如鸟羽翼,自覆蔽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《诗·豳风》八月在宇。〈注〉宇,檐下也。《大雅》聿来胥宇。又《广韵》大也。《玉篇》方也,四方上下也。尸子曰:天地四方曰宇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包举宇内。又《孔颖达·正义》于屋,则檐边为宇。于国,则四垂为宇。《周语》先王规方千里,以为甸服,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,使各有宁宇。又隤下曰宇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轮人为盖,上欲尊,而宇欲□。又籀文作□。《张衡·东京赋》德□天覆。《集韵》亦作□□。考证:(《易·系辞》上栋下宇,以蔽风雨。)谨照原文蔽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