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ì bèi zī fǔ
成语简拼:ZBZF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自備資斧
成语解释
资斧:旅费、盘缠。指自己准备旅费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示例
(1)…儿子;因为上头提倡游学,所以他自告奋勇,情愿自备资斧,叫儿子出洋。所以这天抚宪同藩、臬两司以及首道…——晚清·李伯元《官场现形记》
成语造句
(1)琤琤不会写成语“自备资斧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春春写不出成语“自备资斧”的拼音。
(3)贵屿镇龙港中学的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自备资斧”。
(4)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自备资斧”几个大字。
(5)正林哥哥给天灵和若苋介绍了“自备资斧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在前往晋宁县晋城中学的巴士上,姝珩叔叔给彤亦和羽娟讲了『自备资斧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大帅不晓得: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儿子;因为上头提倡游学,所以他自告奋勇,情愿自备资斧,叫儿子出洋。
成语出处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『因为上头提倡游学,所以他自告奋勇,情愿自备资斧,叫儿子出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资斧资斧:1、旅费。《古今小说·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『大人往京,老汉愿少助资斧。』2、征伐。《晋书·刘弘传》:『(张弈)虽贪乱,欲为荼毒,由臣劣弱,不胜其任,令弈肆心,以劳资斧,敢引复餗之刑,甘受专辄之罪。』
自备自备:[zìbèi] 自己准备或具备。自备午餐。自备车辆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备备:bèi 1、<动>具备;完备。《劝学》:『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』2、<形>齐全;周详;周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。』《芙蕖》:『其事不一而足,请备述之。』3、<副>尽;皆。《左传》:『备。』4、<动>充数;充备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』5、<动>防备;准;预备。《殽之战》:『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』[又] <名>事先的准备。《五蠹》:『事异则备变。』
资资:zī 1、<名>钱财;物资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当续发人众,多载资粮,为卿后援。』2、<动>积蓄。《信凌君窃符救赵》:『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,如姬资之三年,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得。』3、<动>供给;资助。《祭妹文》:『汝来床前,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资一次。』4、<名>资本;依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资也。』5、<名>天赋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『今陛下贵为天子……又有能致之资。』6、<动>通『咨』。询问。《礼记·表记》:『事君先资其言。』[资斧] (1)旅费。(2)征伐。[资望] 门第;声望。
斧斧:fǔ 1、<名>砍物用的工具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斧斤以时入山林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』[又] 专指兵器或刑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君不如肉袒伏斧质以请罪。』2、<动>用斧砍。曹操《苦寒行》:『担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』3、<名>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。《礼记·檀弓》:『加斧于椁上。』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备备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平秘切,音避。成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乐师》凡乐成则告备。又咸也,副也。《书·周官》官不必备惟其人。又先具以待用也。《书·说命》惟事事,乃其有备,有备无患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凡分至启闭,必书云物,为备故也。又足也。《易·系辞》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又《礼·祭统》福者,备也。备者,百顺之名也。无所不顺者之谓备。又尽也。《礼·月令》季秋之月,乃命冢宰,农事备收。又长兵曰备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用少莫如齐致死,齐致死莫如去备。又搔也。《周礼·秋官》冥氏若得其兽,则献其皮革齿须备。〈注〉须直谓颐下须,备谓搔也。搔音爪。又姓。又叶蒲必切,音弼。《诗·小雅》礼仪既备,钟鼓既戒。戒音吉。考证:(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凡乐则告备。)谨照原书大司乐改乐师。凡乐下增成字。(《礼·月令》季秋之月,命冢宰,农事备收。)谨照原文命字上增乃字。
资资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即夷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津私切,□音咨。《说文》货也。《易·旅卦》旅即次,怀其资。〈注〉必获次舍,怀来资货。又《易·乾卦》万物资始。《释文》资,取也。又《仪礼·聘礼》问岁月之资。〈注〉资,行用也。又《五经文字》齎,与资同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资黍于羊俎两端。〈注〉资,犹减也。今文资作齎。又与咨同。《礼·缁衣》民惟曰怨资。《尚书》作咨。又姓。《玉海》资氏。《□留·风俗传》黄帝之后。《四明志》会稽有资氏。又《集韵》资四切。与恣同。秦刻石文恣作资。
斧斧:《卯集下·斤字部》《唐韵》方矩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匪父切,□音甫。《说文》斫也。《释名》斧,甫也。甫,始也。凡将制器,始用斧伐木,已乃制之也。《广韵》神农作斤斧陶冶。《易·旅卦》得其资斧。〈注〉斧,所以斫除荆棘,以安其舍者也。《孟子》斧斤以时入山林。《诗·豳风》既破我斧。〈传〉隋銎曰斧。又凡以斧斫物,亦曰斧。《古诗·苦寒歌》担囊行取薪,斧氷持作糜。〈注〉天寒水冻,故斫氷作粥也。又仙名。《左思·蜀都赋》山图采而得道,赤斧服而不朽。〈注〉列仙服丹砂不死也。又《仪礼·觐礼》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。〈注〉依,如今绨素屛风也。有绣斧文,所以示威也。斧谓之黼。又钺斧,今仪仗中亦有之,其形圆如月然。《集韵》或作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