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语大全 > 成语词典 >

众口铄金

www.16system.cn 2023-02-09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zhòng kǒu shuò jīn
成语注音:ㄓㄨㄙˋ ㄎㄡˇ ㄕㄨㄛˋ ㄐㄧㄣ成语正音铄,不能读作『lè』;也不能读作『yuè』。
成语简拼:ZKSJ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衆[音zhòng]口鑠金
成语英文:public clamour can confound right and wrong成语法文à force d'être répétées,les rumeurs finissent par ne plus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

成语解释

铄:熔化。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。

成语释义

众口所毁,虽金石犹可销。比喻众口同声,往往积非成是。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下》。△『众志成城

成语用法

一、[义]比喻众口同声,往往积非成是。[类]用在『积谎成真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老总因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扰而请辞,可见众口铄金,人言可畏!(2)这种八卦新闻往往会造成众口铄金的局面,让当事人遭受莫大的伤害!(3)身为记者对所报导的事要谨慎求证,万一报导失真,众口铄金,有人将因此受害。(4)看到自己偶像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报导,老王一直说:『这是众口铄金!众口铄金!』。二、作谓语、分句;常与『积毁销骨』连用。

近义词

金销众口、群口铄金、烁金众口、铄金众口、众口金铄、众口烁金、众口销金、曾参杀人、人言可畏、三人成虎、积毁销骨、以讹传讹、积毁成山、众毁销骨、谗口铄金、众口销铄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、聚蚊成雷、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、道听途说、三人成市虎

关联成语

众口销金、众口烁金、金销众口、众口金铄、群口铄金、烁金众口

成语接龙

1、众口铄金→金钗细合→合浦珠还→还朴反古→古色古香→香消玉殒→殒身碎首→首足异处→处心积虑→虑周藻密→密不通风→风禾尽起→起早挂晚→晚食当肉→肉袒牵羊→羊入虎群→群雄逐鹿→鹿走苏台→台阁生风→风驰电击→击钵催诗→诗以言志→志士仁人→人多口杂→杂七杂八

2、众口铄金→金城汤池→池鱼幕燕→燕巢飞幕→幕天席地→地动山摇→摇尾涂中→中心摇摇→摇头晃脑→脑满肠肥→肥遁鸣高→高才絶学→学贯中西→西食东眠→眠霜卧雪→雪花飞舞→舞凤飞龙→龙蟠虬结→结党营私→私情密语→语笑喧呼→呼天钥地→地丑德齐→齐量等观→观山翫水

3、众口铄金→金貂换酒→酒虎诗龙→龙战玄黄→黄天焦日→日久岁长→长绳系景→景入桑榆→榆枋之见→见义敢为→为仁不富→富贵显荣→荣宗耀祖→祖宗成法→法脉准绳→绳锯木断→断长续短→短兵相接→接三连四→四书五经→经国之才→才短气粗→粗衣粝食→食藿悬鹑→鹑衣鹄面

4、众口铄金→金风送爽→爽心悦目→目睹耳闻→闻风远遁→遁迹方外→外合里应→应运而生→生死长夜→夜不闭户→户告人晓→晓风残月→月落乌啼→啼天哭地→地旷人稀→稀奇古怪→怪诞不经→经久不息→息怒停瞋→瞋目张胆→胆战心慌→慌作一团→团花簇锦→锦瑟华年→年谷不登

5、众口铄金→金鼓连天→天机云锦→锦心绣口→口口相传→传风搧火→火妻灰子→子夏悬鹑→鹑居鷇食→食案方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→馈贫之粮→粮尽援绝→绝无仅有→有口无行→行者让路→路不拾遗→遗训余风→风举云摇→摇摇摆摆→摆袖却金→金口玉音→音容笑貌→貌合神离

成语示例

(1)唐弢《硝忆》:『中国有句成语,叫做「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」,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,也可以将真理埋没。』

(2)《隋书·卷二·高祖纪下》:『盖同德之风难嗣,离德之轨易追,则任者不休,休者不任,则众口铄金,戮辱之祸不测。』

(3)《三国志·卷二四·魏书·韩崔高孙王传·孙礼》:『窃闻众口铄金,浮石沈木,三人成市虎,慈母投其杼。』

(4)明·姜南《投瓮随笔·逐臣表语》:『昔日位居黄合,众口铄金;此时身谢朱崖,蔓草萦骨,亦可哀也。』

(5)汉·刘向《新序·卷三·杂事》:『夫以孔、墨之辩,而不能自免。何则?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』

(6)群言淆乱,异说争鸣;众口铄金,积非成是。▼鲁迅《三闲集·述香港恭祝圣诞》

(7)《邓析子·转辞》:『古人有言,众口铄金,三人成虎,不可不察也。』

(8)《国语·周语下》:『故谚曰:「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」』(源)

(9)看到自己偶像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报导,老王一直说:『这是众口铄金!众口铄金!』

(10)身为记者对所报导的事要谨慎求证,万一报导失真,众口铄金,有人将因此受害。

(11)这种八卦新闻往往会造成众口铄金的局面,让当事人遭受莫大的伤害!

(12)老总因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扰而请辞,可见众口铄金,人言可畏!

(13)…!』委决不下,在厅中团团走转。——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

成语造句

(1)成语「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」是一个复句式成语。

(2)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几个大字。

(3)奇胜哥哥给鑫怡和思苇讲述了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的历史典故

(4)小菲写不出成语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,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。

(5)小憨不会写成语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
(6)扎音河中学的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”。

(7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众口铄金”几个大字。

(8)波罗中学的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众口铄金”。

(9)奇希哥哥给倩馨和梦臻讲了“众口铄金”的故事。

(10)如果你播撒引发流言蜚语的种子,人们将对你众口铄金。

(11)他的巨大声望以及全球影响,惹来持续多年的众口铄金,在其被别的媒体渠道屏蔽后,仍长久地隐藏于网络深处。

(12)听起来真是潇洒,可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。这是因为老话还说,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

(13)一个忠实的朋友在众口铄金之下也能保持忠实。

(14)群言淆乱,异说争鸣;众口铄金,积非成是。

(15)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积销毁骨。

(16)妈妈给我讲了成语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的意思。

(17)人言终究是可畏的,所谓众口铄金、积毁销骨。

(18)王中山的脸色更加难看了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啊。

(19)你在乡镇里就站不住脚,甚至达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程度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『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』

成语典源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二十四年·锺成,伶人告和。王谓伶州鸠曰:『锺果和矣。』对曰:『未可知也。』王曰:『何故?』对曰:『上作器,民备乐之,则为和。今财亡民罢,莫不怨恨,臣不知其和也。且民所曹好,鲜其不济也。其所曹恶,鲜其不废也。故谚曰:「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」三年之中,而害金再兴焉,惧一之废也。』王曰:『尔老耄矣!何知?』二十五年,王崩,锺不和。[注](1)锺:通『钟』。(2)乐:赞成。(3)财亡民罢:浪费金钱,又使民众劳苦不堪。罢,通『疲』,劳累。(4)曹:群众。(5)鲜:音ㄒ│ㄢˇ,很少的意思。(6)众心成城:众人同心,力量坚固如城。[见]『众志成城』。(7)铄金:熔化金属。铄,熔化。(8)害金:害民之金,此处指所铸之钟。

成语故事

屈原,名平,战国时楚国人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。他当时担任『左徒』的官职,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。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,共同抗秦。

昏庸的楚怀王,不听忠告,反而偏信谗言,疏远屈原,并向秦国妥协。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,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。怀王死后,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。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,竟把屈原赶出郢都,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、湘和洞庭湖一带。

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,在被疏远、遭打击,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,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,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。他写的《九章》等不朽的诗篇,充满了悲愤和热烈的爱国之情。《九章》共包括九篇,其中的《惜诵》,一般都列为第一篇。

《惜诵》,据专家考证,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谗去职时写的。『惜诵』二字,据说是『不愿随便歌颂』的意思。诗中有一节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。诗的大意说:『我曾在梦里企图登天,无奈既没有路也找不到船。请大神帮帮忙吧。可是他说,理想虽好实行困难!难道我的理想将永远被认为危险而无法实现?大神说:

可思而不可恃。

故众口其铄金兮,初若是而逢殆。

惩于羹而吹齑兮,何不变此志也?

欲释阶而登天兮,犹为曩之态也!

大神说的这几句话,大意是说:『对于君王,你可以怀念却不必寄托希望。他身边那群人的嘴连金属都消熔得了,你当初一片天真当然要遭殃。上过当的人总该特别小心了,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肠?你想登天偏又放弃了往上爬的梯子,看来你从前的老脾气,还是照样!

这一节中,『惩于羹而吹齑』这一句,就是成语『惩羹吹齑」的来处。羹,就是羹汤;齑,是捣烂的蒜韭之类。在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,于是怀着戒心,见了蒜韭之类的凉小菜,也撮口去吹吹它。人在某件事情上受过打击,吃过亏,以后变得过分谨慎和警惕,就叫做『惩羹吹齑』。《唐书·傅奕传》说:『惩沸羹者吹冷齑,伤弓之鸟惊曲木。』

诗的原文中,另一句『众口其铄金』,后来也成为一句成语,即『众口铄金』。这句成语的『众口』却变为舆论的意思,形容舆论的力量很大,即使最坚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毁。

铄:熔化。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。

成语典故

据《国语·周语下》载,春秋末年,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。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,便劝阻景王打消念头。他们认为:那麽大的钟虽然少见,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,若因此劳民伤财,造成人民的痛苦,更是没有必要。然而景王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,仍然执意铸钟。隔年,大钟铸成了,平日惯於献媚的乐工们,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、好听。景王十分高兴,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,对他夸耀的说:『看吧!钟声果然很好听,你的顾虑是多余的。』州鸠对於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,就回答说:『大王铸造大钟,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,那才叫和谐。如今劳民伤财,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,这种情形怎麽能叫做和谐呢?而且人民所赞同的,很少有不成功的;人民所厌恶的,很少有不失败的。这就是俗话所说:「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」的道理啊!』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,反而认为他已经年老了,什麽都不知道。隔年,周景王驾崩,之後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。後来『众口铄金』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众口同声,往往积非成是。而在汉朝应劭所着的《风俗通义》逸文中,另有一个关於『众口铄金』的故事,内容是这样的:有一个商人拿了一块纯金求售,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说这块金子不纯,商人为了证明金子是纯的,就把金子放到火里锻烧,因为『真金不怕火链』,来证明他所卖的金子的确是纯金。

相关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