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语大全 > 成语词典 >

众志成城

www.16system.cn 2023-02-09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
成语注音:ㄓㄨㄙˋ ㄓㄧˋ ㄔㄥˊ ㄔㄥˊ
成语简拼:ZZCC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衆[音zhòng]志成城成语辨形城:不能写作『诚』。成语谜语最大的志
成语英文:unity is strength成语日文団結(だんけつ)すれば城(しろ)のように強固(きょうこ)である成语法文la détermination de tous fait la force成语德文Einigkeit macht stark

成语解释

万众一心,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。比喻团结一致,力量无比强大。

成语释义

众人同心,力量坚固如城。比喻团结一致,同心协力。语本《国语·周语下》。△『众口铄金

[成语辨析]

众志成城和『万众一心』;都含有『团结一致』的意思。但『万众一心』只指千万人同心协力;众志成城不仅有『万众一心』的意思;还含有『力量无比强大;不可推毁』的意思。

成语用法

一、[义]比喻团结一致,同心协力。[类]用在『共同奋斗』的表述上。[例](1)军民团结,众志成城,是国家安全的最佳保障。(2)只要大家同心协力,众志成城,必能克服眼前的困难。(3)拔河比赛靠的就是众志成城的精神,有此精神,则能克敌致胜。(4)台湾虽是蕞尔小岛,假如全民能众志成城,前途就会璀璨如钻。(5)此次球赛,只要大家通力合作,众志成城,就有机会得到胜利。二、作谓语、定语;指万众一心。

近义词

众心成城众心如城、集腋成裘、聚沙成塔、积土成山、积少成多、众擎易举、万众一心、人多势众、戮力同心、人心齐,泰山移、成城断金、齐心协力

反义词

一盘散沙、四分五裂、同床异梦

关联成语

众心成城、众心如城

成语接龙

1、众志成城→城狐社鼠→鼠窜狼奔→奔走呼号→号天扣地→地老天昏→昏昏噩噩→噩噩浑浑→浑水摸鱼→鱼笺雁书→书缺有间→间不容砺→砺戈秣马→马瘦毛长→长街短巷→巷议街谈→谈古论今→今月古月→月朗星稀→稀世之宝→宝刀不老→老枢能解→解囊相助→助我张目→目瞪口呆

2、众志成城→城下之盟→盟山誓海→海底捞月→月盈则食→食马留肝→肝心若裂→裂地分茅→茅茨土阶→阶前万里→里谈巷议→议论纷纷→纷纷洋洋→洋洋盈耳→耳食之谈→谈吐风生→生桑之梦→梦寐以求→求贤若渴→渴而穿井→井井有方→方以类聚→聚精会神→神术妙计→计日以期

3、众志成城→城下之盟→盟山誓海→海阔天高→高门大屋→屋乌推爱→爱人好士→士农工商→商彝夏鼎→鼎足而三→三旬九食→食宿相兼→兼收并畜→畜妻养子→子曰诗云→云翻雨覆→覆盆之冤→冤沉海底→底死谩生→生死未卜→卜夜卜昼→昼伏夜行→行远升高→高人雅士→士死知己

4、众志成城→城下之辱→辱身败名→名公钜卿→卿卿我我→我武惟扬→扬长避短→短衣匹马→马入华山→山鸣谷应→应付裕如→如堕烟雾→雾涌云蒸→蒸蒸日盛→盛气凌人→人稠物穰→穰穰满家→家成业就→就地正法→法不徇情→情投意洽→洽博多闻→闻宠若惊→惊喜欲狂→狂朋恠友

成语示例

(1)《清史稿·卷一三三·兵志四》:『乡团之设,原以百姓之财力,卫百姓之身家,果能众志成城,同仇敌忾,即一举、贡、生、监,足以统领之,无俟大员为之督率。』

(2)五代十国後蜀·何光远《监诫录·卷七·陪臣谏》:『正取时机,大行王道,自然百灵垂佑,四海归仁,众志成城,天下治理。』

(3)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卷二·炮说》:『故曰兵无常形,地无常势,果能众志成城,则又何炮之不可用乎!』

(4)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,便以为众志成城,正可一战。▼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八十八回

(5)明·史可法〈批某道告急详文〉:『未有居官者自惊风鹤,而能使众志成城者也。仰该道严饬将士,并力固圉,勿信道旁浮议,二三其志!』

(6)清·赵翼〈拟老杜诸将〉诗五首之五:『众志成城百战场,直同疏勒守危疆。』

(7)此次球赛,只要大家通力合作,众志成城,就有机会得到胜利。

(8)台湾虽是蕞尔小岛,假如全民能众志成城,前途就会璀璨如钻。

(9)拔河比赛靠的就是众志成城的精神,有此精神,则能克敌致胜。

(10)只要大家同心协力,众志成城,必能克服眼前的困难。

(11)军民团结,众志成城,是国家安全的最佳保障。

(12)…忠义,决意诛此大奸,兄弟甚是佩服。古人道:「众志成城」,又有言道:「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」。大伙儿齐心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
成语造句

(1)成语「众志成城」是一个偏正式成语。

(2)初级中学校的漆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众志成城”。

(3)达格利什率领利物浦众志成城,经过四轮不失一球的连胜,在英超积分榜上获得了第六的排名。

(4)霏霏不会写成语“众志成城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
(5)刚开始的时候那里的球迷确实挺吓人的,但是我们众志成城。

(6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众志成城”几个大字。

(7)嘉容哥哥给玉梅和沛灵讲解了“众志成城”的故事。

(8)菅直人呼吁全国众志成城,做好自我牺牲准备,共同应对此次地震及海啸灾难。

(9)可可写不出成语“众志成城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。

(10)领导们可能在公众面前发誓要众志成城,但是回国后他们会继续防止他们本国经济陷入眼前的危机中——对邻居会产生的后果根本不管不顾。

(11)面对地震我们众志成城。

(12)面对印度洋地震海啸的世纪灾害,印尼人民众志成城、顽强拼搏,迅速完成了灾区的重建。

(13)如同面对以往任何一场重大自然灾害一样,在政府之力之外,拯救生命的行动,还依赖于民众与非政府机构众志成城。

(14)设计师们考虑再三后决定,以BP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,为这些众志成城的员工们设计出一个可持续、安全、健康的办公环境。

(15)他说,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,这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、众志成城的结果。

(16)我坚信,在国际社会的大力协助下,日本国民众志成城、全力打开局面,一定能够度过这一难关。

(17)我认为,无论是公司创始人、员工还是投资者,都要在创始阶段围绕某一个强有力的理念众志成城、共同努力。

(18)吴仪说,面对“非典”这一突如其来的灾害,中国人民正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全力防控疫情。

(19)像医疗系统改革,或是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,需要人们同心协力,众志成城;此时,所有选民都在拼命的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这样的改革项目很难成功。

(20)有人说人民异见纷呈,悲观失望,不可能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众志成城。

(21)在1800年的选举中,共和党众志成城,而联邦党却分歧不断。

(22)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人民众志成城,奋力抗灾,抗震救灾斗争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。

(23)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,中华民族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以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最高价值,凸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。

(24)在这场瘟疫中,中国的医护人员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精神,普通公众也表现得众志成城。

(25)在这片土地上,灾难可以推毁我们的家园,可以阻断我们的河流,但抗拒不了我们同舟共济、众志成城、百折不挠、决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。

(26)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、顽强拼搏,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,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。

(27)中国强盛日日盼,众志成城必实现。

(28)众神们,抛开长时间分裂你们团结的狭隘愤怨吧,我们将众志成城,统一作战,我将消除这个祸害,奥林巴斯必胜!

(29)众志成城,抗震救灾,地震无情,人有情。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『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』

成语典源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二十四年,锺成,伶人告和。王谓伶州鸠曰:『锺果和矣。』对曰:『未可知也。』王曰:『何故?』对曰:『上作器,民备乐之,则为和。今财亡民罢,莫不怨恨,臣不知其和也。且民所曹好,鲜其不济也。其所曹恶,鲜其不废也。故谚曰:「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」三年之中,而害金再兴焉,惧一之废也。』王曰:『尔老耄矣!何知?』二十五年,王崩,锺不和。[注](1)乐:赞成。(2)财亡民罢:浪费金钱,又使民众劳苦不堪。罢,通『疲』,劳累。(3)曹:群众。(4)鲜:音ㄒ│ㄢˇ,很少的意思。(5)众口铄金:众口所毁,虽金石犹可销。[见]『众口铄金』。(6)害金:害民之金,此处指所铸之钟。

成语故事

春秋末年,周景王突然废止小钱而造大钱,搜刮百姓的财产,他把从民间搜刮来的铜铸成大钟,大臣都反对,司乐官州鸠也不能劝阻他。一年后大钟造成,拍马的人都说声音好听,州鸠认为要天下百姓拥护才行,告诫说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

成语典故

『众志成城』原作『众心成城』。据《国语·周语下》载,春秋末年,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。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,便劝阻景王打消铸钟的念头。他们认为:那麽大的钟虽然少见,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,若因此劳民伤财,造成人民的痛苦,更是没有必要。然而景王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,仍然执意铸钟。隔年,大钟铸成了,平日惯於献媚的乐工们,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、好听。景王十分高兴,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,对他夸耀说:『看吧,钟声果然很好听,你的顾虑是多余的。』州鸠对於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,就回答说:『大王铸造大钟,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,那才叫和谐。如今劳民伤财,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,这种情形怎麽能叫做和谐呢?而且人民所赞同的,很少有不成功的;人民所厌恶的,很少有不失败的。这就是俗话所说:「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」的道理啊!』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,反而怒斥他已经老了,懂个什麽?隔年,周景王驾崩,之後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。後来『众志成城』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团结一致,同心协力。出现『众志成城』的书证如五代十国後蜀·何光远《监诫录·卷七·陪臣谏》:『四海归仁,众志成城,天下治理。』

相关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