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
成语注音:ㄓㄥ ㄑㄧㄤˊ ㄏㄠˋ ㄕㄥˋ成语正音好,不能读作『hǎo』;胜,不能读作『shēnɡ』。
成语简拼:ZQH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爭強好勝
成语解释
争:争夺;强:优胜;好:喜爱。争为强者,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的个性
近义词
逞强好胜、抓尖要强、争先恐后、争权夺利、争名夺利、争强斗狠、争强斗胜
反义词
甘居下游、甘拜下风
成语接龙
1、争强好胜→胜残去杀→杀人盈野→野人献曝→曝骨履肠→肠肥脑满→满而不溢→溢于言表→表里山河→河鱼腹疾→疾首蹙额→额蹙心痛→痛改前非→非分之财→财竭力尽→尽心尽力→力士脱靴→靴刀誓死→死不悔改→改恶向善→善文能武→武断乡曲→曲学诐行→行险徼幸→幸灾乐祸
2、争强好胜→胜任愉快→快刀斩麻→麻姑献寿→寿山福海→海沸山裂→裂眦嚼齿→齿牙余惠→惠而不费→费力劳心→心高气傲→傲世轻物→物是人非→非愚则诬→诬良为盗→盗嫂受金→金声玉振→振兵泽旅→旅进旅退→退如山移→移罇就教→教猱升木→木头木脑→脑满肠肥→肥猪拱门
3、争强好胜→胜任愉快→快马加鞭→鞭辟入里→里外夹攻→攻守同盟→盟山誓海→海涵地负→负恩忘义→义正词严→严刑峻法→法家拂士→士死知己→己饥己溺→溺心灭质→质而不野→野鹤闲云→云龙井蛙→蛙鸣狗吠→吠非其主→主圣臣良→良莠淆杂→杂七杂八→八面见光→光彩溢目
4、争强好胜→胜任愉快→快心遂意→意往神驰→驰名天下→下陵上替→替天行道→道东说西→西除东荡→荡析离居→居之不疑→疑神疑鬼→鬼瞰其室→室迩人遐→遐迩闻名→名从主人→人所共知→知人则哲→哲人其萎→萎糜不振→振振有辞→辞赋风骨→骨肉至亲→亲痛仇快→快人快事
5、争强好胜→胜友如云→云阶月地→地动山摧→摧锋陷坚→坚苦卓絶→絶后空前→前车可鉴→鉴前毖后→后生可畏→畏头畏尾→尾生抱柱→柱小倾大→大步流星→星移漏转→转灾为福→福倚祸伏→伏龙凤雏→雏凤清声→声闻过情→情投契合→合而为一→一岁三迁→迁延日月→月朗星稀
成语示例
(1)个人的争强好胜,狗屁不值。▲杨朔《北线》
(2)…出叶子,窑院里鸡叫猪哼生机勃勃了,显示出一股争强好胜的居家过日月的气象。他早晨天不明走出温暖的窑洞…——当代·陈忠实《白鹿原》
(3)…:『嘉轩哥,我坐了一回监,才明白了世事,再没争强好胜的意思了。我把孝文的房买来伤了白家的面子,孝文再…——当代·陈忠实《白鹿原》
(4)…的。——《增广贤文》译文
成语造句
(1)聪聪不会写成语“争强好胜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争强好胜”几个大字。
(3)雷雷写不出成语“争强好胜”,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。
(4)民和中学的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争强好胜”。
(5)睿明大哥哥给渼格和钰凝讲解了“争强好胜”的典故。
(6)梦想是不会欺骗任何人的,欺骗我们的是无限膨胀的欲望、争强好胜是本性。
(7)然而同样出名的是他的争强好胜和傲慢不逊,这一形象几乎没有什么改观。
(8)陈知县知道女儿是个争强好胜的姑娘,没敢打茬。
(9)警惕的是女人争强好胜,使得男人敬神而远之,实在欠聪明。
(10)这两句话,最配争强好胜的纨绔脾气,所以庞二精神一振,有了笑容。
(11)两人兴高采烈地玩着,不知不觉间,两人的争强好胜心都渐渐增强起来。
(12)盖茨生来争强好胜,他总是想在竞赛中拔得头筹,而他也往往能如愿以偿。
(13)从行为上看就是所谓的喜欢争强好胜、爱咄咄逼人,后来这个说法被引申为矮个子更有暴力倾向。
(14)阿巧姐也是争强好胜的性格,一物不知,引以为耻,所以不肯开口相问;反正总有用处,看着好了。
(15)哦,你没听懂么,亲?简单地说,某种才能特别突出的人一般有两种表现,一是争强好胜,二是好为人师。
(16)一个时期来,田福堂甚至变得有点清心寡欲,大有看破红尘的味道,那种争强好胜,动不动就剑拔弩张的激情渐渐失去了势头。
成语出处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『任是争强好胜的,偏逢用违所长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好胜好胜:[hàoshèng] 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。
争争:zhēng 1、<动>争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』2、<动>竞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并举而争起矣。』3、<动>争论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』zhèng<动>规劝。后来写作『诤』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以数争不合,去。』
强强:qiáng 1、<形>(弓弩)硬而有力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。』2、<形>泛指强健有力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。』3、<形>强大;强盛。《陈情表》: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』[又] <名>强者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弱固不可以敌强。』4、<动>加强;增强。李斯《谏逐客疏》:『强公室,杜私门。』5、<形>强悍;强横。《周处》:『周处年少时,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』6、<动>胜过;比……强。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『宣宗收燕、赵,复河、隍,力强于宪、武矣。』[又] 在……方面强;强于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博闻强志。』7、<形>馀;有馀。《木兰诗》:『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』qiǎng 1、<动>强迫。《促织》:『少年固强之。』2、<副>强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度之,终不可强夺。』3、<副>勉强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,必虑人逼取。』4、<副>竭力;尽力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』jiàng<形>固执;强硬不屈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『唯北狄野心,掘强沙塞之间。』[强死] 壮健而死,死于非命。[强宗] 豪门,有权势之家。[强起] 强迫人出来做官。勉强起身。
好好:hǎo 1、<形>容貌美。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』2、<形>好;善、佳。与『坏』、『恶』相对。《春夜喜雨》:『好雨知时节。』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『正是江南好风景。』[又] 友好;和睦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使使者告赵王,欲与王为好,会于西河外渑池。』《隆中对》:『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』3、<动>完毕;完成。韩偓《无题》:『妆好方长叹,欢余却浅颦。』4、<副>合适;合宜。《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》:『青春作伴好还家。』5、<副>很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你这客官好不晓事。』6、<形>病痊愈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好的了。』hào 1、<动>喜欢;喜好。《涉江》:『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』2、<名>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『璧羡度尺,好三寸以为度。』
胜胜:shèng 1、<动>胜利;取胜;战胜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。』2、<动>制服;克服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》:『故欲胜人者,必先自胜。』3、<动>胜过;超过。《琵琶行》:『此时无声胜有声。』4、<形>优美;美好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。』5、<名>风景优美的地方;名胜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『三面临江;倒影水中,亦占一山之胜。』shēng 1、<动>禁得起;受得住。《谋攻》:『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。』2、<形>尽;完。《鸿门宴》:『刑人如恐不胜。』
争争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侧茎切《集韵》甾耕切,□音筝。《说文》引也。从□⺁。《徐铉曰》⺁音曳。□二手而曳之,争之道也。《广韵》竞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又《玉篇》谏也。又讼也。《增韵》理也,辨也。《礼·曲礼》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薮有争不识,争同。又《集韵》侧逬切,筝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本作诤,谏诤也,止也。《孝经·谏诤章》天子有争臣七人。《韵会》俗作争,非。考证:(《礼·曲礼》非理不决。)谨照原文非理改非礼。
强强:《寅集下·弓字部》《说文徐注》同强。秦刻石文从口。同强。(强)《唐韵》巨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渠良切,□音强。《玉篇》米中蠹。《尔雅·释虫》蛄□,强□。〈注〉今米榖中小黑虫是也。建平人呼为□子。《扬子·方言》蛄□谓之强□。江东人谓之□。又《尔雅·释虫》强蚚。〈疏〉强,虫名也。一名蚚,好自摩捋者,盖蝇类。〈又〉强丑捋。〈注〉以脚自摩捋。又与强通。《广韵》刚强也,健也。《礼·曲礼》四十曰强而仕。〈疏〉强有二义,一则四十不惑,是智虑强。二则气力强也。《中庸》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又《集韵》胜也。《礼·中庸注》南方以舒缓为强,北方以刚猛为强。又《广韵》暴也。《史记·田延年传》诛鉏豪强。又算家以有余为强。《古木兰诗》策勳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又岁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丁曰强圉。又姓。《左传·庄十六年》刖强鉏。《广韵》后汉有强华奉赤伏符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其两切,强上声。《集韵》勉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勤也。《礼·中庸》或勉强而行之。又《韵会》矫强。《左传·庄十九年》鬻拳强谏楚子。《荀子·臣道篇》率羣臣百吏,而相与强君曰桥君。〈注〉桥音矫。又劝也。《周礼·地官》正其行,而强之道艺。〈注〉强,犹劝也。《礼·乐记》强而弗抑则易。〈疏〉师但劝强其神识,而不抑之令晓,则受者和易。又姓。《广韵》《前秦录》有将军强求。◎按《后汉》强华,《前秦》强求同姓,《广韵》分二音,不知何据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其亮切,强去声。《韵会》木强,不和柔貌。《前汉·周昌传赞》周昌,木强人也。〈注〉言其强质如木石然。又《正韵》自是也,□也。《前汉·陆贾传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强於此。〈注〉屈强,不柔服也。《史记》作屈强。又与襁通。《类篇》强,负儿衣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成王少在强葆之中。〈注〉索隐曰:强葆即襁褓。正义曰:强阔八寸,长八尺,用约小儿於背而负行。(强)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止其行,而强之道艺。)谨照原文止改正。
好好:《丑集下·女字部》《唐韵》呼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许皓切,□蒿上声。美也,善也。《诗·郑风》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诗·卫风》永以为好也。又好会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琬圭以结好。《左传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结二国之好。又人名。张好好,年十三,姣丽善歌,杜牧置乐籍中。见《唐书·杜牧传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顶会乡族,仙乐竞奏,唱人间好。见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广韵》呼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虚到切,□音耗。《说文》爱而不释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滞,有所好,则爱而不释,故於文,女子为好。《诗·唐风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璧羡尺好,三寸以为度。〈注〉羡,径也。璧羡,以起度也。好,璧孔也。又姓。见《纂文》。又叶呼厚切,音吼。《王褒·讲德论》毛嫱西施,善毁者不能蔽其好。嫫母倭傀,善誉者不能揜其丑。又叶滂佩切,音配。《楚辞·九章》自前世之嫉贤兮,谓蕙若其不可佩。妒佳冶之芬芳兮,□母姣而自好。又叶呼□切,音诟。《诗·唐风》岂无他人,维子之好。叶上究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琬圭以结好。)谨照原书地官改春官。(《左传·文十二年》藉先君之命,结二国之好。)谨照原文先君改寡君。
胜胜:《子集下·力字部》《唐韵》识蒸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书蒸切,□音升。《说文》从力,□声。本从舟,省作月。任也。《广韵》举也。《正韵》堪也。《诗·小雅》既克有定,靡人弗胜。又《广韵》汉复姓。何氏姓苑有胜屠公,为河东太守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诗证切。升去声。《广韵》胜,负之对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天道不争而善胜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百战百胜。又加也,优过之也。《周子通书》实胜善也,名胜耻也。又妇人首饰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,或镂金薄为人胜。《杜甫·人日诗》胜里金花巧耐寒。又州名。《广韵》春秋时戎狄地,战国时晋赵地,汉云中五原也。隋属云州,唐武德中攺为胜州。考证:(《荆楚岁时记》人日剪彩为花胜以相遗,或镂金簿为人胜。)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