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í zān qì xì
成语简拼:YZQX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成语繁体:遺簪棄舄
成语解释
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。同『遗簪坠舄』。
成语接龙
1、遗簪弃舄→舄乌虎帝→帝王将相→相逢恨晚→晚生后学→学书学剑→剑及屦及→及笄年华→华冠丽服→服牛乘马→马齿徒长→长林丰草→草木萧疏→疏财重义→义结金兰→兰芷之室→室迩人遥→遥遥领先→先礼后兵→兵拏祸结→结结巴巴→巴山蜀水→水陆杂陈→陈规陋习→习若自然
2、遗簪弃舄→舄乌虎帝→帝王将相→相机行事→事核言直→直言切谏→谏争如流→流水行云→云霓之望→望梅止渴→渴而掘井→井蛙醯鸡→鸡虫得丧→丧胆亡魂→魂飘神荡→荡海拔山→山崩水竭→竭泽而渔→渔人得利→利齿伶牙→牙白口清→清风亮节→节衣素食→食玉炊桂→桂子兰孙
3、遗簪弃舄→舄乌虎帝→帝王将相→相视而笑→笑青吟翠→翠竹黄花→花簇锦攒→攒三集五→五陵豪气→气涌如山→山包海容→容膝之地→地塌天荒→荒唐无稽→稽古揆今→今昔之感→感恩戴德→德厚流光→光芒万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→馈贫之粮→粮多草广→广种薄收→收缘结果
4、遗簪弃舄→舄乌虎帝→帝王将相→相形见拙→拙贝罗香→香消玉减→减师半德→德言容功→功高盖世→世外桃源→源清流洁→洁己奉公→公规密谏→谏争如流→流落江湖→湖光山色→色衰爱弛→弛声走誉→誉不绝口→口出不逊→逊志时敏→敏而好学→学非所用→用之不竭→竭诚相待
5、遗簪弃舄→舄乌虎帝→帝辇之下→下回分解→解衣包火→火灭烟消→消愁解闷→闷闷不乐→乐不思蜀→蜀犬吠日
成语造句
(1)敖凡哥哥给袁美和门圹介绍了“遗簪弃舄”的成语典故。
(2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遗簪弃舄”几个大字。
(3)奎奎写不出成语“遗簪弃舄”的拼音。
(4)茗茗不会写成语“遗簪弃舄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浦北县寨圩中学的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遗簪弃舄”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遗遗:yí 1、<动>遗失;丢失。《过秦论》: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』2、<动>放弃;舍弃。《师说》:『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』3、<名>遗失的东西。《乐羊子妻》:『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?』4、<动>遗留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』[又] 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。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『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。』wèi 1、<动>赠送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遗之。』2、<名>给予的东西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父母岁有裘葛之遗。』[遗风] 流传下来的风尚。[遗民] 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
簪簪:zān 1、<名>古代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长形针。《春望》:『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』2、<动>在头上插戴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河立待良久。』[簪花] (1)戴花。(2)书体的一种。[簪缨] 簪和缨,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装饰物。也指为官的人。
弃弃:qì 1、<动>抛弃;舍弃。《六国论》:『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』2、<动>糟蹋。《陶侃》:『生无益于时,死无闻于后,是自弃也。』3、<形>舍弃的;废弃的。《芙蕖》:『只有霜中败叶,零落难堪,似成弃物矣。』[弃世] (1)摒绝俗务,超脱世外。(2)死的委婉说法。[弃市]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,称『弃市』。
遗遗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唐韵》以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夷隹切,□音夷。《说文》亡也。《易·泰卦》不遐遗。〈注〉用心弘大,无所遗弃也。《诗·小雅》弃予如遗。〈注〉言忘去不复存省也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刺》三曰遗忘。又《正韵》失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功不遗矣。《后汉·桓荣传》虑无遗计。又《集韵》余也。《礼·乐记》有遗音者矣。〈注〉有不尽之音。《屈原·离骚》依彭咸之遗则。〈注〉遗,余也。又留也。《书·大诰》宁王遗我大宝龟。《左传·昭十九年》古之遗爱也。又《字汇补》便旋也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小遗殿上。《南史·谢几卿传》小遗沾令史。〈注〉即俗言小便也。又《正字通》遗遗,与委蛇通。《战国策》出遗遗之门。〈注〉言其路逶迤也。《管子·枢言篇》遗遗乎若有从治。又姓。鲁费宰南遗之后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以醉切,遗去声。投赠也,馈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遗人注》以物有所馈遗也。《左传·隐元年》请以遗之。又《玉篇》余恚切《正韵》于位切,□音□。又《集韵》徐醉切,音遂。盈之切,音怡。愈水切,音唯。义□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旬为切《等韵》似为切。□与随同。谦以下人也。《诗·小雅》莫肯下遗。〈注〉遗,音随。
簪簪:《未集上·竹字部》(古文)兂《广韵》侧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缁岑切《正韵》缁深切,□音□。首筓也。《释名》簪,兓也,连冠于发也。又□也,因形名之也。又《广韵》作含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祖含切,□音鐕。义同。又疾也。《易·豫卦》由豫,大有得,勿疑,朋盍簪。〈疏〉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则羣朋合聚,而疾来也。又《前汉·百官表》爵一级曰公士,二上造,三簪嫋袅。〈注〉师古曰:以组带马曰袅。簪袅者,言饰此马也。又《集韵》子感切,音昝。《易》朋盍簪。王肃读。又徂官切。《易》朋盍簪。李鼎祚曰:簪旧读作攒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、篸。考证:(《易·豫卦》〈注〉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则羣朋合聚,而疾求也。)谨照原文注改疏。求改来。
弃弃:《寅集下·廾字部》《说文》古文弃字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是弃□也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周后稷名弃,其母姜原欲弃之,因名曰弃。余详木部八画。(弃)(古文)弃《唐韵》诘利切《韵会》磬致切《正韵》去冀切,□音器。《说文》捐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忘也。《诗·周南》不我遐弃。《礼·冠礼·祝辞》弃尔幼志,顺尔成德。(弃)考证:(《尔雅·释诂》忘也。)谨照原书释诂改释言。(《诗·召南》不我遐弃。)谨照原书召南改周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