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tiān zhēn wú xié
成语简拼:TZW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天真無邪
成语英文:innocence
成语解释
邪:不正当。心地善良纯洁,没有不正当的想法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女性与儿童
近义词
天真烂漫、赤子之心、活泼可爱、天真烂缦
成语示例
(1)于北蓓天真无邪的举动使我对那一夜的真实细节只留下模糊的记忆,却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温馨印象。▼王朔《动物凶猛》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天真无邪”几个大字。
(2)聂叔叔给嫱嫱和他的同学讲解了“天真无邪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小斐写不出成语“天真无邪”的拼音。
(4)小皓不会写成语“天真无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玉林师院附中的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天真无邪”。
(6)孩子们可以任意想象有关魔法的事情,可以相信善恶斗争的绝对纯粹、尽情沐浴天真无邪、不折不扣的友情。
(7)华特丝女士在她那本新出的回忆录《试镜》中率直地写到:“我在“今日”里,就像那些乡村电影中天真无邪的女孩一样:只是默默无闻不被重视的替角。”
(8)它的伊甸园式的暗示十分明显,白昼明亮的光与电影灰暗的主题形成对比,在头骨这个符号下,天真无邪与人生曾经的沧海桑田结合一起。
(9)在这部小说中,笛福描写了鲁宾逊整个成长经历,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到一个精明而饱经沧桑的成年,受到了无数次坎坷的磨练。
(10)天真无邪又是什么,为什么应该要珍惜赤子之心?
(11)我对赛柔的迷恋完全是天真无邪的。
(12)天真无邪具有非常简洁的风格——哈利法克斯
(13)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,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。
(14)五姐妹都是天真无邪的小丫头,这时都是高兴的拍掌庆祝。
(15)只要一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,生活顿时变得美好得像童话一般。
(16)在天真无邪的婴儿和自信自尊的男子汉之间,有一种惹人开心的小生灵,叫做男孩。
(17)在某种意义上,他俩都天真无邪,对世界存在的方式几乎一无所知,并且不在乎这种无知。
(18)前往上海大团镇初级中学的小面包车上,涵菱哥哥给锦绣和羽裳讲解了『天真无邪』的故事。
(19)活泼的脾性和天真无邪结合之后,能够使美丽更加诱人,知识更加可爱,才智更加温厚——艾迪生
成语出处
顾笑言《正月十八吃元宵》:『小青年们听了,都放下碗筷,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天真天真:(1)心地单纯,性情直率;没有做作和虚伪:天真烂漫。(2)头脑简单,容易被假象迷惑:这种想法对于天真。
无邪无邪:[wúxié] 没有邪恶的想法。无邪的儿童。
天天:tiān 1、<名>天空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《秋声赋》:『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』《敕勒歌》:『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』3、<名>自然;本性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』4、<名>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』《子鱼论战》:『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』5、<名>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。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:『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』[天道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气。[天府] 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地势险要的地方。[天光] 日光。天空的景象。[天理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然的组织结构。(3)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。(4)上天主持的公道。[天伦] 天然伦次,指兄弟。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。[天年] 自然寿命。[天书] (1)帝王的诏敕。(2)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。(3)比喻难认、难懂的书和文字。[天作之合] 天生的配偶。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,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。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、特殊。
真真:zhēn 1、<名>自然的本性。《庄子·秋水》:『谨守而勿失,是谓反其真。』2、<形>真实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『使真伪毋相乱。』3、<形>真正的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『嗟乎﹗此真将军矣。』4、<副>确实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众壑纵横,真黄山绝胜处。』
无无:wú 1、<动>没有。《黔之驴》:『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』2、<副>不;别。《硕鼠》:『硕鼠硕鼠,无食我麦。』3、<连>不论;无论。《师说》:『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』4、<形>贫穷;无资财。《货殖列传》:『礼生于有而废于无。』[无道] 行为暴虐,不施仁政。[无非] 无一不是;全部都是。[无几] (1)不多;很少。(2)没有希望。(3)不久。[无乃] 莫非;恐怕;岂不是。常与『乎』、『欤』等语气词配合使用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
邪邪:xié <形>邪恶;不正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谗谄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。』yé<助>表示疑问的语气词。《马说》:『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』[邪辟] 乖戾不正。[邪赢] 用不当手段来获利。
天天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兲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他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他年切,□腆平声。《说文》颠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镇也,居高理下,为物镇也。《易·说卦》乾为天。《礼·礼运》天秉阳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无实形,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别无天。《程子遗书》天之苍苍,岂是天之形。视下亦复如是。《张子正蒙》天左旋,处其中者顺之,少迟则反右矣。《朱子·语类》离骚有九天之说,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据某观之,只是九重。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,里面重数较软,在外则渐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里转得愈紧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细察卵白,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,第八重白膜稍硬,最后九重便成硬殻。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。今西洋历说,天一层缓似一层,此七政退旋,所以有迟速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天,根氐也。《周语》天根见而水涸。又古帝号。葛天氏,见《疏仡纪》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以乳为目,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形一作□。《陶潜诗》□天舞干戚,猛志故常在。或作兽名,非。又地名。《蜀地志》蜀卭僰山后四野,无晴日,曰漏天。《杜甫诗》地近漏天终岁雨。又山名。《九州要记》凉州古武城有天山,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。一曰在伊州。〈注〉天山,即祁连山。又天,乐名。钧天广乐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又署名。《唐六典》内阁惟秘书阁,宏壮曰木天。今翰林院称木天署。又景天,草名。《陶弘景曰》以盆盛,置屋上,辟火灾。又髡□。《易·暌□》其人天且劓。又姓。汉长社令天高。见《姓苑》。○按先韵,古与真文通,故天字皆从铁因反。考之经史皆然,惟《易》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,与庚青通耳。《正字通》谓,至尊莫如天,天以下又莫如君父,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,所论颇正大。□,武后所造天字,似篆文天。
真真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侧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人切,□轸平声。《说文》仙人变形而登天也。《司马子坐忘枢翼篇》链形为气,名曰真人。又《玉篇》不虚假也。《韵会》实也。伪之反也。《正韵》神也,淳也,精也,正也。《庄子·渔父篇》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《前汉·宣帝诏》使真伪毋相乱。《后汉·马援传》帝王自有真也。又《南齐书·顾欢传》佛号正真,真会无生。《天隐子神解篇》本一性而言,谓之真如。又《旧唐书·明皇纪》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所着书,改为真经。又天曰真宰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若有真宰,而特不得朕。又天真,天乙,始生之真元也。《黄帝素问》有上古天真论。又画像曰写真。《张君房丽情集》蒲女崔徽写真,寄裴敬中。又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京房风角集星章,妖星,一曰真若。岁星所生也。又茶名。《博物志》饮真茶,令人少眠。任昉云:真,香茗,出巴东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降真香,生南海诸山。又金名。《本草·释名》陶弘景曰:仙方名金为太真。又玉名。《抱朴子僊药篇》□真者,玉之别名也。又州名。汉广陵地,宋置真州。又四川化外,唐置真州。又姓。汉长史真佑,宋学士真德秀。又复姓。唐将军真郭待封。又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北魏呼官吏为真,如直真,乌矮真之类。又叶之然切,音旃。《陆云·陆常侍诔》於惟君德,齐圣广渊。羣彦景附,渐化濯真。《六书正伪》人受气以生,目最先,神之所聚,无非实也。故从目从匕。匕,化也。从兀,气之状也。会意。《孙季昭曰》六经之中无真字。□,古文真。(真)同真。俗字。
无无:《卯集下·无字部》《唐韵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说文》□,亡也。奇字,无通□。王育说,天屈西北为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释文》无音无。易内皆作此字。《艺苑雄黄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。诗、书、春秋、礼记、论语本用无字,变篆者变为无,惟易、周礼尽用无。然论语亡而为有,我独亡,诸无字,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广韵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释典》。(无)(古文)《唐韵》武扶切《广韵》武夫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微夫切,□音巫。《说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书·舜典》刚而无虐,□而无傲。又《益稷》懋迁有无化居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虚无之间也。〈注〉虚无皆有间隙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《周子·太极图说》无极而太极。又《礼·三年问》无易之道也。〈注〉无,犹不也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越巂郡会无县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无且明,无能。又《广韵》汉复姓无庸无钩,俱出自楚。又文无,药名。《古今注》相别赠之以文无。文无,一名当归。又《说文奇字》作无。《玉篇》虚无也。周易无字俱作无。又《集韵》或作亡。《诗·卫风》何有何亡。又通作毋。书,无逸。《史记·鲁世家》作毋逸。又通作毛。《后汉·冯衍传》饥者毛食。〈注〉衍集:毛作无。今俗语犹然。或古亦通乎。《佩觿集》河朔谓无曰毛。《通雅》江楚广东呼无曰毛。又《集韵》或作武。◎按礼器:诏侑武方。注:武当为无,声之误也。郑注:明言其误。集韵合无,武为一。非。《集韵》无或作橆。韵会,□本古文蕃□字。篆借为有无字。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。〇按说文□,从亡无声,在亡部。至蕃橆之橆,在林部。音义各别,不云相通。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,不应借用。玉篇集韵韵会俱非。韵会蕃橆作蕃□,尤非。又按读书通云: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,或止义通,或止音近,实非一字也。读书通误。又梵言,南无呼那谟。那如拏之上声,谟音如摩,犹云归依也。
邪邪:《酉集下·邑字部》《广韵》似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徐嗟切,□音斜。《广韵》不正也。《正韵》奸思也,佞也。《易·乾卦》闲邪存其诚。《书·大禹谟》去邪勿疑。又《韵会》辟邪,兽名。又《唐韵》以遮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余遮切,□音耶。《说文》琅邪,郡名。又莫邪,刃名。吴大夫莫邪作宝刃,因名。又呼韩邪,匈奴王名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呼韩邪单于来朝。又若邪,水名。在越州会稽县。又胥邪,木名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留落胥邪。〈注〉胥邪,似椶榈,皮可为索。又污邪,下地田也。《史记·滑稽传》污邪满车。又助语,又疑辞,经传俱作邪,俗作耶。又《集韵》羊诸切,音余。与余同。《史记·正书》归邪於终。〈注〉邪,余分也。终,闰月也。又《集韵》时遮切,音闍。瑞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如星非星,如云非云,命曰归邪。〈注〉邪,音蛇。又《字汇补》子可切,音左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邪与肃慎为邻。〈注〉邪读为左,谓东北接也。又叶详於切,音徐。《诗·邶风》其虚其邪,既亟只且。〈注〉邪,亦作徐。缓也。又叶伊宜切,音移。《尚书·考灵曜》虚为秋□,昴为冬期。阴气相左,德乃不邪。考证:(《史记·天官书》如星非星,如云非云,名曰归邪。)谨照原文名改命。(《诗·□风》其虚其邪,既亟只且。)谨照原文□改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