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tiān xiāng guó sè
成语注音:ㄊㄧㄢ ㄒㄧㄤ ㄍㄨㄛˊ ㄙㄜˋ
成语简拼:TXG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天香國色
成语英文:heaven fragrance and national beauty
成语解释
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,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也形容女子的美丽
近义词
[同]国色天香、倾国倾城、沉鱼落雁、冠绝群芳、风华绝代、闭月羞花
成语接龙
1、天香国色→色胆包天→天涯海角→角户分门→门闾之望→望洋而叹→叹为观止→止渴思梅→梅妻鹤子→子为父隐→隐居求志→志得气盈→盈盈一水→水漫金山→山鸣谷应→应付裕如→如振落叶→叶公好龙→龙战鱼骇→骇目惊心→心心相印→印累绶若→若明若昧→昧旦晨兴→兴观群怨
2、天香国色→色飞眉舞→舞文弄墨→墨守成规→规矩准绳→绳愆纠谬→谬妄无稽→稽疑送难→难以为继→继绝存亡→亡羊补牢→牢甲利兵→兵销革偃→偃兵修文→文章经济→济世安民→民殷国富→富轹万古→古往今来→来之不易→易口以食→食不充口→口是心非→非分之念→念兹在兹
3、天香国色→色飞眉舞→舞榭歌楼→楼船箫鼓→鼓舞人心→心安理得→得而复失→失张冒势→势若脱兔→兔丝燕麦→麦丘之祝→祝发文身→身体发肤→肤受之言→言行相诡→诡计多端→端倪可察→察言观色→色授魂与→与时推移→移气养体→体大思精→精雕细刻→刻章琢句→句栉字比
4、天香国色→色厉胆薄→薄寒中人→人非草木→木朽蛀生→生荣死哀→哀告宾服→服牛乘马→马腹逃鞭→鞭辟近里→里谈巷议→议事日程→程朱理学→学老于年→年深日久→久悬不决→决不待时→时运亨通→通时合变→变名易姓→姓甚名谁→谁是谁非→非分之想→想望风采→采椽不斫
5、天香国色→色厉胆薄→薄暮冥冥→冥顽不灵→灵蛇之珠→珠圆玉润→润屋润身→身远心近→近交远攻→攻城野战→战战兢兢→兢兢翼翼→翼翼小心→心腹之忧→忧深思远→远不间亲→亲上做亲→亲仁善邻→邻女詈人→人约黄昏→昏昏噩噩→噩噩浑浑→浑浑沉沉→沉浮俯仰→仰不愧天
成语示例
(1)他有个亲生的女儿,叫做娟奴,见在南瓦子住,果是天香国色。▼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访友》
(2)《再生缘·第二一回》:『起来缓缓辞金殿,分明是,一朵天香国色花。』
(3)宋·晁补之〈次韵李秬赏花〉诗:『天香国色竞新奇,初过清明未觉稀。』
(4)…诗好,曲子好,琵琶也好。当真是荆钗布裙,不掩天香国色。不论做诗唱曲,从淡雅中见天然,那是第一等的功夫…——当代·金庸《鹿鼎记》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天香国色」是一个联合式成语。
(2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天香国色”几个大字。
(3)地矿子校的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天香国色”。
(4)都都写不出成语“天香国色”的拼音。
(5)海娜哥哥给惠西和国枚讲解了“天香国色”的故事。
(6)涵涵不会写成语“天香国色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女子肌肤胜雪,唇红齿白,当真是天香国色。
(8)乾隆见了如此天香国色的姑娘眼睛都发直了。
(9)去玉林市大府园中学的路上,绍逢大哥哥给炎汝和尤莹讲述了『天香国色』的历史典故
(10)我道叔宝对秀娘情义有多深,今日方知也不过尔尔,原来叔宝也是见异思迁的主啊,那尹小姐的天香国色,可曾忆起了?
(11)容华,红粉佳人,红粉青娥,天生尤物,天仙化人,姑射神人,绝色美人,月里嫦娥,人面桃花,天生丽质,天香国色,仙资玉质。
成语出处
唐·李浚《摭异记》:『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国色国色:[guósè] (1)有绝顶出众的美貌、冠绝一国的女子。天姿国色。骊姬者,国色也。――《公羊传·僖公十年》。(2)牡丹,色极艳丽,有国色之称。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――唐·刘禹锡《尝牡丹》。
天天:tiān 1、<名>天空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《秋声赋》:『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』《敕勒歌》:『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』3、<名>自然;本性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』4、<名>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』《子鱼论战》:『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』5、<名>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。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:『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』[天道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气。[天府] 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地势险要的地方。[天光] 日光。天空的景象。[天理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然的组织结构。(3)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。(4)上天主持的公道。[天伦] 天然伦次,指兄弟。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。[天年] 自然寿命。[天书] (1)帝王的诏敕。(2)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。(3)比喻难认、难懂的书和文字。[天作之合] 天生的配偶。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,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。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、特殊。
香香:xiāng 1、<名>谷物煮熟后的香味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『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』2、<名>香气;芳香的气味。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:『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』3、<形>气味好闻;芳香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野芳发而幽香。』4、<形>香甜;甘美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冽。』5、<名>香料。《促织》:『问者爇香于鼎。』[香火] (1)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。(2)指结盟。
国国:guó 1、<名>国家。《察今》:『故治国无法则乱。』2、<名>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』3、<名>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『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』《岳阳楼记》:『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』4、<名>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『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』
色色:sè 1、<名>脸色;表情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举欣欣然有喜色。』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太后之色少解。』2、<名>女色;美貌的妇女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『耳目极声色之好。』《柳毅传》:『毅怪视之,乃殊色也。』3、<名>容貌。《琵琶行》:『年长色衰,委身为贾人妇。』4、<名>色彩;颜色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』5、<名>天色;景色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。』6、<名>种这类。《北史·长孙道生传》:『客内无此色人。』
天天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兲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他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他年切,□腆平声。《说文》颠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镇也,居高理下,为物镇也。《易·说卦》乾为天。《礼·礼运》天秉阳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无实形,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别无天。《程子遗书》天之苍苍,岂是天之形。视下亦复如是。《张子正蒙》天左旋,处其中者顺之,少迟则反右矣。《朱子·语类》离骚有九天之说,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据某观之,只是九重。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,里面重数较软,在外则渐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里转得愈紧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细察卵白,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,第八重白膜稍硬,最后九重便成硬殻。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。今西洋历说,天一层缓似一层,此七政退旋,所以有迟速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天,根氐也。《周语》天根见而水涸。又古帝号。葛天氏,见《疏仡纪》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以乳为目,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形一作□。《陶潜诗》□天舞干戚,猛志故常在。或作兽名,非。又地名。《蜀地志》蜀卭僰山后四野,无晴日,曰漏天。《杜甫诗》地近漏天终岁雨。又山名。《九州要记》凉州古武城有天山,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。一曰在伊州。〈注〉天山,即祁连山。又天,乐名。钧天广乐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又署名。《唐六典》内阁惟秘书阁,宏壮曰木天。今翰林院称木天署。又景天,草名。《陶弘景曰》以盆盛,置屋上,辟火灾。又髡□。《易·暌□》其人天且劓。又姓。汉长社令天高。见《姓苑》。○按先韵,古与真文通,故天字皆从铁因反。考之经史皆然,惟《易》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,与庚青通耳。《正字通》谓,至尊莫如天,天以下又莫如君父,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,所论颇正大。□,武后所造天字,似篆文天。
香香:《戌集下·香字部》《广韵》许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虚良切,□音乡。《玉篇》芳也。《正韵》气芬芳。《书·君□》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《诗·周颂》有飶其香。《礼·月令》中央土,其臭香。又草木之香,如沉香,栈香,蜜香,檀香,具载。《洪刍·香谱》及《叶延珪·香隶》诸书。又兽亦有香。《谈苑》商女山中多麝,其性绝爱其脐,为人逐急,即投岩举爪,剔裂其香。又《本草》麝香有三等:第一生香,亦名遗香,乃麝自剔出者。其次脐香。其三心结香。又有小麝,其香更奇。又风香。《庾信诗》结客少年塲,春风满路香。又含香。《汉官仪》尚书郞含鸡舌香,伏奏事。又酒香。《王绩诗?飞跃醭赝ず茫司莆拖恪!抖鸥κ泛频捶绯就猓剖煜恪S只!堵郊恰芬槐惹鹗榍夼淌希沃形呕ㄏ憧崃遥熬酰蟮弥蛎恪K姆轿胖轿ㄖ邢槿穑烀鹣恪S侄∠恪!侗静荨芬幻∽酉悖ㄗ习咨樱≌呶∠悖笳呶付∠恪S志泼!端臻に捅滔憔剖繁滔憬龅圩蛹遥於瓶撬至靼弧!读踝勇E诗》未饶赤壁风流在,且向何家醉碧香。又阿香。《搜神记》永和中,义兴人姓周,出都,日暮。道边有一新草小屋,一女子出门,周求寄宿。一更中,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,云:官唤汝推雷车。女乃辞去。夜遂大雷雨。又人名。黄香,仇香,见《后汉书》。又姓。明四译馆通事香牛。又山名。《唐书·白居易传》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,自称香山居士。又水名。《述异记》吴故宫有香水溪。又殿名。《三辅黄图》武帝时,后宫八区,有披香殿。又享名。《李白诗》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国国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(古文)囗囶圀《唐韵》古或切《集韵》骨或切,□觥入声。《说文》邦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国之法,以分国为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记》匠人营国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《礼·王制》五国以为属,十国以为连,二十国以为卒,二百一十国以为州。《孟子》大国,地方百里,次国,地方七十里,小国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〈注〉山国多山者,土国平地也,泽国多水者。又灭人之国曰胜国。《左传注》胜国者,绝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国。亦曰绝国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。〈又〉远处绝国。又两国相距曰敌国。《孟子》敌国不相征也。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闻子之归位,不过典属国。〈注〉典,掌也。即掌属国之事者。又城郭国,行国。《宋程大昌备北边对》汉西域诸国,有城郭国,有行国。城郭国,筑城为守者,行国不立城,以马上为国也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太公之后。齐有国氏,世为上卿,宋有国卿。又囯,《正字通》俗国字。囻,同国,民国期间俗字。
色色:《未集下·色字部》《广韵》所力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杀测切,□音啬。《说文》颜气也。人之忧喜,皆着於颜,故谓色为颜气。《礼·玉藻》色容庄。《汲冢周书》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厉然以侮,欲色妪然以愉,惧色薄然以下,忧悲之色瞿然以静。《后汉·严光传》帝思其贤,乃令以物色访之。〈注〉以形貌求之也。又采色。《书·臯陶谟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〈注〉五色,青黄赤白黑也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又色慾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内作色荒。〈传〉色,女色。《礼·坊记》诸侯不下渔色,故君子远色,以为民纪。又物景亦曰色。《庄子·盗跖篇》车马有行色。《潘岳·关中诗》重围克解,危城载色。岂曰无过,功亦不测。〈注〉载色,犹言有生气起色也。又《公羊传·哀六年》色然而骇。〈注〉惊貌。又《诗·鲁颂》载色载笑。〈传〉色,温润也。又《战国策》怒於室者色於市。〈注〉色,作色也。又秘色。《高斋漫录》世言秘色,磁器。钱氏有国时,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,臣庶不得用,故云秘色。又《博雅》色,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