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í rì yǐn
成语简拼:SR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十日飲
成语解释
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。
成语示例
(1)平原十日饮,中散千里游。▼南朝·齐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叙》
(2)相呼十日饮,不负百年身。▼宋·陆游《对酒作》诗
成语造句
(1)不佘叔叔给绍军和漫仪讲了“平原十日饮”的历史故事。
(2)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“平原十日饮”几个大字。
(3)小晨写不出成语“平原十日饮”,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。
(4)小茜不会写成语“平原十日饮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新关镇中心学校的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平原十日饮”。
(6)打开本子,上面赫然是“十日饮”几个大字。
(7)龙宽哥哥给纬珊和芳哲介绍了“十日饮”的成语典故。
(8)长兴第一中学的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十日饮”。
(9)相呼十日饮,不负百年身。见宋·陆游《对酒作》诗。
(10)平原十日饮,中散千里游。见南朝·齐陆厥《奉答内兄希叙》。
(11)前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楠木冲学校中学部的路途中,靖航哥哥给馨雨和栩睿讲解了『平原十日饮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『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十十:shí 1、<数>十。2、<数>泛指数目大。《行路难》:『金樽清酒斗十千。』3、<数>十倍。《谋攻》:『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』4、<数>十分之……《陈涉世家》: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
日日:rì 1、<名>太阳。《夸父逐日》:『夸父与日逐走。』2、<名>白昼;白天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』3、<名>一昼夜;一天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尝一日千里,不忍杀之。』[又] 每天;天天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。』[又] 一天天地。《涉江》:『鸾鸟凤皇,日以远兮。』4、<名>日子;时间。《过故人庄》:『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』5、<名>往日;从前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『日君乏使,使臣斯司马。』6、<名>他日;以后的某一天。《列子·汤问》:『日以偕来,吾与若俱观之。』
饮饮:yǐn 1、<动>喝。《劝学》:『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。』2、<名>喝的东西。《夸父逐日》:『渴欲得饮。』3、<动>饮酒。《鸿门宴》: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。』4、<动>没入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一发饮羽,狼失声而逋。』yìn<动使动>让……喝;给……喝;喂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』[饮恨] 含恨受屈而无法申诉。[饮泣] 泪流满面,泪流入口中。
十十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是执切《集韵》寔入切《正韵》寔执切,□音拾。《说文》十,数之具也。一为东西,丨为南北,则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数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系辞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汉·韩安国传》利不十者,不易业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汉·谷永传》天所不飨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[音chéng]传》此其与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韵会》令官文书借作拾。又《陆游老学庵笔记》转平声,可读为谌。白乐天诗:绿浪东西南北路,红栏三百九十桥。宋文安公宫词:三十六所春宫馆,一一香风送管弦。鼂以道诗:烦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诗。
日日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人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入质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实也。太阳之精不亏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释名》日,实也,光明盛实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与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系辞》县象着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说卦》离为火为日。《周礼·天官·九□注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礼·祭义》日出於东。《史记·天官书注》日者,阳精之宗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日合於天统。《后汉·荀爽传》在地为火,在天为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火气之精者为日。又《书·舜典》协时月正日。〈传〉合四时之气节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齐一也。又《洪范》五纪,三曰日。〈传〉纪一日。〈疏〉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,周十二辰为一日。又《礼·曲礼》外事以刚日,内事以柔日。〈疏〉十日有五奇五偶,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,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。又《郊特牲》郊之祭也,迎长日之至也。〈注〉迎长日者,建卯而书夜分,分而日长也。又《左传·文七年》日卫不睦。〈注〉日,往日也。又《左传·桓十七年》天子有日官,诸侯有日御。〈注〉皆典正数者。又《史记·日者传注》卜筮占□时日,通名日者。又《集韵》而力切,音眲。义同。又《韵补》叶而至切。《李嵩·述志赋》审机动之至微,思遗餐而忘寐。表略韵於纳素,托精诚於白日。《类篇》唐武后作□。
饮饮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淾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锦切,音上声。《玉篇》咽水也。亦歠也。《释名》饮,奄也。以口奄而引咽之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饮用六清。又《酒正》辨四饮之物:一曰清、二曰医、三曰浆、四曰酏。〈注〉清渭醴之泲者,医即内则以酏为醴者,浆今之酨浆,酏今之粥也。又漱也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賔坐祭,遂饮奠於丰上。〈注〉饮,潄也。又隐也。《后汉·蔡邕传》邕上疏曰:臣一入牢狱,当为楚毒所迫趣,以饮章辞情,何缘复闻。〈注〉趣音促,饮犹隐也,今匿名文书也。又《正字通》乐律有声饮,以声相转而合也。梁武帝自制四器,名曰通,每通施三弦,因以通声,随声酌其清浊高下也。又饮器,溺器也。《战国策》赵襄子杀智伯,漆其头以为饮器。〈注〉溺器。或曰酒器。又受箭曰饮箭。《郭璞·蛟赞》汉武饮羽。又《广韵》於禁切,音荫。以饮饮之也。《礼·檀弓》酌而饮寡人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。又《庄子·则阳篇》或不言而饮人以和。《说文》或作□。通作饮。互详酉部酓字注。考证:(《周礼》《酒正》辨四饮之物。一曰清〈注〉清渭酒之洓者。)谨照原注酒改醴。洓改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