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ōng mào zhú bāo
成语注音:ㄙㄨㄙ ㄇㄠˋ ㄓㄨˊ ㄅㄠ
成语简拼:SMZB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鬆茂竹苞
成语解释
比喻兴盛繁荣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1、松茂竹苞→苞藏祸心→心驰神往→往蹇来连→连昏接晨→晨钟暮鼓→鼓舌掀簧→簧口利舌→舌挢不下→下愚不移→移易迁变→变态百出→出口伤人→人弃我取→取乱存亡→亡国之器→器满意得→得失荣枯→枯株朽木→木坏山颓→颓垣断堑→堑山堙谷→谷父蚕母→母难之日→日中将昃
2、松茂竹苞→苞藏祸心→心手相应→应天顺民→民富国强→强颜欢笑→笑逐颜开→开卷有益→益谦亏盈→盈盈秋水→水土不服→服牛乘马→马牛其风→风餐雨宿→宿学旧儒→儒雅风流→流星飞电→电闪雷鸣→鸣鼓而攻→攻瑕索垢→垢面蓬头→头梢自领→领异标新→新学小生→生死相依
成语示例
(1)《清史稿·礼志》:『思媚嗣徽,松茂竹苞,神罔时恫,执豕酌匏。』
成语造句
(1)岚一大哥哥给槿琪和筱浠讲述了“松茂竹苞”的历史典故
(2)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松茂竹苞”几个大字。
(3)锐锐写不出成语“松茂竹苞”,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。
(4)石湖沟乡中学的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松茂竹苞”。
(5)小牛不会写成语“松茂竹苞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《清史稿·礼志》:『思媚嗣徽,松茂竹苞,神罔时恫,执豕酌匏。』。
(7)去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车上,妍伽大哥哥给婉倩和月琼讲了『松茂竹苞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『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松松:1、[古] 鬆[sōng] (1)发乱;乱发貌。首蓬松以半散,支棘瘠而枯郏――唐·陆龟蒙《自怜赋》。(2)不紧。蜂须蝉翅薄松松,浮动搔头似有风。――唐·王建《宫词》。又如:松宽(亦作宽松。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,放松);松松爽爽(轻松爽快);松怠怠(赖散的样子);松通(宽松,放宽)(3)不坚实。如:松脆;这点心松脆可口。(4)经济宽裕。如:『手头松』;松通(舒散,流通,宽裕)(5)不中用。有这等一个松驸马。――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》。(6)慢。围棋术语。松,慢也。棋家取其玲珑透空,疏而不漏之谓也。――宋·徐铉《围棋义例》。2、[古] 鬆[sōng] (1)使松弛。如:松松螺丝;松帆。3、[古] 鬆[sōng] (1)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。如:肉松;鱼松;鸡松。4、[sōng] (1)(形声。从木,公声。本义:松科植物的总称)同本义。松,松木也。――《说文》;山有乔松。――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;如松茂矣。――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;出户望南山,松生石上,剑在其背。――《搜神记·干将莫邪》。(2)一般为常绿乔木,很少为灌木,树皮多为鳞片状,叶子针形,花单性,雌雄同株,结球果,卵圆形或圆锥形,有木质的鳞片,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。又如:松塔;松涛;松针;松脂;松亭(旁边有松树的亭子);松活(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、鹤、鹿、亭等形状,作为冥器,叫做松活);松肪(松脂);松扇(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);松钗(松树的枝叶);松腴(松脂);松花绿(亦作『松花』、『松绿』。偏黑的深绿色,墨绿);松篁(松树与竹子)。
茂茂:mào 1、<形>草木茂盛的样子。《秋声赋》:『丰草绿缛而争茂。』2、<形>美;善;有才德。《诗经·还》:『子之茂兮。』[茂才] 后汉称秀才为茂才。[茂年] 壮年。
竹竹:zhú 1、<名>竹子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』《黄冈竹楼记》:『黄冈之地多竹,大者如椽。』2、<名>竹林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公然抱茅入竹去。』3、<名>竹制的管乐器。《陋室铭》:『无丝竹之乱耳。』《南亭集序》: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』[竹帛] 竹简和白绢。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,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。[竹马] 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。
苞苞:1、bāo花没开时包着花朵的小叶片:含苞未放。2、bāo<书>丛生而繁密:竹苞松茂。
松松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梥庺《唐韵》详容切《集韵》思恭切《正韵》息中切,□音淞。木也。《字说》松,百木之长,犹公,故字从公。《礼·礼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,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千岁之松,上有兔丝,下有茯苓。《摭遗》吴邓夫人伤脸,以琥珀屑灭痕。〈注〉琥珀,松脂入地千年所化。又甘松,香草名。《广志》细叶,蔓生,可合诸香。又长松。《本草》一名仙茆,能治风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本河关之西南羌也,唐置松州。又江名。松江,《禹贡》三江之一。或作淞。考证:(《礼·礼器》松柏之有心也,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。)谨照原文松上增如字。贯上增故字。
茂茂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(古文)楙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莫□切,音懋。《说文》草丰盛。《诗·小雅》如松柏之茂。《易·无妄》先王以茂对时,育万物。〈注〉茂,盛也。又《诗·大雅》种之黄茂。〈注〉茂,美也。《前汉·吴王濞传》岁时存问茂才。〈注〉美材之人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茂,勉也。《周语》先王之于民也,茂正其德,而厚其性。又《白虎通》五人曰茂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戌曰阉茂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右扶风茂陵。〈注〉本槐里之茂乡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有沮阳令茂真。又与懋通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《书云》:茂哉,茂哉。又《正韵》音亩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支叶硕茂。《师古注》茂,莫口切。又《诗·本音》子之茂兮,读耄。古茂、卯同音,故《史记·律书》云:丣之为言茂也。又《毛诗古音考》音每。《魏武·歩出东门行》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又《韵补》满补切,音母。《易林》当夏六月,枝叶盛茂。鸾鸟以庇,召伯避暑。又莫故切,音暮。《白居易诗》有木名樱桃,得地早滋茂。叶密独承日,花繁偏受露。又《正字通》入曷韵,音末。《周武王·笔铭》毫毛茂茂,□水可脱,□文不可活。《直音》作茂。茂字从草作。
竹竹:《未集上·竹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张六切《正韵》之六切,□音竺。《说文》冬生青草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《竹谱》植类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刚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异空实,大同节目。〈又〉竹虽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鲜育,五岭实繁。《诗·卫风》绿竹猗猗。《礼·月令》日短至,则伐木取竹箭。《周礼·夏官》东南曰扬州,其利金、锡、竹箭。《史记·货殖传》渭川千亩竹,其人与千户侯等。《释名》竹曰个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竹以水生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礼·春官》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丝木□竹。《礼·乐记》竹声滥,滥以立会,会以聚衆[音zhòng]。《史记·律书注》古律用竹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黄帝使泠纶,自大夏之西,崑仑之阴,取竹之解谷生,其窍厚均者,断两节间而吹之,以为黄钟之宫。《释名》竹曰吹。吹,推也,以气推发其声也。又竹□。《左传注》造□书于竹□。又竹帛。《史记·孝文纪》请着之竹帛,宣布天下。《说文》着之竹帛谓之书。又竹花,竹实。《谢灵运·晋书》元康二年,巴西界竹生花,紫色,结实。《本草》竹花一名草华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鵷雏非练实不食。〈注〉练实,竹实也。又竹醉日。《岳阳风土记》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,可种竹,《齐民要术》所谓竹醉日也。又地名。《尔雅·释地》觚竹、北户、西王母、日下,谓之四荒。《史记》伯夷、叔齐,孤竹君之二子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孤竹在辽西令支县。〈又〉沛郡有竹县。〈注〉今竹邑。〈又〉广汉郡属县有绵竹。〈又〉零陵郡竹山县。《水经注》藉水东南流,与竹岭水合。《穆天子传》我徂黄竹。《零陵记》桂竹之野。《杨慎集》桂竹,后称贵竹,今贵州。《福建志》南安县有苦竹山。又官名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司竹监掌植竹苇,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。又书名:《竹书纪年》《戴凯之·竹谱》《刘美之·续竹谱》。又姓。《广韵》伯夷、叔齐之后,以竹为氏。后汉有下邳相竹曾。又草名。《永嘉郡志》青田县有草,叶似竹,可染碧,名为竹青。《宛陵诗注》锦竹,草名,似竹而斑。又木名。《益部方物略》竹柏,生峨嵋山,叶繁长而箨似竹。又花药名。《本草》石竹,瞿麦也。鹿竹、菟竹,黄精也。玉竹,葳蕤也。又菜名。《齐民要术》竹菜,生竹林下,似芹科而茎叶细,可食。《羣芳谱》淡竹叶,一名竹叶菜,嫩时可食。又果名。《桂海虞衡志》木竹,子、皮色、形状全似大枇杷,肉甘美,秋冬间实。又□名。《赞宁·笋志》竹根有□,大如猫,其色类竹,名竹豚,亦名稚子,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。又鱼名。《桂海虞衡志》竹鱼出漓水,状如青鱼,味似鳜。又酒名。《张协·七命》豫北竹叶。《张华诗》苍梧竹叶清。又《集韵》敕六切,音畜。萹竹,草名。又与属玉之属通,鸭也。《扬雄·蜀都赋》独竹孤鶬。又叶职律切。《谢惠连·雪赋》雪宫建于东国,雪山峙于西域。岐昌发咏于来思,姬满申歌于黄竹。曹风以麻衣比色,楚谣以幽兰俪曲。〈注〉曲,区聿切。竹,职律切。考证:(《史记·货殖传》渭川千亩竹,其人与万户侯等。)谨照原文万户改千户。(《前汉·律正志》黄帝使冷纶。)谨照原文冷纶改泠纶。
苞苞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布交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班交切,□音包。《说文》草也,南阳以为麤履。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其高燥,则生葴菥苞荔。〈注〉苞,藨也。《汉书注》即今所用作席者。又本也。《易·否卦》系于苞桑。〈疏〉凡物系於桑之苞本,则牢固也。《诗·商颂》苞有三蘖。又草木丛生也。《尔雅疏》物丛生曰苞,齐人名曰槇。又通包。《仪礼·既夕》苞二。〈注〉所以裹羊豕之肉。《子贡·诗传》朋友相赠赋木瓜,子曰:见苞苴之礼焉。又《韵补》逋侯切,音近褒。《诗·大雅》如山之苞。叶下流韵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苍水维流,厥美可以达于瓜苞。又上声。《诗·大雅》实方实苞。叶下好韵。又《集韵》蒲交切。同匏。瓠也。又被表切,音殍。与藨同。◎按《郭忠恕·佩觿集》草名之苞,不当通厥包之包。苞,平表反。包,班交反。截然为二。然经典俱通用,今仍旧。考证:(子夏《诗传》朋友相赠赋木瓜,子曰,见苞苴之礼焉。)谨按诗传是子贡作,今据改子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