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ī mǎ chēng hǎo
成语注音:ㄙㄧ ㄇㄚˇ ㄔㄥ ㄏㄠˇ
成语简拼:SMCH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司馬稱好
成语解释
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,事理不明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接龙
1、司马称好→好梦不长→长相思守→守缺抱残→残渣余孽→孽障种子→子为父隐→隐占身体→体无完皮→皮破肉烂→烂熳天真→真伪莫辨→辨若悬河→河清海竭→竭忠尽智→智尽能索→索隐行怪→怪诞不经→经济之才→才疏志大→大煞风景→景升豚犬→犬马之力→力所能及→及时行乐
2、司马称好→好问决疑→疑团莫释→释生取义→义气相投→投闲置散→散灰扃户→户枢不蝼→蝼蚁贪生→生杀予夺→夺门而出→出敌不意→意懒心灰→灰飞烟灭→灭门绝户→户枢不朽→朽木不雕→雕文刻镂→镂骨铭肌→肌劈理解→解疑释惑→惑世盗名→名重一时→时不我待→待字闺中
3、司马称好→好语如珠→珠连璧合→合衷共济→济世匡时→时诎举赢→赢奸卖俏→俏成俏败→败法乱纪→纪纲人论→论德使能→能伸能屈→屈节辱命→命中注定→定国安邦→邦家之光→光前绝后→后进领袖→袖里玄机→机心械肠→肠肥脑满→满腔怒火→火烛银花→花攒绮簇→簇锦团花
4、司马称好→好语似珠→珠翠之珍→珍禽奇兽→兽心人面→面从腹诽→诽誉在俗→俗不可医→医时救弊→弊衣蔬食→食味方丈→丈二和尚→尚虚中馈→馈贫之粮→粮多草广→广见洽闻→闻风而动→动如参商→商彝周鼎→鼎食钟鸣→鸣鹤之应→应天顺人→人情世故→故作高深→深中隐厚
5、司马称好→好色之徒→徒托空言→言笑自若→若涉渊冰→冰清水冷→冷水浇背→背若芒刺→刺虎持鹬→鹬蚌相持
6、司马称好→好心好意→意兴盎然→然荻读书→书缺有间→间不容瞬→瞬息千变→变炫无穷→穷年尽气→气满志得
成语造句
(1)都都写不出成语“司马称好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司马称好”几个大字。
(3)君含哥哥给楚晗和苏莎讲述了“司马称好”的成语典故。
(4)司集初中的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司马称好”。
(5)小胡不会写成语“司马称好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五代·李瀚《蒙求》诗:『司马称好。』徐子光集注:『(后汉司马徽)口不谈人之短。与人语,莫问好恶,皆言好。有乡人问徽安否,答曰好。有人自陈子死,答曰大好。妻责之曰:人以君有德,故相告,何忽闻人子死,便言好!徽曰:卿言亦大好。』
成语故事
汉朝时期,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,与人说话时,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,都说好话。一个同乡来问他安否,他回答好。有一个说自己的儿子死了,他也说大好。妻子骂他缺德,别人死了儿子为什么还要说好,司马徽说:『你的话也太好了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司马司马:(1)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,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。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。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。(2)隋、唐时州郡之官亦称司马。(3)姓。
司司:sī 1、<动>主管;掌管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役民之司盗者,授以击刺之术。』2、<名>官署名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,及书吏、狱官、禁卒,皆利系者之多。』[又] 指负责主管的官吏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何必劳神苦思,代百司之职役哉。』
马马:mǎ 1、<名>家畜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。』2、<名>通『码』,筹码。古时计数工具。《礼记·投壶》:『请为胜者立马。』
称称:chēng 1、<动>称量;衡量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『夫铢铢而称之,至石必差。』(铢、石:皆重量单位。铢: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石:一百二十斤。)2、<动>举;举起。《诗经·七月》:『称彼兕觥,万寿无疆。』(兕觥:犀牛角制做的酒杯。)3、<动>称赞;赞许。《原毁》:『彼虽能是,其人不足称也。』4、<动>称述;称说;说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,中述汤武。』5、<动>称作;号称;称为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乃诈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从民欲也。』6、<动>声称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』《卖炭翁》:『手把文书口称敕。』7、<动>呼;呼唤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以责赐诸民,因烧其券,民称万岁。』8、<动>扬名。《马说》:『故虽有名马,只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』chèng<名>称量轻重的器具。后作『秤』。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:『角斗称。』chèn 1、<形>相当;相配。《伤仲永》:『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所闻。』2、<动>适合;符合。《与妻书》:『然遍地腥云,满街狼犬,称心快意,几家能彀?』[称兵] 举兵;兴兵。[称贷] 借债。《盐铁论·国病》:『富者空藏,贫者称。』[称举] 举荐;赞扬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今高素小贱,陛下幸称,令在上位,管中事。』[称觞] 举怀祝酒。[称庆] 庆贺。《北史·魏德深传》:『贵乡吏人,歌呼满道,互相称。』[称意] 合乎心意;满意。[称旨] 符合皇帝旨意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『数使录冤狱,行风俗,振赡流民,奉使称,由是知名。』
好好:hǎo 1、<形>容貌美。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』2、<形>好;善、佳。与『坏』、『恶』相对。《春夜喜雨》:『好雨知时节。』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『正是江南好风景。』[又] 友好;和睦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使使者告赵王,欲与王为好,会于西河外渑池。』《隆中对》:『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』3、<动>完毕;完成。韩偓《无题》:『妆好方长叹,欢余却浅颦。』4、<副>合适;合宜。《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》:『青春作伴好还家。』5、<副>很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你这客官好不晓事。』6、<形>病痊愈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好的了。』hào 1、<动>喜欢;喜好。《涉江》:『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』2、<名>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『璧羡度尺,好三寸以为度。』
司司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息兹切《韵会》新兹切《正韵》相咨切,□音思。《说文》臣司事於外者。《玉篇》主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兹用不犯于有司。又《高宗肜日》王司敬民。又《周官》钦乃攸司。《礼·曲礼》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□,典司五衆[音zhòng]。天子之六府,曰司土、司水、司木、司草、司器、司货,典司六职。又州名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司州,汉司隶校尉所部。魏氏置司州。又《广韵》姓也。《左传》郑有司臣。又《正字通》司徒,司马,司空,皆复姓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相吏切,音笥。义同。《前汉·叙传》民具尔瞻,困于二司。〈注〉师古曰:司,先字反。《王粲·酒赋》酒正膳夫冢宰是司,虔濯器用,敬涤蕴饎。又与伺通。《前汉·高五王传》魏勃常早扫齐相舍人门外,舍人怪之,以为物而司之,得勃。又《灌夫传》太后亦已使□司。又《容斋随笔》司有入声。如白居易诗:四十着绯军司马,男儿官职未蹉跎。一为州司马,三见岁重阳。武元衡诗,惟有白须张司马,不言名利尚相从是也。○按司字有平、去二声。白、武二诗所用,当系去声读作入声者,无据,不可从。
马马:《亥集上·马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莫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母下切,□麻上声。《说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黄帝臣相乗[音chéng]马。马,武兽也,怒也。《正韵》乗[音chéng]畜。生於午,禀火气。火不能生木,故马有肝无胆。胆,木之精气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说卦传》乾为马。〈疏〉乾象天,天行健,故为马。《春秋·说题辞》地精为马。《春秋·考异记》地生月精为马。月数十二,故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礼·夏官·马质》掌质马,马量三物,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,皆有物贾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凡大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注:毛马齐其色。物马齐其力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又司马,官名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注》谓总武事也。又《清夜录》汉制,卿驷马右騑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太守,驷马驾车,一马行春。《卫宏·舆服志》诸侯四马,驸以一马。《南史·柳元策传》兄弟五人,□为太守。时人语曰:柳氏门庭,五马逶迤。《正字通》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。又田野浮气曰野马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〈注〉日光也。一曰游丝水气。又阳马。《何晏·景福殿赋》承以阳马,接以圆方。〈注〉阳马,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,连接或圆或方也。又投壶胜算曰马。《礼·投壶》为胜者立马,一马从二马,三马既立,请庆多马。〈注〉立马者,取算以为马,表其胜之数也。谓算为马者,马为威武之用,投壶及射,皆以习武也。又《字汇补》打马,弹碁类也。朱李易安有打马图。又地名。马陉,齐邑。马陵,郑地。□见《左传》。又天马,兽名。有翼能飞。又竈马,虫名。《酉阳亲俎》状似促织,好穴竈旁。今俗呼竈鸡。又马勃,草名。《正字通》生湿地腐木上,一名马疕。韩愈所云牛溲马勃,兼收□蓄是也。又海马,鱼名。牙骨坚莹,文理细如丝,可制为器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后,赵奢封马服君,遂氏焉。又司马、巫马、乗[音chéng]马,皆复姓。《前汉·沟洫志》谏大夫乗[音chéng]马延年。《孟康曰》乗[音chéng]马,姓也。又《风俗通》有白马氏。又马流。《兪益期曰》马援立铜柱,岸北有遗兵,居寿冷岸,南对铜柱,悉姓马,号曰马流。《方隅胜略》谓马人散处南海,谓之马流。《韩愈诗》衙时龙户集,上日马人来。〈注〉即马流也。一作马留。又门名。《前汉·项籍传注》宫垣内兵卫所在,四面皆有司马,以主事,故总称司马门。又《公孙弘传注》武帝时,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,立於鲁般门外,更名金马门。又亭名。谢灵运为永嘉太守,以五马自随,立五马亭。又《集韵》满补切,音姥。义同。《前汉·石庆传》马字与尾当五。《师古曰》马字,下曲者尾,幷[同并]四点为足,凡五。考证:(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马质》掌质马,马量三物。一曰戎马,二曰田马,三曰驽马。皆有物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凡太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〈注〉毛马,齐其色。物马,齐其力。)谨照原文次序改为: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,马量三物,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,皆有物贾。又校人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凡大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注毛马齐其色。物马齐其力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(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后,超奢封马服君,遂氏焉。)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。原版已改。
称称:《午集下·禾字部》《唐韵》处陵切,音爯。知轻重也。《说文》铨也。春分而禾生,夏至晷景可度,禾有秒,秋分而秒定,律数十二秒当一分,十分为寸,其重以十二粟为一分,十二分为铢。故诸程品皆从禾。《礼·月令》蚕事既登,分茧称丝效功,以共郊庙之服。又扬也,谓也。《礼·表记》君子称人之善则爵之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以能诵诗书属文,称於郡中。又言也。《礼·檀弓》言在不称徵。《射义》好学不倦,好礼不变,旄期称道不乱。又举也。《书·牧誓》称尔戈。〈疏〉戈短,人执以举之,故言称。又名号谓之称。《孟子·题词》子者,男子之通称。又姓。《前汉·功臣表》新山侯称忠。又《广韵》昌证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昌孕切,□音秤。权衡正斤两者。俗作秤。见前。又度也,量也。《易·谦卦》君子以称物平施。又适物之宜也。《易·系辞》巽称而隐。《礼·礼器》礼不同,不丰,不杀,盖言称也。又惬意。《尔雅·释诂》称,好也。〈注〉物称人意亦为好。又相等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舆人》为车轮崇车广衡长,参如一谓之参称。〈注〉称,犹等也。又衣单复具曰称。《礼·丧大记》袍必有表,不襌。衣必有裳,谓之一称。〈注〉袍,亵衣,必有以表之,乃成称也。又副也。《前汉·孔光传》无以报称。又举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当其有者,半贾而卖,亡者取倍称之息。〈注〉称,举也。今俗谓之举钱。
好好:《丑集下·女字部》《唐韵》呼皓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许皓切,□蒿上声。美也,善也。《诗·郑风》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诗·卫风》永以为好也。又好会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琬圭以结好。《左传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结二国之好。又人名。张好好,年十三,姣丽善歌,杜牧置乐籍中。见《唐书·杜牧传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顶会乡族,仙乐竞奏,唱人间好。见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广韵》呼到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虚到切,□音耗。《说文》爱而不释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滞,有所好,则爱而不释,故於文,女子为好。《诗·唐风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璧羡尺好,三寸以为度。〈注〉羡,径也。璧羡,以起度也。好,璧孔也。又姓。见《纂文》。又叶呼厚切,音吼。《王褒·讲德论》毛嫱西施,善毁者不能蔽其好。嫫母倭傀,善誉者不能揜其丑。又叶滂佩切,音配。《楚辞·九章》自前世之嫉贤兮,谓蕙若其不可佩。妒佳冶之芬芳兮,□母姣而自好。又叶呼□切,音诟。《诗·唐风》岂无他人,维子之好。叶上究。考证:(《周礼·地官》琬圭以结好。)谨照原书地官改春官。(《左传·文十二年》藉先君之命,结二国之好。)谨照原文先君改寡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