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ùn shuǐ fàng chuán
成语注音:ㄕㄨㄣˋ ㄕㄨㄟˇ ㄈㄤˋ ㄔㄨㄢˊ
成语简拼:SSFC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順水放舩
成语解释
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,采取相应的行动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近义词
[同]顺水推舟、顺水推船、顺水行舟
成语接龙
1、顺水放船→船坚炮利→利齿伶牙→牙白口清→清风明月→月落星沈→沈思默想→想望丰采→采兰赠药→药店飞龙→龙章秀骨→骨软觔麻→麻木不仁→仁柔寡断→断子絶孙→孙庞斗智→智小谋大→大势所趋→趋炎赶热→热情洋溢→溢美之语→语近指远→远求骐骥→骥子龙文→文江学海
2、顺水放船→船坚炮利→利害相关→关山迢递→递胜递负→负薪构堂→堂堂正正→正正之旗→旗靡辙乱→乱作胡为→为非作恶→恶醉强酒→酒阑人散→散马休牛→牛溲马勃→勃然变色→色飞眉舞→舞榭歌楼→楼船箫鼓→鼓舌扬唇→唇焦舌敝→敝帷不弃→弃短就长→长材茂学→学浅才疏
3、顺水放船→船坚炮利→利市三倍→倍日并行→行不逾方→方头不劣→劣迹昭着→着手成春→春兰秋菊→菊老荷枯→枯鱼涸辙→辙乱旗靡→靡然成风→风驰电击→击石弹丝→丝分缕解→解疑释惑→惑世诬民→民贼独夫→夫荣妻显→显露头角→角巾东路→路断人稀→稀世之宝→宝刀不老
4、顺水放船→船坚炮利→利绾名牵→牵肠挂肚→肚里蛔虫→虫臂拒辙→辙乱旗靡→靡然成风→风言风语→语近指远→远怀近集→集萤映雪→雪月风花→花花绿绿→绿叶成阴→阴疑阳战→战战业业→业业矜矜→矜功负气→气壮河山→山眉水眼→眼瞎耳聋→聋者之歌→歌功颂德→德薄才鲜
成语示例
(1)《续传灯录·卷七·洪州大宁道宽禅师》:『少林妙诀,古佛家风,应用随机,卷舒自在……万用自然,不劳心力,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,且道逆风举棹,谁是好手?』
成语造句
(1)傲婷叔叔讲了“顺水放船”的历史故事。
(2)超超不会写成语“顺水放船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顺水放船”几个大字。
(4)磊磊写不出成语“顺水放船”的拼音。
(5)萨迦县中学的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顺水放船”。
成语出处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石霜圆禅师法嗣·大宁道宽禅师》:『万用自然,不劳心力。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,且道逆风兴楫,谁是好手?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顺水顺水:行驶的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(跟『逆水』相对)。如:顺水推舟。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水水:shuǐ 1、<名>水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2、<名>河流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』3、<名>泛指水域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追操至南郡。』4、<名>水灾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水浩洋而不息。』
放放:fàng 1、<动>驱逐;流放。《项羽本纪赞》:『放逐义帝而自立。』《屈原列传》:『虽放流,眷顾楚国,心系怀王。』2、<动>释放。《黔之驴》:『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』3、<动>放置;放下。《琵琶行》:『沉吟放拨插弦中。』4、<动>发放。《红楼梦》:『这个月的月钱,连老太太、太太还没放呢。』5、<动>逃逸。《孟子·尽心》:『今之与杨墨辩者,如追放豚。』6、<动>京官外任。《谭嗣同》:『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。』7、<动>放纵;放任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放僻邪侈,无不为矣。』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『白日放歌须纵酒。』8、<动>借钱给别人,收取利息。《红楼梦》:『这倪二是个泼皮,专放重利债。』
船船:chuán 船。[又] 船载。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『蔡人告饥,船粟往哺。』[又] 船形的酒杯。陆游《梅花》诗:『劝君莫作儿女态,但向花前倾玉船。』[船骥] 船与良马。比喻治国贤能之臣。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『伊君、吕尚、管夷吾、百里奚,此霸王之船也。』[船脚] 1.驾船的人。2.船的吃水部分。[船乘] 船与车马。用以比喻治国贤能之臣。同『船骥』。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
水水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式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数轨切,□税上声。《说文》准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[音zhòng]水□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《徐铉曰》衆[音zhòng]屈为水,至柔,能攻坚,故一其内也。《释名》水,准也,准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阴气,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。水之为言濡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,一曰水。〈又〉水曰润下。《正义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体,水最微,为一。火渐着,为二。木形实,为三。金体固,为四。土质大,为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湿。《说卦》坎为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又六饮之一。《周礼·天官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,水浆醴凉医酏。又《礼·玉藻》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〈注〉上水,水为上,余次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,水曰清涤。又明水,所以共祭祀。《周礼·秋官》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,以鉴取明水於月,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。〈注〉鉴,镜属,取水者。世谓之方诸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五声,羽为水。又天水,郡名,汉武帝所置。又中水,县名,属涿郡。应劭曰:易□二水之中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黑水,国名,即□韐。又露为上池水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饮是以上池之水。〈注〉上池水,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。又姓。又《韵补》叶式类切,音坠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苹藻漂於阳侯,芙蓉出於渚际。奋红葩之熩熩,逸景烛於崖水。又叶呼委切,音毁。《李白·游高淳丹阳湖诗》龟游莲叶上,鸟宿芦花里。少女棹轻舟,歌声逐流水。又《韵补》音准。引《白虎通》水之为言准也。○按准乃水之义,非水之音。盖沿《周礼·考工记》郑注,准读为水而误。今不从。
放放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(古文)匸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甫妄切,音舫。《说文》逐也。《小尔雅》弃也。《书·舜典》放驩兜于崇山。〈疏〉放逐。《左传·宣元年》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。〈注〉放者,受罪黜免,宥之以远。又《书·武成》放牛于桃林之野。〈疏〉据我释之,则云放。又《礼·曲礼》毋放饭。〈注〉去手余饭於器中。又《左传·昭十六年》狱之放纷。〈注〉放,纵也。又《论语》隐居放言。《何晏注》放,置也,不复言世务。又《孟子》如追放豚。《赵岐注》放逸之豕。又《博雅》妄也。《玉篇》散也。《增韵》肆也,舍也。《正韵》废也。又《广韵》分两切《集韵》甫两切《正韵》妃两切,□音昉。同仿。学也。《玉篇》比也。《类篇》效也。《书·尧典》曰若稽古帝尧,曰放勳。〈疏〉能放效上世之功。又《周礼·天官》食医,凡君子之食恒放焉。〈注〉放,犹依也。又《孟子》放乎四海。《赵岐注》放,至也。又《集韵》分房切。方,或作放,倂船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神裴回若留放,殣冀亲以肆章。《说文》从攴作放。放字原从攴作。考证:(《前汉·礼乐志》神裴回若留放,殣冀亲与肆章。)谨照原文与改以。
船船:《未集下·舟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食川切,音膞。《说文》舟也。《世本》共鼓货狄作船,黄帝臣。《扬子·方言》舟,自关而西谓之船。《释名》船,循也,循水而行也。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信乃益为疑兵,陈船欲渡临晋。〈注〉索隐曰:刘氏云:陈船,地名,在旧关之西,今之朝邑,非也。案京兆有船司空县,不名陈船。陈船者,陈列船艘,欲渡河也。《左思·蜀都赋》戈船掩乎江湖。又《正字通》皮船,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,用生牛马皮,竹木缘之如箱形,火乾,再用竿系助之,以浮水。一皮船可乗[音chéng]一人,两皮船合缝,可乗[音chéng]三人。又《韵会》衣领曰船。《正字通》俗以船为襟穿。续演繁露云:杜诗,天子呼来不上船,或言衣襟为船,误。按蜀人呼衣系带为穿,俗因改穿作船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天船,星名。见《丹元子·步天歌》。又《集韵》余专切,音沿。义同。俗作舡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