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ùn shí shī yí
成语简拼:SSS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順時施宜
成语解释
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1、顺时施宜→宜嗔宜喜→喜不自禁→禁攻寝兵→兵不厌诈→诈痴不颠→颠倒黑白→白玉无瑕→瑕不掩瑜→瑜百瑕一→一贫如洗→洗垢匿瑕→瑕不揜瑜→瑜不揜瑕→瑕瑜互见→见微知着→着手生春→春去秋来→来鸿去燕→燕语莺声→声威大震→震古烁今→今是昔非→非分之念→念念有词
2、顺时施宜→宜喜宜嗔→嗔目切齿→齿牙春色→色丝虀臼→臼头深目→目牛无全→全神贯注→注玄尚白→白日衣绣→绣虎雕龙→龙生九子→子夏悬鹑→鹑衣鹄面→面面相看→看菜吃饭→饭囊衣架→架谎凿空→空拳白手→手不停挥→挥金如土→土扶成墙→墙花路柳→柳绿花红→红紫夺朱
3、顺时施宜→宜喜宜嗔→嗔目切齿→齿牙余论→论黄数白→白手兴家→家徒壁立→立竿见影→影只形单→单文孤证→证据确凿→凿饮耕食→食不果腹→腹热心煎→煎豆摘瓜→瓜瓞绵绵→绵绵不絶→絶无仅有→有害无利→利出一孔→孔孟之道→道长论短→短衣匹马→马牛其风→风回电激
4、顺时施宜→宜嗔宜喜→喜不自胜→胜残去杀→杀人如麻→麻痹不仁→仁至义尽→尽善尽美→美人香草→草衣木食→食马留肝→肝胆过人→人心涣散→散阵投巢→巢居穴处→处心积虑→虑周藻密→密密层层→层出叠见→见惯不惊→惊心丧魄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顺时施宜”几个大字。
(2)冲冲写不出成语“顺时施宜”的拼音。
(3)风风不会写成语“顺时施宜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祥镇哥哥为我们讲述了“顺时施宜”的故事。
(5)镇茶源中学的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顺时施宜”。
成语出处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『王者必因前王之礼,顺时施宜,有所损益,即民之心,稍稍制作,至太平而大备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时时:shí 1、<名>季节;时节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3、<名>时辰;时刻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斧斤以时入山林,林木不可胜用也。』4、<名>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;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。』5、<名>时代。《察今》:『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』6、<名>时事;时势。《春望》:『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』7、<名>时俗;时尚。《师说》:『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』8、<名>时机;机遇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『大丈夫相时而动。』9、<名>时运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时不利兮骓不逝。』10、<副>按时。《论语》:『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』11、<副>当时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。』12、<副>时常;经常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小鸟时来啄食,人至不去。』
施施:shī 1、<动>实施;实行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。』2、<动>施展;使用。《促织》:『靡计不施,迄无济。』3、<动>施加;推与。《论语·颜渊》:『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』4、<动>搽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唇若施脂。』5、<动>施舍;给予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留待作遗施,于今无会因。』6、<名>恩惠;好处。《殽之战》:『未报秦施而伐其师。』7、<动>设置;安放。《口技》:『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。』shǐ<动>通『弛』。放松;解除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『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。』yí 1、<形>邪;斜。《韩非子·诡使》:『谄施、顺意、从欲以危世者,近习。』2、<动>斜行。《孟子·离娄》:『蚤起,施从良人之所之。』yì<动>延伸;延续。《叶公好龙》:『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』[施生] 给人以生路。[施施] (1)慢走的样子。(2)喜悦自得的样子。
宜宜:yí 1、<形>适宜;合适。《察今》:『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』2、<动>应当;应该。《出师表》:『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』3、<副>大概;也许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将军擒操,宜在今日。』4、<副>当然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。』5、<名>事宜;事情。嵇康《述志诗》:『悠悠非吾匹,畴昔应俗宜?』[宜当] 适合;恰当。[宜人] 合人心意。封建时代妇女的一种封号。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
时时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(古文)旹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市之切《正韵》辰之切,□音莳。《说文》四时也。《释名》四时,四方各一时。时,期也,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。《书·尧典》敬授人时。〈传〉敬记天时以授人也。〈又〉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成岁。《礼·孔子间居》天有四时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阴阳之专精为四时。〈又〉三月而为一时。又《韵会》辰也,十二时也。又《广韵》是也。《书·尧典》黎民於变时雍。〈传〉时,是也。《诗·大雅》曰止曰时,筑室于兹。《朱传》可以止于是,而筑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论语》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〈疏〉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。又《博雅》善也。《广韵》中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庄九年》战于乾时。〈注〉乾时,齐地。时水在乐安界,岐流旱则竭涸,故曰乾时。又姓。《广韵》良吏传有时苗。《何氏姓苑》云:今钜鹿人。又与埘同。《诗·王风》鸡栖于埘。《释文》埘,本亦作时。又《韵补》叶上纸切。《王粲·七释》不以志易道,不以身后时。进德修业,与世同理。又叶侧吏切。《屈原·离骚》忳鬰邑余侘傺兮,吾独穷苦乎此时也。叶下态,态音替。
施施:《卯集下·方字部》《唐韵》式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商支切《正韵》申支切,□音诗。《说文》旗貌。齐乐施字子旗,知施者旗也。〈注〉徐锴曰:旗之逶迤。一曰设也。《书·益稷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又《诗·邶风》得此戚施〈传〉戚施,不能仰者。〈笺〉戚施,面柔下人以色,故不能仰也。又《诗·王风》将其来施施。〈传〉施施,难进之意。〈笺〉施施,舒行伺间,独来见已之貌。《释文》施如字。《孟子》施施从外来。《赵岐注》施施,犹扁扁,喜悦之貌。《音义》丁如字,张音怡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施其功事。〈注〉施,犹赋也。又《礼·祭统》施于蒸彝鼎。〈注〉施,犹着也。又《晋语》秦人杀冀芮而施之。〈注〉施,□其尸也。又《玉篇》张也。《增韵》用也,加也。又姓。《左传·桓九年》施父。〈注〉鲁大夫。《礼·亲记》孔子曰:吾食於少施氏而饱。〈注〉少施氏,鲁惠公子,施父之后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施智切,音翅。惠也,与也。《易·乾卦》德施普也。〈又〉云行雨施。《礼·曲礼》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报者倦矣,施者未厌。〈注〉施,功劳也。《增韵》凡施设之施,平声。施与之施,□平去通押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以豉切,音易。《诗·周南》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〈传〉施,移也。又《诗·大雅》施于孙子。〈笺〉施,犹易也,延也。又《仪礼·丧服》绝族无施服。〈注〉在旁而及曰施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赏是切,诗上声。舍也,攺易也。通作弛。《周礼·天官·少宰》治其施舍。〈注〉施舍,不给役者也。《论语》君子不施其亲。《何晏注》施,易也。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将衆[音zhòng]部施□屯北边。〈注〉施,读曰弛。弛,解也。又《集韵》余支切,音移。□或作施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刃人之所施易。〈注〉施,读曰移。又《史记·贾生传》庚子日施兮。〈注〉施,矢遗反。索隐曰:施,犹西斜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诗戈切。《汉·高祖戚夫人歌》横绝四海,又可奈何。虽有矰缴,尚安所施。
宜宜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鱼羁切《韵会》疑羁切,□音仪。《说文》所安也。《增韵》适理也。《易·泰卦》后以财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。《礼·王制》齐其政,不易其宜。又《左传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。〈注〉职方氏所谓青州宜稻粱,雍州宜黍稷之类是也。又《诗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〈传〉宜者,和顺之意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宜,事也。《诗·大雅》公尸来燕来宜。《毛传》宜其事也。又《玉篇》当也,合当然也。《礼·乐记》武之迟久,不亦宜乎。又祭名。《书·泰誓》类于上帝,宜于冢土。〈注〉祭社曰宜。冢土,社也。《礼·王制》宜乎社。〈注〉引尔雅,起大事,动大衆[音zhòng],必先有事乎社,令诛罚得宜。又州名。古百越地,庸置粤州,改宜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宜桂可,博通经史。又通作仪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伯益能仪百物。仪读与宜同。又叶五何切,音俄。《诗·鄘风》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。叶上佗下何。◎按《音学五书》宜古音鱼何反。宜字《诗》凡九见,《易》一见,《仪礼》一见,《楚辞》一见,□同。后人误入五支韵,据此则又非但叶音矣。《集韵》宐,隶作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