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水流舟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ùn shuǐ liú zhōu成语简拼:SSL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順水流舟
近义词
[同]顺水推舟
成语示例
(1)《四字经·戊己》:『梅花自酌,顺水流舟。春园胡蝶,腐草化萤。云开望月,淡日秋蟾。』(源)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顺水流舟”几个大字。
(2)高村初中的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顺水流舟”。
(3)胡叔叔给儿子和他的小邻居讲述了“顺水流舟”的成语故事。
(4)小虫写不出成语“顺水流舟”,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。
(5)小加不会写成语“顺水流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水流水流:(1)江、河等的统称。(2)流动的水:河道经过疏浚,水流畅通。
顺水顺水:行驶的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(跟『逆水』相对)。如:顺水推舟。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水水:shuǐ 1、<名>水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2、<名>河流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』3、<名>泛指水域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追操至南郡。』4、<名>水灾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水浩洋而不息。』
流流:liú 1、<动>水流动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泉涓涓而始流。』2、<形>泛指流动。《过秦论》:『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。』3、<动>时间的流逝。《祭妹文》:『则虽年光倒流。』4、<动>流浪;漂泊。《论贵粟疏》:『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,农人所以流亡者也。』5、<动>流放;放逐。古代五刑之一,把罪人放逐到远方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虽放流,眷顾楚国。』6、<动>流传;传播。《尚书·泰誓》:『流毒下国。』7、<名>河流;水流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』8、<名>流派;派别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。』9、<名>某一类人;同一类人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』[流宕] (1)放任;放荡。(2)流浪;漂泊。[流光] (1)闪耀的光。(2)逝去的时光。(3)光芒闪烁。[流眄] 流移不定地观看。[流辟] 淫邪;邪乱。[流冗] 流散;流离。[流俗] (1)世俗;流行的习俗。(2)俗人;世俗之人。
舟舟:zhōu 1、<名>船。《劝学》:『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。』[又] 乘船;坐船。《石钟山记》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。』2、<动>环绕。《诗经·公刘》:『何以舟之,维玉及瑶。』[舟楫] (1)船和浆,泛指船只。(2)比喻辅佐大臣。[舟师] (1)水军。(2)船家。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
水水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式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数轨切,□税上声。《说文》准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[音zhòng]水□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《徐铉曰》衆[音zhòng]屈为水,至柔,能攻坚,故一其内也。《释名》水,准也,准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阴气,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。水之为言濡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,一曰水。〈又〉水曰润下。《正义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体,水最微,为一。火渐着,为二。木形实,为三。金体固,为四。土质大,为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湿。《说卦》坎为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又六饮之一。《周礼·天官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,水浆醴凉医酏。又《礼·玉藻》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〈注〉上水,水为上,余次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,水曰清涤。又明水,所以共祭祀。《周礼·秋官》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,以鉴取明水於月,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。〈注〉鉴,镜属,取水者。世谓之方诸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五声,羽为水。又天水,郡名,汉武帝所置。又中水,县名,属涿郡。应劭曰:易□二水之中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黑水,国名,即□韐。又露为上池水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饮是以上池之水。〈注〉上池水,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。又姓。又《韵补》叶式类切,音坠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苹藻漂於阳侯,芙蓉出於渚际。奋红葩之熩熩,逸景烛於崖水。又叶呼委切,音毁。《李白·游高淳丹阳湖诗》龟游莲叶上,鸟宿芦花里。少女棹轻舟,歌声逐流水。又《韵补》音准。引《白虎通》水之为言准也。○按准乃水之义,非水之音。盖沿《周礼·考工记》郑注,准读为水而误。今不从。
流流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求切,音留。《说文》水行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流,覃也。〈疏〉谓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《诗·大雅》如川之流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流,择也,求也。《诗·周南》左右流之。又下也。《诗·豳风》七月流火。又流漫无节制也。《礼·乐记》乐胜则流。又《书·禹贡》二百里流。《礼·王制》千里之外曰采,曰流。又放也。《书·舜典》流宥五□。又视不端谛曰流。《左传·成六年》郑伯视流而行速。又走也。《战国策》楚襄王流淹于城阳。〈注〉谓走而自匿。又《周礼·冬官·玉人注》鼻勺曰流,凡流皆为龙口。又《前汉·食货志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。又《前汉·艺文志》儒家流,道家流,阴阳家流,法家流,墨家流,纵横家流,亲家流,农家流,小说家流,各有所从出,分九家。又流布也。《易·谦卦》地道变盈而流谦。又流转也。《礼·仲尼燕居》周流无不徧。又《张协·七命》倾罍一朝,流湎千日。〈注〉齐颜色,均衆[音zhòng]寡谓之流。又长流,官名。《颜之推·家训》名治狱参军为长流。又黄流,酒名。《诗·大雅》黄流在中。又双流,县名。《广舆记》属成都府。又《韵补》叶□如切,音闾。《陆云诗》乐奏声哀,言发涕流。唯愿君子,德与福俱。又叶力救切,音溜。《博□诗》悠悠建平,皇泽未流。朝选于衆[音zhòng],乃子之授。
舟舟:《未集下·舟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职流切《韵会》之由切,□音周。《说文》船也。《释名》舟言周流也。《易·系辞》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。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。《书·说命》若济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《尔雅·释水》天子造舟。〈注〉比船为桥。〈又〉诸侯维舟。〈注〉维连四船。〈又〉大夫方舟。〈注〉倂两船。〈又〉士特舟。〈注〉单船。《扬子·方言》关西谓之船,关东谓之舟。今吴越皆谓之船。《世本》黄帝臣共鼓货狄,刳木为舟。《吕氏春秋》虞姁作舟。《山海经》滛梁生番禺,是始为舟。《物理论》化〈彳瓜〉作舟。《束皙·发蒙记》伯盆作舟。又《正韵》载也。又《韵会》带也。《诗·大雅》何以舟之,惟玉及瑶,鞞琫容刀。〈传〉舟,带也。又尊下台,若今时承盘。《周礼·春官·司尊》春祠夏禴,祼用鸡彝鸟彝,皆有舟。《正字通》一说古彝有舟,设而陈之,为礼神之器。以酌以祼,皆挹诸其中而注之。舟与彝二器相须,犹尊之与壷,缾之与罍。先儒谓舟形如盘,若舟之载物,彝居其上,非也。今考汉敦足舟,□花舟,舟之用在于容,非虚设以承彝也。形制详博古图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襄十四年》子囊师于棠,以伐吴。吴人自臯舟之隘要而击之。〈注〉臯舟,吴险厄之道。又《昭十三年》克息舟城而居之。〈注〉息舟,楚邑。又《哀二十一年》请除馆于舟道。〈注〉舟道,齐地。又覆舟,山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维出覆舟。又官名。《礼·月令》季春之月,令舟牧覆舟,五覆五反。〈注〉舟牧,主舟之官也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晋有大夫舟之侨。又与周通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作舟以行水。〈注〉故书舟作周。郑司农云:周当为舟。又《韵补》叶陟鱼切,音朱。《道藏歌》玉龟七宝林,唱赞愿同舟。丹景曜目精,令我心踟躇。又《诗·大雅》何以舟之。《朱注》之遥反。与下刀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