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uǐ lǐ nà guā
成语注音:ㄕㄨㄟˇ ㄌㄧˇ ㄣㄚˋ ㄍㄨㄚ
成语简拼:SLNG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水裏納瓜
成语解释
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容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近义词
水底纳瓜
成语接龙
1、水里纳瓜→瓜连蔓引→引吭高唱→唱筹量沙→沙里淘金→金舌弊口→口干舌焦→焦唇干舌→舌尖口快→快人快语→语重心沉→沉吟不语→语不投机→机心械肠→肠肥脑满→满脸春色→色衰爱弛→弛声走誉→誉满天下→下气怡色→色丝虀臼→臼头深目→目送手挥→挥金如土→土扶成墙
2、水里纳瓜→瓜剖碁布→布帛菽粟→粟陈贯朽→朽木难雕→雕风镂月→月异日新→新婚宴尔→尔雅温文→文章钜公→公平交易→易同反掌→掌上观纹→纹丝没动→动心忍性→性急口快→快犊破车→车量斗数→数黄道黑→黑言诳语→语近词冗→冗词赘句→句比字栉→栉风沐雨→雨条烟叶
3、水里纳瓜→瓜熟蒂落→落井投石→石火电光→光辉灿烂→烂醉如泥→泥沙俱下→下陵上替→替天行道→道尽涂殚→殚见洽闻→闻雷失箸→箸长碗短→短衣匹马→马足车尘→尘羹涂饭→饭蔬饮水→水枯石烂→烂如指掌→掌上观纹→纹丝没动→动中窾要→要利盗名→名标青史→史无前例
4、水里纳瓜→瓜熟蒂落→落落寡合→合盘托出→出入神鬼→鬼功神力→力钧势敌→敌不可假→假虎张威→威震天下→下塞上聋→聋者之歌→歌声绕梁→梁上君子→子夏悬鹑→鹑衣鹄面→面面相看→看生见长→长途跋涉→涉海登山→山遥路远→远求骐骥→骥服盐车→车载斗量→量才而为
5、水里纳瓜→瓜熟蒂落→落魄不偶→偶烛施明→明白了当→当家立业→业精于勤→勤学苦练→练兵秣马→马足龙沙→沙鸥翔集→集思广议→议论纷错→错节盘根→根生土长→长揖不拜→拜倒辕门→门衰祚薄→薄命佳人→人才出众→众人国士→士农工商→商彝周鼎→鼎鼐调和→和风细雨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水里纳瓜”几个大字。
(2)祁连县中学的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水里纳瓜”。
(3)汤阿姨给她的外甥囡和小儿子介绍了“水里纳瓜”的典故。
(4)小安写不出成语“水里纳瓜”的拼音。
(5)小淼不会写成语“水里纳瓜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元·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『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,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水里水里:[shuǐlǐ] 在水面下。一阵风把下风甲板吹进了水里。
水水:shuǐ 1、<名>水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2、<名>河流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』3、<名>泛指水域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,追操至南郡。』4、<名>水灾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水浩洋而不息。』
里里:lǐ 1、<名>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『以县统乡,以乡统里。』2、<名>家乡;乡里;里巷。《周处》:『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』3、<量>长度单位,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,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』4、<名>衣服、被褥等的内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『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』5、<名>里面;内部;当中。《观沧海》:『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』
纳纳:nà 1、<动>收进;收藏。《促织》:『不如拼搏一笑,因合纳斗盆。』2、<动>接受;采纳。《出师表》:『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。』3、<动>收容;接纳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至通州,几以下不纳死。』4、<动>交纳;交付。《促织》:『成妻纳钱案上,焚拜如前人。』[纳步] 留步。主人送客时,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。
瓜瓜:guā(1)葫芦科植物,茎蔓生,叶子象手掌,花多是黄色,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(2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
水水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式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数轨切,□税上声。《说文》准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[音zhòng]水□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《徐铉曰》衆[音zhòng]屈为水,至柔,能攻坚,故一其内也。《释名》水,准也,准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阴气,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。水之为言濡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行,一曰水。〈又〉水曰润下。《正义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体,水最微,为一。火渐着,为二。木形实,为三。金体固,为四。土质大,为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湿。《说卦》坎为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气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又六饮之一。《周礼·天官》浆人掌共王之六饮,水浆醴凉医酏。又《礼·玉藻》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〈注〉上水,水为上,余次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凡祭宗庙之礼,水曰清涤。又明水,所以共祭祀。《周礼·秋官》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,以鉴取明水於月,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。〈注〉鉴,镜属,取水者。世谓之方诸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五声,羽为水。又天水,郡名,汉武帝所置。又中水,县名,属涿郡。应劭曰:易□二水之中。□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黑水,国名,即□韐。又露为上池水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饮是以上池之水。〈注〉上池水,谓水未至地,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。又姓。又《韵补》叶式类切,音坠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苹藻漂於阳侯,芙蓉出於渚际。奋红葩之熩熩,逸景烛於崖水。又叶呼委切,音毁。《李白·游高淳丹阳湖诗》龟游莲叶上,鸟宿芦花里。少女棹轻舟,歌声逐流水。又《韵补》音准。引《白虎通》水之为言准也。○按准乃水之义,非水之音。盖沿《周礼·考工记》郑注,准读为水而误。今不从。
里里:《酉集下·里字部》《广韵》良已切《集韵》两耳切《正韵》良以切,□音裏。《尔雅·释言》里,邑也。《诗·郑风》将仲子兮,无踰我里。〈传〉里,居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在壄曰庐,在邑曰里。《风俗通》五家为轨,十轨为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韵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。又忧也。《诗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〈笺〉里,忧也。又姓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郑之未灾也,里析告子产。〈注〉里析,郑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复姓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诱子华而杀之南里。〈注〉南里,郑地。又山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注》高里山,在泰山下。又《五代史·附录》契丹所居曰枭罗个没里。〈注〉没里者,河也。又古夫称妻曰乡里。《南史·张彪传》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。《沈约·山阴柳家女诗》还家问乡里,讵堪持作夫。又《正韵》汉制:长安有戚里,人君姻戚居之,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匠人》里为式,然后可以传衆[音zhòng]方。〈注〉里,读为已,声之误也。《释文》里,音以。
纳纳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奴答切《集韵》诺答切,□音衲。《说文》丝湿纳纳也。又《博雅》入也。《释名》纳,弭也。弭之两致之言也。《书·尧典》寅饯纳日。〈传〉饯,送也。日入言送。又《舜典》纳于百揆。又夙夜出纳,朕命惟允。又《禹贡》百里赋纳总,二百里纳銍,三百里纳秸。又《仪礼·既夕礼》履外纳。〈注〉纳,收余也。又《礼·曲礼》纳女于天子。〈注〉纳女,犹致女也。又《礼·亲记》纳币一束。〈注〉纳,徵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与内同。《周礼·春官·钟师》纳夏。〈注〉故书纳为内。又《玉篇》或作衲、靹。《篇海》补缀也。又与軜同。《荀子·正论篇》三公奉轭持纳。
瓜瓜:《午集上·瓜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姑华切,□音騧。《说文》□也。象形。《诗·豳风》七月食瓜。《礼·曲礼》为天子削瓜者副之。又《月令》孟夏之月,王瓜生。〈注〉王瓜,萆挈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菜茹有畦瓜瓠果蓏。《齐民要术》二月辰日宜种瓜。《广雅》龙蹄兽掌,羊骹兔头,桂支蜜筩,□蛌狸头,皆瓜属也。又木瓜。《诗·卫风》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〈传〉木瓜。楙木也。可食之木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弓人》凡取干之道七,柘为上,檍次之,檿桑次之,橘次之,木瓜次之,荆次之,竹为下。又天瓜,栝楼别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又昆仑瓜,茄子别名。见《酉阳亲俎》。又匏瓜,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匏瓜有青黑星守之,鱼盐贵。〈注〉匏瓜,一名天鸡。在河鼓东。匏瓜明,则岁大熟也。又守瓜,虫名。《尔雅·释虫》蠸舆父,守瓜。〈注〉今瓜中黄甲小虫,喜食瓜叶。故曰守瓜也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宣十五年》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,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。又《襄十四年》昔秦人迫逐,乃祖吾离于瓜州。〈注〉瓜州,地在今炖煌。《正字通》今镇江有瓜州,异地同名。又国名。《正字通》柯枝国别种曰木瓜。穴居,男女裸体,纫结草木叶蔽前后。见星槎胜览。又瓜田,复姓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有瓜田仪。又《韵补》叶攻乎切,音孤。《左传·哀十七年》卫侯梦于北宫,见人登昆吾之观,被发北面而噪,曰:登此昆吾之墟,緜緜生之瓜。余为浑良夫,叫天无辜。又叶古禾切,音戈。《道藏歌》仙童掇朱实,神女献玉瓜。浴身丹液池,濯发甘泉波。《集韵》俗作苽,非。考证:(《广雅》龙蹄兽掌,羊驳兔头,桂髓蜜筩,小青大班,皆瓜名也。)谨照原文驳改骹。髓改支。小青大班改□蛌狸头。瓜名改瓜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