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huān miáo ài yè
成语简拼:HMA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雙苗愛葉
成语解释
比喻欢乐恩爱的情感。
成语接龙
双苗爱叶→叶落归秋→秋风扫叶→叶落知秋→秋风团扇→扇枕温衾→衾寒枕冷→冷灰爆豆→豆分瓜剖→剖蚌得珠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双苗爱叶”几个大字。
(2)唱唱不会写成语“双苗爱叶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成语双苗爱叶和心情有关。
(4)嘉鱼县博才学校的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双苗爱叶”。
(5)小唱写不出成语“双苗爱叶”的拼音。
(6)新广大哥哥给占明和雨露讲述了“双苗爱叶”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补恨》:『单则为一点情根,种出那双苗爱叶,他怜我慕,两下无分别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双双:shuāng 1、<形>两两成对的。《木兰诗》:『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』2、<动>匹敌;匹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纤纤作细步,精妙世无双。』3、<形>逢双的;偶数。《宋史·礼志》:『唐朝故,只视事,双日不坐。』4、<量>对。《鸿门宴》:『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。』
苗苗:miáo 1、<名>没有吐穗的庄稼。《归田园居》:『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』2、<名>后代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『毕公之苗,因以为姓。』3、<名>事情的预兆或迹象。白居易《读张籍古乐府》:『言者志之苗,行者文之根。』4、<动>夏季打猎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『春蒐夏苗,秋狝冬狩。』[苗而不秀] (1)人未成年就夭折。(2)外貌好但无才能。[苗末] 后代子孙。[苗裔] 后代子孙。
爱爱:ài 1、<动>喜爱.《师说》:『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』2、<形>亲爱的;心爱的.《柳毅传》:『见大王爱其女牧羊于野。』3、<动>爱护.《陈涉世家》:『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』4、<动>怜惜;同情.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『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。』5、<动>爱惜.《指南录后序》:『国事至此,予不得爱身。』6、<动>吝啬.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吾何爱一丰?。』7、<动>爱好.《阿房宫赋》:『秦爱纷奢,人亦念共家。』[爱服] 心甘情愿地服从.
叶叶:(一)yè 1、<名>植物的叶。《采草药》:『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。』2、<名>世;时期。肖统《文选序》:『自炎汉中叶。』3、<名>书页。一张称为一叶。王彦泓《寓夜》:『鼠翻书叶响。』(二)xié<形>和洽。王充《论衡·齐世》:『叶和万国。』[引] 合;共同。《旧五代史·汉隐帝纪》:『股肱叶谋,爪牙宣力。』[注] 1.『叶』是『协』的古字,古代不当树叶讲。除『叶韵』、『叶句』等少数情况外,一般写『协』,不写『叶』。2.在古代,『葉』和『叶』是两个字,意义各不相同。上述(一)义项都不写作『叶』。现『葉』简化为『叶』。
双双:《子集下·又字部》《韵会》双,俗作双,非。(双)《唐韵》所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疎江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隹二枚也。从雔,又持之。《后汉·王乔传》有双凫,从东南飞来。又《玉篇》两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凡献执一双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诗·齐风》冠绥双止。〈笺〉五人为奇,而襄公往从而双之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南海之外,赤水之西,流沙之东,有三青兽相幷[同并],名双双。〈注〉郭璞曰:言体合为一也。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,盖谓此也。吴任臣云:兽经曰:文文善呼,双双善行。骈志云:双双合体,蛩蛩假足。麟书曰:双双俱来,孟极是覆。又鸟名。《公羊传·宣五年》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。〈疏〉旧说云:双双之鸟,一身二首尾,有雌雄,随便而偶,常不离散,故以喻焉。○按公羊传疏与山海经注异。又《正字通》温庭筠诗:招客先开四十双。王弇州注云:双,五亩也。四十双,二百亩也。或曰唐书南诏传:官给田,四双为二百亩。又云南亲志:俗耕田,三人使二牛,前牵,中压,后驱,犂一曰为一双。又陶九成辍耕录,谓一双为四亩,佛地以二亩为一双,盖各从其方俗而名之,非有成数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孝子双泰贞。又《集韵》朔降切,音淙。偶也。又叶所终反。《谢惠连·七夕诗》弄杼不成藻,耸辔骛前踪。昔离秋已两,今聚夕无双。
苗苗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武儦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眉镳切,□音描。《说文》草生于田者,榖曰苗。凡草初生亦曰苗。《诗·王风》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《魏风》硕□硕□,无食我苗。〈注〉嘉谷也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夏猎曰苗。〈注〉为苗除害也。《诗·小雅》之子于苗,□徒嚣嚣。又《书·舜典》□三苗于三危。《史记·夏本纪注》《神异经》:西荒中有人焉,面目手足皆人形,而胳下有翼,不能飞,为人饕餮,淫□无理,名曰苗民。又《博雅》衆[音zhòng]也。《后汉·邓皇后纪》损膳解骖[音cān],以赡黎苗。又胤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帝高阳之苗裔兮。《后汉·□恂传》功臣苗绪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襄二十六年》晋人与之苗。〈注〉苗,晋地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苗山之铤。〈注〉苗山,利金所出也。又姓。《晋语》苗棼皇,晋大夫。又《韵补》眉彪切,音缪。《韩愈·楚国夫人墓铭》高陵相汉,义以家酬。迁于南阳,始自郞苗。
爱爱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乌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代切《正韵》於盖切,□同□。仁之发也。从心旡声。又亲也,恩也,惠也,怜也,宠也,好乐也,吝惜也,慕也,隐也。又《孝经·谏诤章疏》爱者,奉上之通称。又《諡法》啬於赐与曰爱。又姓。宋刺史爱申。又叶乌胃切,音秽。《诗·小雅》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。《楚辞·九章》世溷浊莫吾知,人心不可谓兮。知死不可让,愿勿爱兮。《袁宏·名臣赞》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达人兼善,废已存爱。《谢瞻·答灵运诗》寻涂涂既睽,即理理已对。丝路有恒悲,矧乃所在爱。小篆作□。
叶叶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玉篇》古文协字。《后汉·律历志》叶时月正日。余详十部六画。又《集韵》同旪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次四曰旪用五纪。〈注〉师古曰,旪读曰叶。又《正韵》同汁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五位相汁,以旅于东井。〈注〉汁、叶同。(叶)《唐韵》与涉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弋涉切,□音枼。《说文》草木之叶。《陆游诗注》吴人直谓桑曰叶。又世也。《诗·商颂》昔在中叶,有震且业。又《博雅》聚也。又书册。《欧阳修曰》唐人藏书皆作卷轴,后有叶子,似今策子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叶氏,旧音摄,后世与木叶同音。又与□通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赞者洗於房中,侧酌醴,加柶,覆之面叶。〈注〉古文叶为□。又式涉切,音摄。《左传·及叶注》叶,今南阳叶县。又《韵补》叶,逆约切,音虐。《易林》桑芳将落,陨其黄叶。又叶於急切。《易林》同本异叶,乐人上德。东邻慕义,来兴吾国。又《集韵》徒协切,音牒。与□同,书篇名。《韵会》或作□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