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uāng fǔ fá gū shù
成语简拼:SFFGS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雙斧伐孤樹
成语解释
指嗜酒好色,摧残身体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成语示例
(1)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『酒色是耽如以双斧伐孤树;力量不胜如以寸胶澄黄河。』
成语造句
(1)昂昂写不出成语“双斧伐孤树”的拼音。
(2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双斧伐孤树”几个大字。
(3)哈镇学校的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双斧伐孤树”。
(4)霞菁哥哥给丁莎和缨丁讲述了“双斧伐孤树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小勇不会写成语“双斧伐孤树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『酒色是耽如以双斧伐孤树;力量不胜如以寸胶澄黄河。』。
(7)去广州培英中学白云区实验学校的车上,希禹叔叔给莹英和瑷萱讲了『双斧伐孤树』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元史·阿沙不花传》:『而惟曲蘖是耽,妃姬是好,是犹双斧伐孤树,未有不颠仆者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双双:shuāng 1、<形>两两成对的。《木兰诗》:『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』2、<动>匹敌;匹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纤纤作细步,精妙世无双。』3、<形>逢双的;偶数。《宋史·礼志》:『唐朝故,只视事,双日不坐。』4、<量>对。《鸿门宴》:『我持白璧一双,欲献项王。』
斧斧:fǔ 1、<名>砍物用的工具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斧斤以时入山林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。』[又] 专指兵器或刑具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君不如肉袒伏斧质以请罪。』2、<动>用斧砍。曹操《苦寒行》:『担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』3、<名>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。《礼记·檀弓》:『加斧于椁上。』
伐伐:fá 1、<动>砍伐。《伐檀》:『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』2、<动>敲打。高适《燕歌行》:『摐金伐鼓下榆关。』3、<动>讨伐;攻打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』4、<动>攻破;破坏。《谋攻》:『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。』5、<名>功劳;功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伐也。』6、<动>夸耀,自夸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每一令出,平伐其功。』[伐冰之家] 指贵族豪门之家。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,伐冰即凿痧窖取冰。[伐柯人] 媒人。[伐性之斧] 砍伐生命的利斧,比喻损害身心的事情。白居易《寄卢少卿》:『艳声与丽色,真为伐。』
孤孤:gū 1、<名>幼年丧父的孩子。《祭十二郎文》:『今吾使建中祭汝,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。』2、<形>孤独;单独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景翳翳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。』《陈情表》:『祖母刘悯臣孤弱。』3、<名>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。《殽之战》:『孤违蹇叔,以辱二三子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诸人持议,甚失孤望。』4、<动>辜负。《汉书·袁敞书》:『臣孤恩负义。』
树树:shù 1、<动>栽种;种植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。』2、<动>建立;竖立。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『其在外,则树旗旄,罗弓矢。』3、<名>树木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。』4、<量>棵;株。刘禹锡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》:『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』[树艺] 种植。
双双:《子集下·又字部》《韵会》双,俗作双,非。(双)《唐韵》所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疎江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隹二枚也。从雔,又持之。《后汉·王乔传》有双凫,从东南飞来。又《玉篇》两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凡献执一双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诗·齐风》冠绥双止。〈笺〉五人为奇,而襄公往从而双之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南海之外,赤水之西,流沙之东,有三青兽相幷[同并],名双双。〈注〉郭璞曰:言体合为一也。公羊传所云双双而俱至者,盖谓此也。吴任臣云:兽经曰:文文善呼,双双善行。骈志云:双双合体,蛩蛩假足。麟书曰:双双俱来,孟极是覆。又鸟名。《公羊传·宣五年》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。〈疏〉旧说云:双双之鸟,一身二首尾,有雌雄,随便而偶,常不离散,故以喻焉。○按公羊传疏与山海经注异。又《正字通》温庭筠诗:招客先开四十双。王弇州注云:双,五亩也。四十双,二百亩也。或曰唐书南诏传:官给田,四双为二百亩。又云南亲志:俗耕田,三人使二牛,前牵,中压,后驱,犂一曰为一双。又陶九成辍耕录,谓一双为四亩,佛地以二亩为一双,盖各从其方俗而名之,非有成数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孝子双泰贞。又《集韵》朔降切,音淙。偶也。又叶所终反。《谢惠连·七夕诗》弄杼不成藻,耸辔骛前踪。昔离秋已两,今聚夕无双。
斧斧:《卯集下·斤字部》《唐韵》方矩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匪父切,□音甫。《说文》斫也。《释名》斧,甫也。甫,始也。凡将制器,始用斧伐木,已乃制之也。《广韵》神农作斤斧陶冶。《易·旅卦》得其资斧。〈注〉斧,所以斫除荆棘,以安其舍者也。《孟子》斧斤以时入山林。《诗·豳风》既破我斧。〈传〉隋銎曰斧。又凡以斧斫物,亦曰斧。《古诗·苦寒歌》担囊行取薪,斧氷持作糜。〈注〉天寒水冻,故斫氷作粥也。又仙名。《左思·蜀都赋》山图采而得道,赤斧服而不朽。〈注〉列仙服丹砂不死也。又《仪礼·觐礼》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。〈注〉依,如今绨素屛风也。有绣斧文,所以示威也。斧谓之黼。又钺斧,今仪仗中亦有之,其形圆如月然。《集韵》或作鈇。
伐伐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□房越切,音罚。征伐。《诗·小雅》薄伐玁狁。《周礼·夏官》大司马以九伐之灋正邦国。《左传·庄二十九年》凡师有钟鼓曰伐,无曰侵。又《小尔雅》伐,美也。又伐阅,与阀阅同。《史记·功臣侯表》古者人臣功有五等,明其功曰伐,积日曰阅。《左传·庄二十八年》且旌君伐。〈注〉伐,功也。又自称其功曰伐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不自伐,故有功。又斫木也。《诗·周南》伐其条枚。又考击钟鼓也。《礼·郊特牲》孔子曰:二日伐鼓何居。又攻杀击刺也。《书·牧誓》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,乃止齐焉。〈注〉少不下四五,多不过六七而齐,所以戒其贪杀也。又兵器。《诗·秦风》蒙伐有苑。〈注〉蒙,亲文。伐,干也。亦作瞂。又星名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熊旗六斿。以象伐也。〈注〉熊虎为旗,师都之所建,伐属白虎宿,与参连体而六星。又与垡同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一耦之伐。〈疏〉畎上高土谓之伐。又叶许竭切,音歇。《诗·商颂》韦顾既伐。叶上截下桀。又叶扶废切,音吠。《徐干·西征赋》奉明辟之渥德,与游轸而西伐。过京邑以释驾,观帝居之旧制。伐字从人从戈,戍字亦从人从戈。《留青日札》人坐卧则为戍守,人立行则为征伐。考证:(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一耦之伐。〈疏〉亩上高土谓之伐。)谨照原文亩上改畎上。
孤孤:《寅集上·子字部》《唐韵》古乎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攻乎切,□音姑。《说文》无父也。《释名》孤,顾也,顾望无所瞻见也。《礼·曲礼》君子已孤不更名。又穷民之一曰孤。《礼·月令》养幼少,存诸孤。又王侯谦称。《礼·玉藻》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。《曲礼》诸侯与民言,自称曰寡人。其在凶服,曰适子孤。又官名,三公之次也。《书·周官》立少师,少傅,少保,曰三孤,贰公弘化。〈注〉三孤,虽三公之副贰,非其官属,故曰孤。又凡孑处亦曰孤。《礼·学记》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又《玉篇》特也。《书·禹贡》峄阳孤桐。〈注〉特生之桐也。又《集韵》负也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陵虽孤恩,汉亦负德。《毛曰》凡孤负之孤,当作孤。俗作辜,非。又独孤,复姓。《徐铉曰》于文子瓜为孤,瓜声也。子不见父,则泣呱呱也。会意。
树树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常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殊遇切,□殊去声。《说文》生植之总名。《左传·昭二年》季氏有嘉树,宣子誉之。《礼·祭义》树木以时伐焉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萍树根于水,木树根于土。又《尔雅·释宫》屛谓之树。《论语》邦君树塞门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牀谓之杠。北燕、朝鲜间谓之树。又兽名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君国中射则皮树中。〈注〉皮树,兽名。谓皮作树形以射之。又姓也。《后魏·官氏志》树洛于氏。后改为树氏。又《唐韵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臣庾切,音竖。扶树也。《徐锴曰》树之言竖也。种树曰树。《易·系辞》古之葬者,不封不树。《诗·小雅》荏染柔木,君子树之。往来行人,心焉数之。又立也。《书·说命》树后王君公,承以大夫师长。《泰誓》树德务滋,除恶务本。《毕命》彰善瘅恶,树之风声。又诸侯之适子,天子命为之嗣者,曰树子。《谷梁传·僖九年》无易树子。俗作□,非。考证:(《仪礼·乡射礼》君国中射皮树。)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。树下增中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