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uǎ xīn yǎn ér
成语简拼:SXYE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耍心眼兒
成语英文:exercise one's wits for personal gain
成语解释
为个人的利益而对人施展小聪明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;指自作聪明
近义词
耍手段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耍心眼儿」是一个动宾式成语。
(2)风风写不出成语“耍心眼儿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耍心眼儿”几个大字。
(4)他老耍心眼儿,得防着点他。
(5)万家镇中学的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耍心眼儿”。
(6)小波不会写成语“耍心眼儿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焉阿姨给秋秋和小朋友们介绍了“耍心眼儿”的典故。
(8)赵静还是个单纯的小丫头,哪里能够想到亲哥哥也会跟自己耍心眼儿,点了点头,骑车带着李三向农机厂职工宿舍行去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耍耍:shuǎ(1)<方>玩;玩耍:让孩子到院子里耍去;全社的大事,可不是耍的!(2)玩弄;戏弄:耍刀;耍花枪;耍猴儿。(3)施展;表现出来(多含贬义)。如:耍笔杆;耍脾气;耍威风;耍态度。(4)姓。
心心:xīn 1、<名>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顺我,即先刺心。』2、<名>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。』3、<名>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读书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』4、<名>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『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。』5、<名>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『唯见江心秋月白。』[心志] 内心;意志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儿儿:ér 1、<名>儿童;小孩子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『也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斗。』《促织》:『民日贴妇卖儿,便无休止。』2、<名>青年男子。《促织》:『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。』3、<名>儿子。《木兰诗》:『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吾诸儿碌碌,他日继吾志事,惟此生耳。』4、<名>儿子或女儿对父母的自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儿已薄禄相,幸复得此妇。』又;『兰之惭阿母:「儿实无罪过」』5、<名>词缀。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:『喇叭,锁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』
耍耍:《未集中·而字部》《篇海》沙下切,音洒。尖耍,俊利也。戏也。
心心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息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思林切。《说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说以为火藏。《徐曰》心为大火,然则心属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广韵》□训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礼·大学疏》总包万虑谓之心。又《释名》心,纤也。所识纤微无不贯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复卦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。〈注〉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《正义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动,是以本为心者也。《礼·礼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〈注〉得气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气之本,故巡四时,柯叶无凋攺也,心谓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诗序》情动于中。《正义曰》中谓中心。凡言中央曰心。《礼·少仪》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〈注〉不提心,谓不绝中央也。《古歌》日出当心,谓日中也。《邵雍清夜吟》月到天心处,言月当天中也。又东方五度,宿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心为明堂。又《礼·明堂位》夏后氏祭心。〈注〉气主盛也。又《月令》季夏祭先心。〈注〉五藏之次,心次肺,至此则心为尊也。又去声。《吴棫·韵补》息吝切。《外纪》禹曰:尧舜之民,皆以尧舜之心为心。下心字去声。又叶思真切,音新。《前汉·安世房中歌》我定正数,人告其心。敕身齐戒,施敎申申。又叶先容切,音松。《诗·大雅》吉甫作颂,□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流星陨,感惟风,籋归云,抚怀心。又叶思征切,音騂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勤于心否贞。又叶桑鸠切,音修。《荀子·解蔽篇》凤凰秋秋,其翼若干,其声若箫。有凤有凰,乐帝之心。箫叶疏鸠切。又叶思敬切,音性。《王微观海诗》善即谁为御,我来无别心。聊复寓兹兴,兹兴将何咏。《说文》长笺》借华心形,故惢字从心,就今文言也。若精蕴同文诸书,各以意阐古文,与今文稍远,槪不泛引。《类篇》偏旁作忄。亦作□。◎按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心俱音辛,误。辛在真韵,齐齿音也。心在侵韵,闭口音也。如心字去声,音近信,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,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,乃齐齿音也。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,乃闭口音,有音而无字矣。字有不可下直音者,此类是也。盖齐齿之辛,商之商也,闭口之心,商之羽也。每一音中,具有五音,不可无别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
儿儿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而邻切,音仁。《说文》人也。《玉篇》仁人也。孔子曰:人在下,故诘屈。《戴侗·六书故》人儿非二字,特因所合而变其势。合於左者,若伯若仲。合於下者,若儿若见。《郑樵·六书略》人象立人,儿象行人。又《集韵》居拜切,音戒。仁人也。(儿)(古文)《唐韵》汝移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如支切,□尔平声。《说文》孺子也。象形。小儿头囟未合。又《韵会》男曰儿,女曰婴。又《韵会》儿,倪也。人之始,如木有端倪。又《仓颉篇》儿,嬬也。谓婴儿嬬嬬然,幼弱之形也。又《韵会》姓也。汉有儿宽。又《唐韵》五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研奚切《正韵》五黎切,□音霓。姓也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儿良一篇。〈注〉师古曰:六国时人也。《儿宽传》儿宽,千乘人也。又《韵会》弱小也。通作倪。《孟子》反其旄倪。(儿)考证:(《说文》孩子也。象形。小儿头囱未合。)谨照原文孩子改孺子。头囱改头囟。(《孟子》反其耄倪。)谨照原文耄倪改旄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