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ū dù bēi hú
成语注音:ㄕㄨ ㄉㄨˋ ㄅㄟ ㄏㄨˊ
成语简拼:SDBH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叔度陂湖
成语解释
叔度,黄宪字。后比喻人度量宽大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的度量
成语示例
(1)多君于士元廊庙,待我以叔度陂湖。▼唐·黄滔《祭崔补阙道融文》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叔度陂湖”几个大字。
(2)奇珈哥哥给金彤和琨红讲解了“叔度陂湖”的故事。
(3)倩倩不会写成语“叔度陂湖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王井中学的钟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叔度陂湖”。
(5)小丽写不出成语“叔度陂湖”,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。
(6)多君于士元廊庙,待我以叔度陂湖。见唐·黄滔《祭崔补阙道融文》。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『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叔叔:shū 1、<动>拾取。《诗经·七月》:『九月叔苴。』2、<名>排行第三的人,古人排行以伯(孟)仲叔季为序。柳宗元《哭连州凌员外司马》:『仲叔相继沦,狂叫唯童儿。』3、<名>丈夫的弟弟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『妻不以我为夫,嫂不以我为叔。』4、<名>父亲的弟弟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』
度度:dù 1、<名>量长短的标准。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。《汉书·律历志》:『度者,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也。』(引:十丈。)《郑人买履》:『已得履,乃曰:「吾忘持度。」』2、<名>限度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,而用之无度,则物力必屈。』3、<名>制度;法度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。』4、<名>气度;度量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群臣惊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』5、<名>计划;打算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。』6、<动>渡过;越过。《木兰诗》:『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』《凉州词》:『春风不度玉门关。』7、<量>次;回。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『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』duó 1、<动>量(长短)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度,然后知长短。』《郑人买履》:『鸹自度其足而置其座。』2、<动>计算;估计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主自度不得脱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度秦王虽斋,决负约不偿城。』3、<动>砍伐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『山有木,工则度之。』
陂陂:bēi 1、<名>山坡;斜坡。杜甫《渼陂行》:『半陂已南纯浸山。』2、<名>水边障K的堤岸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『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』[引] 筑堤防水;壅塞。《国语·吴语》:『乃筑台于章华之上,阙为石郭陂汉,以象帝舜。』3、<名>积蓄水的池塘。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『万顷之稻,必用千顷之陂。4、<动>傍,靠近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『陂山谷而闲处兮,守寂寞而存神。』[引] 顺着;沿着。[又] 旁边;侧边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『腾雨师,洒路陂。』bì倾斜。《周易·泰》:『无平不陂。』[引] 邪恶,不正。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:『此则奸邪之情得,而险陂、谗慝、谄谀、巧佞之人无由入。』pō倾斜不平。司马相如《哀秦二世赋》:『登陂阤之长阪兮,坌入曾宫之嵯峨。』
湖湖:hú(1)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。(2)指湖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浙江吴兴县)。如:湖笔;湖绉。(3)指湖南、湖北:湖广。
叔叔:《子集下·又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式竹切,音菽。《说文》拾也。从又,尗声。汝南谓收芋为叔。《徐曰》收拾之也。《诗·豳风》九月叔苴。〈注〉拾也。又《玉篇》伯叔也。《广韵》季父也。《释名》叔,少也。幼者称也。又《尔雅·释亲》妇谓夫之弟曰叔。又《玉篇》同尗,豆也。《前汉·昭帝纪》得以叔粟当赋。〈注〉师古曰:叔,豆也。又姓。《韵会》鲁公子叔弓之后。汉光武破虏将军叔寿。又《集韵》或作□。《玉篇》俗作□。又《集韵》昌六切,与俶。同。《说文》善也。诗:令终有俶。
度度:《寅集下·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徒故仍。《正韵》独故切,□音渡。《说文》法制也。从又,□省声。《徐曰》又,手也。布指知尺,舒肱知寻,故从手。《书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〈传〉度,丈尺也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度者,分寸尺丈引也,所以度长短也。本起於黄钟之长,以子谷秬黍中者,一黍之广,度之九十分,黄钟之长,一为一分,十分为寸,十寸为尺,十尺为丈,十丈为引,而五度审矣。又躔度。《书·尧典疏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,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。《礼·乐记》百度得数而有常。〈注〉百度,百刻也。言日月书夜不失正也。又殳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胥执鞭度。〈注〉度,殳也。〈疏〉因刻丈尺,则为度。又法度。《易·节卦》节以制度。《礼·仲尼燕居》制度在礼。又度量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常有大度。又风度。《唐书·张九龄传》风度能若九龄乎。又初度。《屈原·离骚》皇览揆予於初度。〈注〉初生年时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后汉荆州刺史度尚。又县度,山名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县度,石山也。谿谷不通,以绳相引而度。又古度,树名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松梓古度。又《玉篇》与渡通。过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犹度江河亡维楫。又《广韵》徒落切,音铎。《尔雅·释诂》谋也。《诗·小雅》周爰咨度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咨亲为询,咨礼为度。又《諡法》心能制义曰度。又投土於版也。《诗·大雅》度之薨薨。〈笺〉度,犹投也。又度支,官名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度支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,水陆道途之利,岁计所出,而支调之。考证:(《前汉·律正志》度者,分寸丈尺引也。)谨照原文丈尺改尺丈。(《前汉·西域传》县度者,石也。)谨照原文改县度,石山也。
陂陂:《戌集中·阜字部》《唐韵》彼为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班麋切《正韵》逋眉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阪也。一曰池也。《玉篇》泽鄣也。《风俗通义》陂者,繁也。言因下钟水,以繁利万物也。今陂皆以漑灌。《书·禹贡》九泽既陂。《礼·月令》毋竭川泽,母漉陂池。〈注〉畜水曰陂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成四年》许人败诸展陂。〈注〉展陂,许地。又《昭十三年》次于鱼陂。〈注〉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。又《正字通》黄陂,县名,今黄州府。又《前汉·礼乐志》腾雨师,洒路陂。〈注〉路陂,路傍也。又《集韵》或作波。《史记·货殖传》水居千石鱼陂。又《灌夫传》陂池田园。《前汉书》□作波。又《前汉·景十三王传》游雷波。〈注〉波读为陂。雷陂,陂名。又《集韵》蒲麋切,音皮。陂池,旁颓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滂禾切,音坡。《集韵》与□同。□陀,不平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陂者曰阪。《扬子·方言》陂,衺也,□、楚、荆、扬曰陂。《释名》山旁曰陂,言陂陁也。《玉篇》陂陀,靡迤也。《唐韵正》书洪范,无偏无陂,遵王之义。本作颇,唐明皇攺为陂。韵补曰:古义字皆音俄,周官注亦音俄,故古文尚书本作无偏无颇遵王之义,以叶俄音。唐明皇以义字今音为乂,攺颇为陂,以从今音,古音遂湮矣。又《集韵》逋禾切,音波。《博雅》陂陁,衰也。又《集韵》一曰山坡,或作岥。又《集韵》蒲波切,音婆。陂陁,不平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彼义切《正韵》兵媚切,□音贲。《玉篇》倾也,邪也。《正韵》不平曰险,不正曰陂。《易·泰卦》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陂声散。《史记·五宗世家》邯郸中诸使过客,以彭祖险陂,故莫留邯郸。
湖湖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户吴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洪孤切,□音胡。《说文》大陂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杨州,其浸五湖。《水经注》五湖,谓长塘湖,太湖,射贵湖,上湖,滆湖。又水名。《水经注》湖水,出桃林塞之夸父山。又州名。《广舆记》属浙江,吴曰吴兴,隋唐曰湖州,今为湖州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