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ū xiāng mén dì
成语注音:ㄕㄨ ㄒㄧㄤ ㄇㄣˊ ㄉㄧˋ
成语简拼:SXMD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書香門第成语辨形第,不能写作『弟』。成语谜语知识家庭
成语英文:literary family
成语解释
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指读书人的家庭
近义词
诗礼之家、诗礼人家、书香门户、书香人家、书香世家、世代书香
反义词
蓬门荜户
成语示例
(1)她每天一想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,哥哥是个举人,却落入贼人之手,已够丢尽了祖宗的人。▲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七章
成语造句
(1)《小旅馆》农户自家的小旅馆,是古代的书香门第,清新雅致。
(2)办公室以新古典主义的设计手法贯穿整个方案,在简约的空间用时尚的黑白灰为主色调,打造了一个具有“书香门第”气息的办公空间。
(3)传统书画可以熏陶家庭环境,家里挂几幅字画,就有了书香门第的味道。
(4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书香门第”几个大字。
(5)邓先生出身书香门第,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十余年的国外游历使他接触了西方的美学思想,为日后勾连中西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(6)非儿写不出成语“书香门第”的拼音。
(7)丰丰不会写成语“书香门第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8)何兆武虽然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,但是受北京古都的熏陶和连年战争的时代影响,使他选择了从事历史专业。
(9)红眼川中学的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书香门第”。
(10)两位都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,幼时便以博览群书。
(11)书香门第,武术世家。14岁皈依武当派。
(12)庸濠哥哥给璎人和曹爽介绍了“书香门第”的成语典故。
(13)作为最后一招,为了让这个书香门第的后代能够从事需要高深学问的职业,父亲说服达尔文为当牧师而学习。
(14)为什么自称书香门第呢?
(15)梅德韦杰夫出身书香门第,父母都在大学教书。
(16)可是年轻气盛的我,自认为出身书香门第,满腹清高。
(17)这孩子语言流利,举止大方,一看气质就知道出身于书香门第。
(18)古时候,有一位落第秀才,世代书香门第,祖上留给他一支毛笔。
(19)江湖风云诡谲多变,少年马清风突遭飞来横祸,一代书香门第惨遭灭门。
成语出处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四十回:『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门第门第:[méndì] (1)家世。后指显贵之家。(2)指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。
书香书香: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(人家)。如:书香人家;书香子弟;世代书香。
书书:shū 1、<动>写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乃丹书帛曰「陈胜王」。』2、<动>记录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,众言同,于是乎书。』3、<名>文字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。』4、<名>书法。《墨池记》:『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』5、<名>信。《春望》:『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』6、<名>文书;公文。《木兰诗》:『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』7、<名>书籍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大抵观书先须熟读。』8、<名>指《尚书》。9、<名>曲艺的一类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之盱眙市中,为人说书。』
香香:xiāng 1、<名>谷物煮熟后的香味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『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』2、<名>香气;芳香的气味。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:『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』3、<形>气味好闻;芳香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野芳发而幽香。』4、<形>香甜;甘美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冽。』5、<名>香料。《促织》:『问者爇香于鼎。』[香火] (1)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。(2)指结盟。
门门:mén 1、<名>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比去,以手阖门。』[又] <名>家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』[又]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。《徐霞客洗游记》:『洞门甚隘。』2、<名>做事的方法、途径、关键。《商君书·君臣》:『臣闻道民之门,在上所先。』3、<名>家族;派别。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:『汝勿妄语,灭吾门也。』《论衡·问孔》:『孔门之徒七十二子,才胜今之儒。』4、<名>类别;门类。《旧唐书·杜佑传》:『书凡九门,计二百卷。』
第第:dì 1、<名>次第;次序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『楚国第,我死,令尹司马非胜而谁?』(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,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(人名)来继任还有谁呢?)2、<名>官僚和贵族的住宅。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『出,驾而宿于朝房,旬而还第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必躬造左公第,候太公、太母起居。』3、<名>科举考试的等级。成绩好为『甲第』、『上第』,考中了叫『及第』,没考中叫『落第』、『下第』。《柳毅传》:『有儒生柳毅者,应举下第。』《芋老人传》:『书生用甲第为祖国。』4、<副>但;只管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借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』5、<副>只;仅仅。王禹偁《黄州新建小竹楼记》:『江山之外,第见风帆、沙鸟、烟云、竹树而已。』6、<连>只是;但是。表示转折。《与妻书》: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,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……』7、词头。用在整数的前边,表示次序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云有第三郞,窈窕世无双。』《活板》:『此印者才毕,则第二板已具。』[第家] 世家。[第下] 对公侯大官的敬称等于『门下』、『阁下』。
书书:《辰集上·曰字部》《广韵》伤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商居切,□音舒。《说文》作□,着也。从聿从者。隷省作书。《易·系辞》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〈注〉书契,所以决断万事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〈注〉书,六书之品。又《地官·保氏》乃敎之六艺,五曰六书。〈注〉六书:象形、会意、转注、处事、假借、谐声。《许慎·说文序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,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着於竹帛谓之书。书者,如也。又书有六体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隷书、缪篆、虫书。又《说文》书有八体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虫书,五曰摹印,六曰署书,七曰殳书,八曰隷书。又《尙书序疏》诸经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从事着,圣贤阐敎,事显於言,言惬羣心,书而示法,既书有法,因号曰书。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。《史记·礼书注》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《释名》书,庶也。纪庶物也。又《诗·小雅》畏此□书。〈传〉□书,戒命也。〈疏〉古者无纸,有事书之於□,故曰□书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注》主计会之簿书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郑人铸□书。〈注〉铸□书於鼎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叔向使诒子产书。○按即书牍也。又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对亡应书者。〈注〉书,谓诏书也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成帝纪》初置尙书,员五人。又《百官公卿表》中书谒者。
香香:《戌集下·香字部》《广韵》许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虚良切,□音乡。《玉篇》芳也。《正韵》气芬芳。《书·君□》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《诗·周颂》有飶其香。《礼·月令》中央土,其臭香。又草木之香,如沉香,栈香,蜜香,檀香,具载。《洪刍·香谱》及《叶延珪·香隶》诸书。又兽亦有香。《谈苑》商女山中多麝,其性绝爱其脐,为人逐急,即投岩举爪,剔裂其香。又《本草》麝香有三等:第一生香,亦名遗香,乃麝自剔出者。其次脐香。其三心结香。又有小麝,其香更奇。又风香。《庾信诗》结客少年塲,春风满路香。又含香。《汉官仪》尚书郞含鸡舌香,伏奏事。又酒香。《王绩诗》稍觉池亭好,偏宜酒瓮香。《杜甫诗》浩荡风尘外,谁知酒熟香。又花名。《庐山记》一比丘书寝盘石上,梦中闻花香酷烈,及觉,求得之,因名睡香。四方闻之,谓为花中祥瑞,遂名瑞香。又丁香。《本草》一名丁子香,花紫白色,生子,小者为丁香,大者为母丁香。又酒名。《苏轼·送碧香酒诗》碧香近出帝子家,鹅儿破壳酥流盎。《刘子翬诗》未饶赤壁风流在,且向何家醉碧香。又阿香。《搜神记》永和中,义兴人姓周,出都,日暮。道边有一新草小屋,一女子出门,周求寄宿。一更中,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,云:官唤汝推雷车。女乃辞去。夜遂大雷雨。又人名。黄香,仇香,见《后汉书》。又姓。明四译馆通事香牛。又山名。《唐书·白居易传》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,自称香山居士。又水名。《述异记》吴故宫有香水溪。又殿名。《三辅黄图》武帝时,后宫八区,有披香殿。又享名。《李白诗》沉香亭北倚阑干。
门门:《戌集上·门字部》《唐韵》莫奔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谟奔切《韵会》谟昆切,□音扪。《说文》闻也。从二户,象形。《玉篇》人所出入也。在堂房曰户,在区域曰门。《博雅》门,守也。《释名》扪也。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。《易·同人》同人于门。〈注〉心无系吝,通夫大同,出门皆同,故曰同人於门也。《书·舜典》賔于四门,四门□□。〈传〉四门,四方之门。《礼·月令》孟秋之月,其祀门。《周礼·天官·掌舍》为帷宫,设旌门。〈注〉王行止食息,张帷为宫,树旌以表门。〈又〉设车宫辕门。〈注〉王止宿险阻之处,车以为藩,则仰车以其辕表门。今慕府亦称辕门,牙门。《楚辞·九辩》君之门以九重。〈注〉天子九门:关门、远郊门、近郊门、城门、臯门、雉门、应门、路门、寝门,亦曰库门。又谯门,城上为高楼以望者。《前汉·□胜传》独守丞与战谯门中。又桥门,国学门也。《后汉·儒林传》圜桥门而观听者,盖亿万计。又师门。《后汉·桓荣传》上则通达经旨,下则去家慕乡,求谢师门。又《通监》唐狄人杰,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。或谓曰: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。又《正字通》世族盛着曰门望。韩显宗疏,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。又凡物关键处,皆谓之门。《易·系辞》道义之门。〈疏〉物之得宜,从此易而来,故云道义之门,谓与道义为门户也。又《老子·道德经》衆[音zhòng]妙之门。又期门,勇士也。《后汉·谯□传》帝始作期门,数为微行。〈注〉前书,武帝微行,常与侍中常侍武骑,及待诏,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,期诸殿门,故有期门之号,自此始也。成帝微行亦然,故言始也。《班固·西部赋》期门佽飞,列刃攒鍭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地官》司门,祭祀之牛牲系焉,监门养之。《后汉·百官志》黄门侍郞六百石,掌侍从左右给事中。〈又〉门大夫六百石。〈注〉汉官曰:门大夫二人,选四府掾属。又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其正室,皆谓之门子。〈注〉将代父当门者也。《左传·襄十一年》大夫诸司门子勿顺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襄二十七年》托於木门。〈注〉木门,晋地《史记·项羽纪》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。《孟康注》在新丰东十七里。又《秦本纪》败三晋之师於石门。《一统志》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,踰中条山,通陕州道,山岭参天,左右壁立,间不容轨,名曰石门。又鴈门,郡名。见《前汉·地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书·禹贡》浮于积石,至于龙门。〈传〉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。《后汉·逸民传》龎公携其妻子,登鹿门山。又《正字通》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。汉光武纪寒门注,师古曰: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,盛夏凛然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。〈注〉南门二星,在库楼南天之外门,明则氏羌贡。《天文志》大微星南四星执法,中端门,左右掖门。又姓氏也。公卿之子,敎以六艺,谓之门子。后因以为氏,后魏门文爱。又东门、西门、雍门、木门,俱复姓。《左传·宣十八年注》襄仲居东门,故曰东门氏。又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以乐舞敎国子,舞云门大卷、大咸、大□、大夏、大濩、大武。〈注〉此周所存六代之乐。黄帝曰云门。又人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使卢生求羡门高誓。〈注〉羡门,古仙人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逢门射法二篇。〈注〉即逢蒙。《荀子·正论篇》羿蠭门者,天下之善射者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僧曰沙门桑门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沙门,汉言息心削发,绝情欲,归於无为也。又《韵补》叶民坚切,音眠。《楚辞·远游》虚以待之兮,无为之先。庶类有成兮,此德之门。又叶眉贫切,音珉。《诗·邶风》出自北门,忧心殷殷。叶下贫。《荀卿·云赋》往来惽惫,通於大神。出入甚亟,莫知其门。考证:(《周礼·大司乐》舞云门,大卷,大咸,大磬,大夏,大濩,大武。)谨照原文大磬改大□。
第第:《未集上·竹字部》《广韵》特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大计切,□音弟。次第也。《左传·哀十六年》子西曰:楚国第我死,令尹、司马非胜而谁。〈注〉用士之次第。又但也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陛下第出伪游云梦。〈注〉第,且也,但也。又第宅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为列侯者赐大第。〈注〉孟康曰:有甲乙次第,故曰第也。《司马相如·喻巴蜀檄》位为通侯,居列东第。又复姓。《后汉·第五伦传》齐诸田徙园陵者多,故以次第为氏,有第五、第八等氏。又同弟。《说文》第本作弟,韦束之次第也。今为兄弟字。又《集韵》一曰顺也。又《韵会》旧注作苐,非。苐,草也。考证:(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陛下第游云梦。)谨照原文第下增出伪二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