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生常谈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shū shēng cháng tán成语简拼:SSCT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書生常談
近义词
[同]老生常谈
成语接龙
1、书生常谈→谈古论今→今非昔比→比手划脚→脚踏虚地→地老天荒→荒诞不经→经纶满腹→腹心之友→友于兄弟
2、书生常谈→谈虎色变→变态百出→出世离群→群居和一→一勇之夫→夫子自道→道长说短→短吃少穿→穿道穷经
3、书生常谈→谈情说爱→爱国一家→家常便饭→饭糗茹草→草草了事→事后聪明→明哲保身→身首异处→处变不惊
成语示例
(1)宋·陆九渊〈与宋漕书〉:『「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」,殆不可谓书生常谈而忽之也。』
成语造句
(1)和叔叔给女儿和儿子讲了“书生常谈”的故事。
(2)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书生常谈”几个大字。
(3)濛濛写不出成语“书生常谈”,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。
(4)小琮不会写成语“书生常谈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蔗香中学的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书生常谈”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常谈常谈:[chángtán] 一般的、经常性的议论。老生常谈。家庭常谈。
书生书生:[shūshēng] (1)读书人。白面书生。(2)指抄写的人。
书书:shū 1、<动>写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乃丹书帛曰「陈胜王」。』2、<动>记录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余感焉,以杜君言泛讯之,众言同,于是乎书。』3、<名>文字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。』4、<名>书法。《墨池记》:『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。』5、<名>信。《春望》:『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』6、<名>文书;公文。《木兰诗》:『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』7、<名>书籍。《熟读精思》:『大抵观书先须熟读。』8、<名>指《尚书》。9、<名>曲艺的一类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之盱眙市中,为人说书。』
生生:shēng 1、<动>草木生长。《观沧海》:『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』2、<动>出生;诞生。《陈情表》:『生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』3、<动>生育;养育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。』4、<动>产生;发生。《劝学》:『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』5、<动>生存;活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『丐超余一年得生还。』[又] 〈名〉活着的人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』[又] 〈动使动〉使……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『吾见申叔。夫子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』6、<名>生存期间;一坐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感吾生之行休。』7、<名>生命。《鱼,我所欲也》:『生,亦我所欲也。』8、<名>生计;生活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而乡邻之生日蹙。』9、<形>没有加工煮烧的;不熟。《鸿门宴》:『则与一生彘户。』10、<名>读书人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今诸生学于太学,县官日有廪稍之供。』11、〈副〉最;甚。《窦娥冤》:『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』12、〈名〉通『性』天性;禀赋。《劝学》:『君子生非异也,善于物也。』
常常:cháng 1、<形>永久的;固定的。《师说》:『圣人无常师。』《促织》:『有华阴令,欲媚上官,以一头进,试使斗而才,因责常供。』2、<名>规律;准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『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』3、<形>平常;普通。《马说》: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』《采草药》:『盖常理也。』4、<名>平日;平时。《张衡传》:『常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。』5、<副>经常;常常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』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。』6、<量>长度单位,古代八尺为寻,两寻为常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『布帛寻常,庸人不释。』7、通『尝』。曾;曾经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『项伯常杀人,从良匿。』(良:张良。)[常典] 1.常例,正常的法度。2.经典。[常流] 1.长河。常,通『长』。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『宁赴常而葬乎江鱼腹中耳。』2.河流的正道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『延道弛兮离常,蛟龙骋兮方远游。』3.平庸之辈。《晋书·习凿齿传》:『琐琐常,碌碌凡士,焉足以感其方寸哉。』[常式] 1.固定的制度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『国有常,故法不隐,则下无怨心。』2.典范;法式;常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群臣诵功,请刻于石,表垂于常。』[常侍] 经常侍从君主的官员,秦汉有中常侍,魏晋有散骑常侍,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。
谈谈:tán(1)说话或讨论:漫谈;面谈;谈思想。(2)所说的话:奇谈;传为美谈;无稽之谈。(3)姓。
书书:《辰集上·曰字部》《广韵》伤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商居切,□音舒。《说文》作□,着也。从聿从者。隷省作书。《易·系辞》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〈注〉书契,所以决断万事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〈注〉书,六书之品。又《地官·保氏》乃敎之六艺,五曰六书。〈注〉六书:象形、会意、转注、处事、假借、谐声。《许慎·说文序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,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着於竹帛谓之书。书者,如也。又书有六体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隷书、缪篆、虫书。又《说文》书有八体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虫书,五曰摹印,六曰署书,七曰殳书,八曰隷书。又《尙书序疏》诸经史因物立名,物有本形,形从事着,圣贤阐敎,事显於言,言惬羣心,书而示法,既书有法,因号曰书。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。《史记·礼书注》书者,五经六籍总名也。《释名》书,庶也。纪庶物也。又《诗·小雅》畏此□书。〈传〉□书,戒命也。〈疏〉古者无纸,有事书之於□,故曰□书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注》主计会之簿书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郑人铸□书。〈注〉铸□书於鼎。又《左传·昭六年》叔向使诒子产书。○按即书牍也。又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对亡应书者。〈注〉书,谓诏书也。又官名。《前汉·成帝纪》初置尙书,员五人。又《百官公卿表》中书谒者。
生生:《午集上·生字部》《唐韵》所庚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师庚切,□音甥。《说文》进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则哽,哽而不止则跈,跈则衆[音zhòng]害生。〈注〉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产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谷梁传·庄二年》独阴不生,独阳不生,独天不生,三合然后生。又出也。《易·观卦》上九观其生,君子无咎。〈注〉生,犹动出也。又养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五曰生以驭其福。〈注〉生,犹养也。贤臣之老者,王有以养之。《左传·哀元年》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训。又《韵会》死之对也。《孟子》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汉·文帝纪》世咸嘉生而恶死。又造也。《公羊传·桓八年》遂者何,生事也。〈注〉生,犹造也。专事之词。又性也。《书·君□》惟民生厚,因物有迁。〈传〉言人自然之性敦厚,因所见所习之物,有迁变之道。又《左传·僖二十七年》於是乎出定襄王,入务利民,民怀生矣。〈疏〉怀生者,谓有怀之心。又《诗·卫风》既生既育,比予于毒。〈笺〉生,谓财业也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不事家人,生产作业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矢人》凡相笴,欲生而抟。〈注〉相犹择也,生谓无瑕蠹也。抟谓圜也。又不熟也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与一生彘肩。又语辞。《李白·戏杜甫诗》借问别来太瘦生。《欧阳修诗》问向青州作麽生。又平生,畴昔也。《阮藉诗》平生少年时,赵李相经过。《杜甫诗》平生为幽兴,未惜马蹄遥。又《正字通》凡事所从来曰生。宋高宗朝,孙楙入觐,尝论公生明。上问何以生公。曰:廉生公。问何以生廉。曰:俭生廉。上称善。又所生,祖父也。《诗·小雅》夙兴夜寐,毋忝尔所生。〈疏〉当早起夜卧,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。又友生,朋友也。《诗·小雅》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。又先生,师之称。诸生,弟子之称。《韩愈·进学解》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。《史记·郦生传》高祖谓郦食其,以万户封生。〈注〉师古曰:生犹言先生。文颖曰:诸生也。又先生,父兄也。《论语》有酒食,先生馔。又《仪礼·士冠礼》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。〈注〉乡先生,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。《史记·五帝纪》荐绅先生难言之。又《诗·商颂》以保我后生。《朱注》我后生,谓后嗣子孙也。又门生。《裴皡诗》三主礼闱年八十,门生门下见门生。又苍生,民也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安石不出,其如苍生何。《张协亲诗》冲气扇九垠,苍生衍四垂。又《前汉·郊祀志》故神降之嘉生。〈注〉师古曰:嘉生谓衆[音zhòng]瑞。又《楚语》滞则不震,生乃不殖。〈注〉生,人物也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。生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。〈注〉即奢延水也。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,东北流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生临,明生甫申。又微生,浩生,俱复姓。又与牲同。《前汉·昭帝纪》令破乌桓。斩虏获生有功。〈注〉获生口也。又与狌同。《汲冢周书》郭都生生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所敬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所庆切,□音貹。产也。《字汇》俗谓鸡生卵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所景切,音眚。育也。《论语注》四乳生八子。《陆德明·音义》生,所幸反。又如字。又《正韵》息正切,音性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徒》以土会之灋,辨五土之物生。〈注〉杜子春读为性。又《韵补》叶师庄切,音商。《傅毅·舞赋》在山峨峨,在水汤汤,与志迁化,容不虚生。又叶桑经切,音星。《诗·小雅》虽有兄弟,不如友生。叶宁平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观天火之炎炀兮,听大壑之波声。引八维以自道兮,含沆瀣以长生。又叶尸连切,音羶。《黄庭经》内养三神可长生,魂欲上天魄入渊,还魂反魄道自然。考证:(《韩愈·进学解》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。)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。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。
常常:《寅集中·巾字部》《唐韵》市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辰羊切,□音裳。《玉篇》恒也。《正韵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后得主而有常。《系辞》动静有常。《诗·周颂》□常于时夏。〈笺〉谓□久长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传》谓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书·舜典慎徽五典传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义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传》五品,谓五常。〈疏〉此事可常行,乃为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兑为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诗·鲁颂》居常与许。〈传〉常许,鲁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□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〈注〉恒山在西,避汉文帝讳,故改曰常山。又水名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常卫既从。〈注〉常水,出常山上曲阳县。《书·禹贡》作恒。又旗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司常掌九旗之物名,日月为常。〈又〉王建大常。《释名》日月为常。谓画日月於其端,天子所建,言常明也。又常服。《诗·小雅》载是常服。〈传〉日月为常服,戎服也。又《广韵》倍寻曰常。又车戟名。《释名》车戟曰常,长丈六尺,车上所持也。八尺曰寻,倍寻曰常,故曰常也。又木名。《尔雅·释木》常棣。〈注〉关西棣树,子如樱桃,可食。《诗·小雅》彼尔维何,维常之华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河内。《前汉·常惠传》惠,太原人,甘露中为右将军。又与裳同。《说文》下帬也。《徐铉曰》下直而垂,象巾,故从巾。今文作裳。考证:(《周礼·春官》司常掌九旗之物名,日月为常。〈又〉王建太常。)谨照原文旗改旗太改大。
谈谈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徒甘切《正韵》徒蓝切,□音郯。《说文》语也。《徐曰》谈者,和怿而悦言之。《广韵》谈话,言论也。《公羊传·闵二年》鲁人至今以为美谈。《礼·儒行》言谈者,仁之文也。《史记·滑稽传》谈言微中。《晋书·阮修传》王衍当时谈宗。又《玉篇》戏调也。《诗·小雅》不敢戏谈。又手谈。《续博物志》王中郞以围碁为坐隐,或亦谓之为手谈。又县名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谈县属益州始康郡。又蛮州名。《唐书·地理志》岭南道有谈州。又姓。《蜀录》汉有征东将军谈巴。又《正韵》亦作谭。详谭字注。又《韵会小补》叶徒黄切,音唐。《急就章》曹富贵,李尹桑。萧彭祖,屈宗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