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:yán jìn zhǐ yuǎn
成语注音:ㄧㄢˊ ㄐㄧㄣˋ ㄓㄧˇ ㄧㄨㄢˇ成语正音旨,不能读作『yì』。
成语简拼:YJZ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言近旨遠成语辨形旨,不能写作『指』。
成语英文:be simple in language but profound in meaning
成语解释 旨:意思。话很浅近,含义却很深远。
成语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 言高旨远 言近指远 语重心长 言简意赅 
反义词 言之无物 言不及义 
成语接龙 1、言近旨远 远不间亲 圆凿方枘 圆顶方趾 趾踵相错 致之度外 
2、言近旨远→远怀近集 益国利民 跖狗吠尧 
3、言近旨远→远见卓识 诱敌深入 
4、言近旨远→远交近攻 影只形孤 凿隧入井 
5、言近旨远→远谋深算 张口掉舌 
成语示例 (1)其书阐发孔、孟大旨,殚尽心力,折衷旧解,言近旨远,文简义明。▼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八回
成语造句 (1)成语「言近旨远」是一个联合式成语。
(2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言近旨远”几个大字。
(3)逗逗写不出成语“言近旨远”的拼音。
(4)方方不会写成语“言近旨远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蒿坪镇初级中学的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言近旨远”。
(6)立文哥哥 
(7)杂文的言语有的隐晦曲折 
(8)这首诗的妙处,全在于托红豆,寄相思,象征比拟,言近旨远,风神摇曳,情思缠绵。
(9)前往涡阳县石弓镇隆中初级中学的出租车上,健洋大哥哥给石莲和暮芸讲了『言近旨远』的典故。
(10)其书阐发孔、孟大旨,殚尽心力,折衷旧解,言近旨远,文简义明。见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八回。
成语出处 《孟子·尽心下》:『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』
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言 言:yán 1、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。』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』2、<名>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『至军中,具以沛公言报项王。』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言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』3、<名>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『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言。』4、<名>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 言归于好 
近 近:jìn 1、<形>空间距离小,与『远』相对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』2、<形>时间上距离短,与『久』『远』相对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乃近年共称柳敬亭说书。』3、<动>走近;靠近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逆阉防伺甚严,虽家仆不得近。』4、<名>近处;近旁。《察今》:『有道之士 以近知远 
旨 旨:zhǐ 1、<形>味美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『我有旨酒。』2、<名>意思;意图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『其旨远,其辞大。』《旧五代史·寇彦卿传》:『好书史,复善伺太祖旨。』3、<名>帝王的诏书,命令。《旧唐书·刘洎传》:『陛下降恩旨。』
远 远:yuǎn 1、<形>空间距离大,跟『近』相对。《劝学》:『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』2、<名>远方;远方的国家或人民。《殽之战》:『劳师以袭远,非所闻也。』3、<动>疏远。《出师表》:『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帝所以兴隆也。』4、<动>远离。《陈情表》:『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』5、<形>时间长、久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其远古刻尽漫失。』6、<形>长远;深远。《六国论》:『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。』7、<动>远播。《爱莲说》:『香远益清。』8、<副>差距大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』[远布] 远扬。[远人] (1)关系疏远的人。(2)远方的人。
言 言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语轩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鱼轩切,□□平声。《说文》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《周礼·大司乐注》发端曰言,答述曰语。《释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书·汤誓》朕不食言。〈传〉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乡八□纠万民,七曰造言之□。〈注〉伪言惑衆[音zhòng]也。《论语》寝不言。〈注〉自言曰言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貌言华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书·徐伯彦传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辞章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〈疏〉言者,道其语有辞章也。《礼·曲礼》士载言。〈注〉言,谓会同要盟之辞。又一句为一言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赵□子曰:夫子语我九言。《论语》一言以蔽 载笑载言 
近 近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广韵》其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巨谨切,□音瘽。《玉篇》不远也。《诗·小雅》会言近止。《易·系辞》近取诸身。又《广韵》几也。言庶几也。《论语·其庶乎注》庶言近道也。又《韵会》迫也。《易·系辞》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〈注〉位偪于君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巨靳切,音觐。《说文》附也。《增韵》亲也,近之也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民可近,不可下。又《洪范》是训是行,以近天子之光。《韵会》凡远近之近,上声。附近之近,去声。又《集韵》居吏切,音记。已也。辞也。《诗·大雅》往近王舅。〈注〉辞也。
旨 旨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广韵》职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轸视切,□音指。《说文》美也。《书·说命》王曰旨哉。〈传〉旨,美也。《诗·邶风》我有旨蓄。〈传〉旨,美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,下承上曰奉旨。又《玉篇》意也,志也。《易·系辞》其旨远。〈疏〉旨意深远。又《韵补》叶脂利切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盖比物以错辞,述清都之闲丽。虽选言以□章,徒九复而遗旨。
远 远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广韵》云阮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雨阮切,□爰上声。《说文》辽也。《广韵》遥远也。《正韵》指远近定体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于愿切《正韵》于怨切,□爰去声。《正韵》远之也。远近之远上声,如《诗》其人则远之类。远离之远去声,如《论语》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。又叶于员切,音渊。《诗·小雅》尔之远矣,民胥然矣。俗作逺。
注 :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,未与权威书籍校验。